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承载了考生的命运,很多人都是通过高考从小山村走进大城市,改变了自己甚至是几代人的命运。可是高考这两个字承载的重量太重,也压垮了很多考生,杨博就是其中一个。杨博1984年出生在四川的一个农村,杨博从小听话懂事,学习成绩也是名列前茅。高中的时候,杨博考上了市里的高中,全家人都对他给予了厚望。
进入高中之后,杨博感觉到自己和城市的学生之间的差距,于是开始奋发努力,成绩提升到了班里的前十名。这时的杨博已经是“全村的希望了”,全村人都关注着他的成绩,都希望村里能出一个大学生。到了高二,杨博还曾经考过班里的第一名,适应了高中生活的杨博还当起了班长。这时的杨博人生目标已经不是考上一所大学,而是希望能够读一所名牌大学。
时间过得很快,高三来了,高考也在即。杨博感觉到自己的压力越来越大了,每天都紧绷着神经,可是成绩却到了瓶颈期,怎么也提高不了。高压让杨博集中不了精力,每天都胡思乱想,到了三轮模拟的时候,杨博的成绩落到了年级的27名。这时的杨博很清楚,这个名次考不上名牌大学了,可是杨博对于名校的执念是异常强烈的,在学习上无法提高的他想到了偷试卷。
杨博非常机灵,他通过多方打探,并且到教育局门口蹲点,确定了高考试卷在6月4日就会被送达。他做好了完美的计划,并且顺利地避开门卫和保密室的值班人员,切断了报警装置进入保密室。试卷就在自己眼前了,杨博既激动又紧张,他匆忙拿走了试卷。接下来的几天,他一直都在背试卷,做起了美梦。高考试卷丢了一份不是小事,在杨博偷走试卷之后,教育局已经报警,警方锁定了嫌疑人但是为了不引起混乱,2003年高考全四川省都使用了备用卷。
那年的备用卷很难,杨博做到考场上傻了眼,根本就不是自己偷到的试题。最终,杨博结束了自己的高考,却在6月12日填报志愿时被捕,面临着7年的牢狱之灾。那年,杨博的成绩是515分,同届的考生也因为杨博受到了影响,备用卷太难,考生的成绩整体都不高,优生差生分差拉大,很多人选择了复读。杨博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改变了一届考生的命运。
1. 高考不是人生的全部
高考固然重要,但不是人生的全部。高考只是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里程碑,不要因为高考的得与失就给人生定性。高考失利依然可以通过其他途径继续学习,也不意味着人生前功尽弃。
2. 享受过程看淡结果
尽管高考是一锤定胜负的,但是在备考过程中更要学会享受过程。高考考察了一个考生综合的学习能力,是对考生12年的学习生涯的总结,用心经历过学习的过程总会有收获,考试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最后的结果。备考过程中的感悟,养成的学习习惯才会使一个人受益终生。
3. 考试要考的是人
高考不仅考察考生的专业知识,更考察考生的素质和心态。诚信是一个考生最基本的素质,无论学习能力如何都不应该弄虚作假。心态也是决定胜负的一大因素,像杨博这样因为心理压力太大而走上绝路的考生每年都大有人在,这样的行为是极其不理智的。在大考面前,不能一味冲刺,也要学会调节生活,调整心态。
高考是一次综合性的考试,他不仅考察学生的知识水平,更考察学生的应试能力和抗压能力。在高压面前,也要守住做人基本的底线。
各位网友,大家觉得杨博的故事还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