诊断学期末考试试卷考试时间是多少

诊断学期末考试试卷考试时间是多少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5-02-12 00:01:03

完整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

试卷满分120分(卷面书写3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根据相关内容评定,要求卷面整洁,书写规范工整。

第一板块 经典传承•文字之舞(22分)

1、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5分)

生活 汪国真

当欢笑淡成沉默,

当信心变成失落,

我走近梦想的脚步,

是否依旧坚定执着;

当笑颜流失在心的沙漠,

当霜雪冰封了亲情承诺,

我无奈的心中,

是否依然碧绿鲜活。

现实和理想之间,

不变的是跋(shè),

暗淡与辉煌之间,

不变的是开拓。

甩掉世俗的(jī)绊,

没谁愿意,

让一生在碌碌无为中渡过。

整理你的行装,

不同的起点,

可以达到同样辉煌的终点。

人生没有对错,

成功永远属于奋斗者。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①跋(shè)    ②(jī)    绊

(2)找出文中出现的一个错字并改正: 改为 。(1分)

(3)根据诗歌的前两节,仿写一节诗 (2分)

2、根据提示,填写相关古诗词。(6分)

ㅤㅤ古诗词中,动物常常被赋予丰富的象征意义与情感色彩,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中的“戍鼓断人行,① “,以雁声寄托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充分体现了边塞的孤寂;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的“② ?③  ”,以马不前象征自己仕途的艰难;温庭筠在《商山早行》中的“④ ,⑤  ”,以鸡鸣、人迹等意象描绘了清晨旅途的孤寂;秦观在《行香子》中的“⑥ ,燕儿舞,蝶儿忙”,以莺、燕、蝶等意象描绘了春天的生机盎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3、对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请你用下列词语,组成一副对联。(2分)

揽月 民族魂 腾龙 中华志 四海 九天

上联:   

下联:   

4、下面是学生收集的传统节日诗句,请仔细阅读,按照要求完成题目。(3分)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宋•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清•符曾《上元竹枝词》

(1)这几句词描绘的传统节日是:  ;

(2)请说出此节日的两种习俗: , 。

5、名著阅读(6分)

(1)下列表格中是某同学从《艾青诗选》中摘录的艾青同一时期作品中的佳句。比较艾青抗战时期的作品,联系佳句摘录,试析这一时期艾青诗歌的特点。(3分)

诗篇

佳句摘录

分析、探究艾青诗歌的特点

《鱼化石》

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即使死亡/能量也要发挥干净。

《镜子》

它最爱真实/决不隐瞒缺点。

《盆景》

草木无言而横加斧刀/或许这也是一种艺术/却写尽了对自由的讥嘲。

(2)《水浒传》在国外的翻译名字有多种,其中较为知名的有德国译名“强盗与士兵”、法国译名“中国的勇士们”、美国女作家赛珍珠译名“四海之内皆兄弟”、中国籍美国翻译家沙博理译名“沼泽中的亡命之徒”。你觉得哪个译名最好?请你结合《水浒传》的相关内容阐述理由。(3分)

第二板块现代文海•探秘寻宝(26分)

(一)(13分)

落井之驴(13分) 马明博①

①日光最先照亮的是村庄里竖起来的烟囱。冬天的人起得晚,看不到。再说,烟囱不会尖叫,不会因为太阳最先宠幸它,它就兴奋起来。烟囱不,它浑然不觉,矮矮地直蹲在房顶上,等候灶膛火起,它好一个个地吐烟圈。

②(A)日光其次照亮了村庄前面的池塘。人工挖出来的池塘,结着冰,阳光照在冰上。冰想,你照得紧了,我不就化了吗?所以,它也不领日光的情,反倒像村里避邪的玻璃镜一样,把那份温暖给反射回去了。

③冬天的村庄,太阳高得晚,鸡叫得也晚。不是鸡叫得晚,是晚睡的人醒不来,听不到。晚睡的人零零散散地聚在不同人家的房子里,吹牛,聊天,抽烟,喝茶,打牌,下棋。夜深了,星星都睡了,他们才拖着疲惫的腿脚,回家去。

④21世纪的华北平原上冬天的早晨,静得像一片梦。

⑤池塘边的两口井却醒着。天越冷,井口冒出来的白色水汽越浓得化不开。远远望去,蒸腾着,像电视剧里神仙居住的地方。现在村庄里的人,最信的神仙就是财神。原来的门神尉迟恭、秦叔宝早已经下岗,换成了左右同一副微笑的脸孔,头戴官帽,手张“恭喜发财”的财神。

⑥当然,财神只在麻将桌上,不在门上呆着。现在,是清晨,财神和他的崇拜者都在睡眠之中。

⑦好不容易,出现了一个牵着驴走过来的人。要不,这个早晨会多么寂寞。

⑧牵驴的人牵着驴,踩过结冰的池塘,向南边走去。塘北井的水,人吃;塘南井的水,牛、马、驴、骡等牲畜吃。

⑨牵驴的人叼着根烟,不时地吐着烟雾;口里呼出长长的白汽,如一辆小火车刚刚启动。他的脚下,没有铁轨,只是滑滑的冰。他不在意,大踏步地向前。

⑩这头驴很漂亮,周身黑色,只有嘴巴一圈白毛。牵驴的村人,长得五大三粗,是一堵会移动的墙。他左手牵着驴,右手提着筲①。筲把手上缠着长长的绳子。

⑪驴小心翼翼地缓步走在冰面上,蹄子轻抬轻放,比牵它的人仔细多了。它想低下头来看路,但此时,缰绳在驴嘴与主人的手之间,扯成一条直线。它低不下头来,顾不上害怕,它只好跟着主人步伐飞快地前进。

⑫从井里提上来的水,冒着白乎乎的热气。

⑬驴欢快地喝了几口。不知道为什么,它兴奋了,是不是水太甜了?它要用歌唱对主人表示感谢?它忽然抬起头畅快响亮地叫了起来,哦、哦的驴叫声,在这个空寂寂的早晨一波波的荡漾。驴一边叫,一边摆弄着头,唇毛上沾的水,甩了主人一脸一身。

⑭主人扭头吐掉了烟卷,拉低缰绳,叫驴低下头来继续喝水。驴往外挣。主人生气了,用手里的缰绳扇打着驴的脑袋。驴四处躲闪着,不停地捯换脚步。

⑮它忘记了这是在小小的井台上。井台上结着厚厚的冰。

⑯脚下一滑,驴扑哧一声滑倒了。井台和井不会移动,也无法猛地推这头驴一把。所以,驴的两条后腿、半个身子,滑到井里来了。

⑰牵驴的人一下子张大了嘴巴,他愣住了。

⑱脚下冰滑,冬闲的驴又肥,他不敢贸然过去抓或者拉驴的前蹄。

⑲他紧紧地扯着缰绳,努力往上拽他的驴。一边左瞧右瞅,希望冒出个人影来帮帮他。

⑳这个清冷的早晨,周围只有寂寂荡荡的空气。

㉑驴一半掉在井里,一半搭在井台上。它显然搭不住了,前蹄不停地划着结冰的地面。即便它的前蹄现在变成有五指的人手,它也是徒劳,因为它眼前连个稻草都没有。越是挣扎,它越是往下滑。主人的脚也往井边上滑过来了,他不得不松开手里的缰绳。扑咚一声,驴终于掉进井里。

㉒这头驴不是第一次落到井里去了。

㉓(B)秋耕的闲暇,它搭着缰绳在地里啃青草时,看到了一头发情的母驴。它奔了过去。爱情总是让人不太在意脚底下的陷阱;对驴也一样。这头驴向前窜着窜着,忽然消失了。

㉔它掉到了一塌枯井里。

㉕这头追求爱情的驴子,来不及享受爱情,就被井困住了。它是幸运的。井底半尺深的软泥,减轻了它的摔打,它没有死。

㉖井底阴冷,驴感觉到了恐惧。它试着站立,站起来了,在井底昂起头凄惨地叫嚷。主人赶过来,站在井口,急得直搓手,却没有办法。

㉗村人闻声赶过来,大伙商量着用绳子把驴拉上来,无奈驴子太重,井太深。只好作罢。一天两天过去了。村人们束手无策。怎么办?驴子死在井里事小,要是驴子烂在井里,发起瘟疫,可不得了。他们请教村里的长者。长者说:掏井有功德,填井有灾祸;事已至此,填一口井,比闹灾合算。

㉘村民们做了分工,有人用小推车从不远方运来土,堆在井旁。有人用铁铣往井里填土。驴很快意识到它面对着什么。

㉙起初,它在井底绝望地大叫,拼命地周转着身子。让在场的人每个人听着,心里都凉凉的。后来,不知道为什么,驴子安静下来。

㉚人们快速地把堆在井边的几车土填下去。运土的车还未到,这个间隙里,有人忍不住朝井下看了一眼。井底的情景让他呆住了。

㉛填下去的土,并没有把驴子埋住。他感到奇怪,又朝驴背上扔下一锨土。结果,驴把土抖落下去,又用蹄子踩了几下。这头驴,没有被要埋掉它的土吓倒,这次填土的机会,倒成为它远离死亡井底的最佳时机。

㉜运土的车来了,大家议论着这件事。人们都觉得不可思议。

㉝继续填土,没过多久,土快填到井口时,这头驴一跃而出,得以生还。

㉞这个冬天的早晨,谁知道,它还有没有上次那样幸运。

(选自《读者•精华(23)》)

【注释】①马明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深受读者喜爱的佛教文学作家,近年来致力于以文字弘扬佛教文化,与有缘人分享法喜、禅悦。②筲:竹、木等制成的水桶。

6、梳理文中的驴两次落井的经历,完成下列表格。(2分)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时间

秋耕的闲暇

冬天的早晨

地点

一口枯井

塘南给牲畜供水的井

起因

看到一头发情的母驴

喝了井水兴奋的叫唤、摆头,水甩了主人一脸

经过

蹿向母驴的途中,掉进了苦井

结果

谁知道,它还有没有上次那样幸运

8、文中语言幽默中带着点似乎看透了一切的禅意。请你从A、B两处画线语段中任选一处进行赏析。(3分)

9、这篇文章刊在《读者•精华(23)》中,文末标注了摘自文学刊物《散文》,但《读者•精华(23)》编者却把它放在了其中的“小说”板块。此外还有人觉得它是一篇寓言。你觉得这篇文章是散文,是小说,还是寓言?请结合文章内容及下面的“知识卡片”阐述你的看法。(5分)

【知识卡片】

ㅤㅤ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是虚构的,但它比现实中发生的真实事件更集中,更具有代表性。

ㅤㅤ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文学体裁。主要特点是形散神聚。“形散”是取材广泛自由,表现手法不拘一格。“神散”是主题明确而集中。

ㅤㅤ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者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体裁,常带有讽刺和劝诫的作用。

(摘自“百度AI智能回答”,有删改)

(二)(13分)

留将一面与梅花 钟芳

①丰子恺有一幅漫画,画中老友三人围桌而坐,闲聊小酌,空出的那一面,有一株芬芳氤氲的梅花开得正好。画面右侧题诗曰:“小桌呼朋三面坐,留将一面与梅花。”令人印象深刻。

②留,是一种境界。中国画的高超,就胜在留白之美。顾名思义,留白就是在作品中有意留出几分空白,显示出丰富而曼妙的意境。这样的方式,看似虚空,但不是彻底的无,而是对复杂景物的约取,是一种隐略,往往留给欣赏者大片的思维空间。

③艺术大师往往都是留白大家。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茫茫天地间,仅一叶扁舟,一蓑钓翁,却让人感觉满幅皆水,烟波浩渺;郑板桥画竹稀稀落落几笔,不论枯竹新篁,丛竹单枝,还是风中之竹,雨中之竹,都风骨顿出;齐白石画虾,画面上寥寥几只透明活泼的小虾游动,剩余皆为空白,却给人水汽淋漓之感。

④言有尽而意无穷,文学作品中的留白是含蓄,读者可以无限地想象。王维的诗可说是留白的典范。他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空谷人语、斜辉返照,看似无感情,却让人仿佛走进了一幅唯美幽静的山林画卷,体悟到在清幽中修道的闲趣怡情与豁然开朗。

⑤古人云:“善画者留白,善乐者希声,善言者忘语,善书者缺笔,大贤者若痴,大智者若愚。”绘画、文学、书法、音乐、建筑等都离不开留白。留白是艺术的技巧,也是生命的艺术。我们需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月盈则亏,水满则溢。万事万物,讲究留有缝隙;做人处事,讲究留有退路。再美好的东西,都要有留白。

⑥林语堂说:“看到秋天的云彩,原来生命别太拥挤,得空点。”留白是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更是一种历经俗事后方能拥有的大智慧。生命的意义在于从容,于从容之中眺望未来,于从容之中成就人生。

⑦一直以来,我总以为忙碌才是对生命的珍爱,所以习惯每天将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满满的。可这样“忙”的结果,无形之中为心上了一道重重的枷锁,焦虑、急躁、冲动、愤怒等坏情绪纷纷来袭。经过反思,我幡然醒悟:凡事都应当留有余地,在喧嚣匆忙的纷繁世界,更需要给生活留白。

(选自2023年02月08日《广州日报》,有删改)

10、理清文章思路,填写下列表格。(6分)

步骤

对应内容

文本呈现

引述材料,揭示论题

文章开头,A  。(2分)

分点论述,具体论证

文章第③小节,从艺术方面论述论点。

文章第④小节,从B 论述论点。(1分)

文章第C 小节(1分),从D 论述论点。(1分)

得出结论,总结全文

文章结尾,得出结论“E ”,总结全文。(1分)

第三板块 古诗文韵•穿越千年(19分)

(一)古诗文阅读。(5分)

杏园花下酬乐天见赠 [唐]刘禹锡

二十馀年①作逐臣,归来还见曲江②春。

游人莫笑白头醉,老醉花间有几人。

【注释】①二十馀年:刘禹锡作为逐臣,在外辗转巴山楚水,流放长达二十余年。②曲江:即曲江池,为京城人士节日游赏之地。

13、读刘禹锡这首诗中的“二十馀年作逐臣”一句,能让我们想到《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两句,都写出了诗人    。(2分)

14、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游人莫笑白头醉,老醉花间有几人”一句。(3分)

(二)文言文阅读。(14分)

【甲】

ㅤㅤ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ㅤㅤ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ㅤㅤ晋原北郊,静惠山巅,有亭翼然临于其上,署曰平云,状其高也。作亭者谁,华阳范忠文公镇①。亭之胜致,则迩②延野绿,远映云光。凭槛而东,遥望华阳故园,如在云间。

ㅤㅤ窃意当年公在斯亭当必心旷神怡宠辱胥忘矣。抑知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文正之志也,而公志,范文正之志者也。其筮仕③,则正色立朝,不附权势,高风亮节,嶷④如山岳。是则亭实以人传矣,而人又何必不以亭而益传欤?

(选自但象琦《平云亭记》,有删改)

【注释】①范忠文公镇:范镇,字景仁,谥号忠文,华阳人。北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②迩(ěr):近。③筮(shì)仕:指初出做官。④嶷(nì):高峻的样子。

15、参考表格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3分)  

加点词

方法提示

词义

有亭翼然临于其上

语境推断法:由前文“静惠山巅”推断。

①临:

状其高也

联系成语推断词义:不可名状。

②状:

亭之胜致

联系课文解释词义: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

③胜:   

16、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

窃意当年公在斯亭当必心旷神怡宠辱胥忘矣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是则亭实以人传矣,而人又何必不以亭而益传欤?

18、南朝梁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提到:“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你认为范仲淹和范镇能成为知音吗?请结合甲、乙两文和上述内容来阐述你的理由。(4分)

第四板块 笔下生辉•创意无限(50分)

19、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ㅤㅤ月儿把她的光明遍照在天上,却留着她的黑斑给她自己。

——泰戈尔《飞鸟集》

ㅤㅤ泰戈尔的诗句引发了你怎样的情思或联想?请任选一个角度作文,或记述经历,讲述故事,或发表看法。

ㅤㅤ要求:(1)角度自定,题目自拟;(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等信息。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