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高考,马上就要开始了!
然而,每到高考季,总有一些屡被证明为虚假信息的旧闻再次被传播,误导考生和公众。这些谣言的背后都是不法商家、网站甚至惯犯精心设计的骗局。
为此,小编梳理了近年来总被冷饭热炒的高考谣言,提醒考生和家长明辨谣言,谨防上当受骗。
谣言一:花钱可买高考试题和答案
每年都会有不法分子在钓鱼网站上兜售所谓“高考真题”“绝密答案”等,标榜“准确率极高”“违约退款”等诱惑信息,并以“预付订金”的名义要求用户先付款。
还有声称可以花钱雇佣“枪手”替考的。有的不法分子借传送“样题试卷”的名义向用户电脑或手机发送病毒,套取用户信息。
真相:高考试题属于国家绝密级材料,其保管和运送都有严格的管理措施。在网上购买的所谓“高考真题”“绝密答案”,都是骗子发布的虚假信息,考生及家长不要存侥幸心理。
谣言二:寻找丢失准考证的考生
每年高考开考当日,网上都会流传“某某某考生准考证丢失”的信息。广大网民看到后替考生着急,迅速在群内和朋友圈转发,短时间形成影响范围较大的舆情。
真相:经教育部门核实,发现有的考生根本没丢失证件,有的信息完全匹配不上,可以说基本上都是虚假信息。公安机关也证实所留手机号一般都是诈骗电话。
诈骗分子虚构情景骗取社会善良。若有好心人按照电话号码回拨,并且按电话提示音操作,就可能掉入吸费陷阱。
谣言三:阅卷老师只顾赶进度不管对错
每年高考成绩公布前后,网上就会有人炒作某地的高考阅卷工作极不严肃,阅卷教师甚至不管对错,乱打分。
真相:发布这些帖子的人往往是出于好奇,还有的高考成绩落差比较大或不理想的考生和家长一厢情愿认为是阅卷出了问题,武断猜测乱发信息。
谣言四:大数据报志愿,收取天价咨询费
每年高考志愿填报前夕,总有中介或网站宣称掌握内部大数据。
真相:各地教育考试院已明确表示,未与任何社会性机构或企业合作。商家所谓的“内部大数据”纯属造谣,无非是营销口号,其数据的准确性还有待推敲,而且志愿填报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因素。
谣言五:可花钱更改高考成绩
每年高考后便有考生和家长经熟人介绍或网上获悉,得以认识能通过“黑客”进入高招办系统的高人,修改高考成绩,同时索要高价“服务费”,学生们就能得到满意的成绩。
真相:高考网上阅卷并非在互联网上,而是采用内网阅卷,根本不存在外部黑客入侵的可能。成绩发布前都做了数据存档和异地备份,网络公布后,考试院会对网上信息进行监控匹配,网站均设立严密的防黑客病毒攻击系统。
谣言六:高考700分都上不了清华北大
每年各省市逐步放开高考分数查询入口时,就会有例如“高考700分以上157个,700分都上不了北大清华……”的信息在网上流传,引起广大网民的关注。
真相:这其实是一条早就被辟谣的假消息。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不法分子企图利用考生和家长的紧张情绪,来谋取私利……
如果遇到以下情况,可以肯定是骗局,务必提高警惕!
1、发送虚假查分网址
诈骗分子通过短信发送虚假查分网址,让考生输入身份证号、姓名、手机号、银行账号等信息后,将这些信息记录并贩卖,或根据这些信息进行精准电信诈骗。
2、以高考为由头的“木马”诈骗
诈骗者向考生和家长发送带有木马链接的短信,或是在网站上设置一个诱骗性的木马链接,只要点进去之后,木马程序便植入手机,获取关联银行卡等信息,通过拦截获取支付验证码,经网购消费变现或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红包转账提现。
3、以“特长生加分优惠”诱骗
骗子们称能办理艺术、体育、小语种等各类“特长生”加分,还会煞有其事地要求考生提供“特长生”资格证书,以此骗取钱财。甚至还会冒充高校招生办工作人员,租用办公地点、考试场地,设立小语种、艺术类提前招生考试现场,私自组织考试,骗取考试费和录取费。
4、伪造录取通知书
骗子通过邮局,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让考生将学杂费事先打入银行账户内。
......
6月7日就是高考了,这段时间不仅是高考学子和家长的紧张备考期,更是“高考诈骗”和“高考谣言”的高峰期,还请广大网友擦亮眼睛,辨别真假消息,避免以讹传讹;考生和家长更要多了解各类高考骗局,及时识别!
祝所有考生
都能考出好成绩!
来源:中国新闻网综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人民网
推 荐 阅 读
5G真的要来了!各方硬核表态超级燃
5G商用牌照,今日发放!
学习有方外媒说
周末涨知识图图是道
觉得好看,请点"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