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宣城试卷泄露最新消息是真的吗

安徽宣城试卷泄露最新消息是真的吗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5-02-11 12:52:14

在学生时代,考试打小抄、传纸条都是家常便饭,但你可能不知道考试作弊也会触及“国家绝密”。

2014年,在湖南就发生了这么一起案例,5人考试作弊导致“绝密文件”泄露,全部锒铛入狱。

那他们究竟做了什么,一场考试作弊为何会泄露“绝密文件”呢?这背后究竟是小题大做,还是另有隐情?

1、考试前夕,答案泄露

2014年9月,在湖南省人事考试院接到一条消息:二级建造师考试答案在考试之前泄露

随即,工作组对相关部门和人员展开了调查和筛选,最终结果是“确认内部没有泄露答案”,那么接到的消息是否属实呢?

此时距离考试开始只有不到2个小时,为确保安全,工作人员选择了报警。

在警方的追踪下一个QQ群引入眼帘,这是一个考试交流群,里面的信息没有异常。但在筛选中,一个网名叫“008”的考生引起了警方的注意,他的真名叫宋胤龙

而此时,考试已经开始。

宋胤龙正在考场不慌不忙地浏览着试卷,静等答案的出现,但等到的却是警察的审讯。

开考20分钟后,宋胤龙被老师考官叫离了考场,一起被叫走的还有三人。

与此同时,在一处民宅中也有一名男子享受着警方登门的惊喜。

随着深入的了解和摸索,一条隐匿在考场的灰色产业链也逐渐浮出水面,其精密程度令人瞠目结舌。

2、作弊产业链

被带走的5人当中,宋胤龙、钟云辉 、李世严、 朱若曦是考试作弊的当事人,他们在考试前就买到了“标准答案”。在民宅中被带走的男子名为黄平,是场外协助者。

早在2013年11月,宋胤龙就报了一级建造师培训班,班级拉群供学员学习交流,一天有人在群里宣城出售标准答案,好奇之下宋胤龙就报了名。

为了获得考生信任,卖家采取了先尝试后付费的方式。

根据规定,一级建造师资格考试共有4个科目,卖家让考生先体验科目一的答案和通过率,在考科目二时再支付科目一的费用。

通过与卖家的交流,宋胤龙得知答案在考试期间才能拿到手,时间固定在开考20分钟和结束前的20分钟两个时段,在此期间卖家会向考生传递答案。

而考生要做的就是购买设备,实际上考生交给卖家的钱也都被用来购买了“作弊神器”。

卖家会给考生提供橡皮擦、笔、纽扣、微型麦克风等作案工具。

表面看这种橡皮擦和普通橡皮擦别无二致,能用来清除错字,但另一面则有一个小屏幕,能显示答案;作弊的笔会略粗一些,在表面有和整体颜色一样的屏幕,握笔处还有按钮,能控制屏幕翻页;纽扣更多时候充当着照相机、监控的角色,能够往考场外传递试题信息;微信麦克风能完全放藏在耳朵里,一般人面对面都很难发现,可以为考生播放答案。

实际上,卖家并没有答案,但他们却有着自己的一套。

考试前卖家会做两个安排。第一,安排人以考生的角色进入考场;第二,聘请专业人士答题。

考试开始后,“内应”会通过各种设备向外传递试题,另一边的卖家接到试卷后,组织专业人士开始答题,随后把答案进行汇总,发送到内部群。

而考生则需要一个外部协助者,把群里的答案上传至作弊工具。

考试作弊的存在,促使商业界出现了一批开发作弊工具的企业,他们把科技与日常用品相结合,源源不断开发新的“作弊神器”。从上游生产者到卖家和培训机构,再到聘请专业人士和考生,已经形成了一条隐秘的灰色地带。

既然是协助作弊,那么宋胤龙等考生又是如何触碰“绝密文件”的呢?

3、绝密的“细节”

2015年7月30日,检察院以涉嫌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对宋胤龙等人提起公诉。

看到传票上的“泄露秘密”后,宋胤龙当场就愣住了,他说:

上大学时,同学之间经常会有作弊的行为,你看我一眼,我看你一眼,根本就没有这个法律意识。

另一个被告人钟云辉说:

这种舞弊行为,我当时也不知道会触犯法律。

那么,一次考试作弊又是如何升级为“泄露秘密”的呢?

原来在公诉机关向法院提起诉讼时,在整个证据系统里有两份重要的证据,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事考试中心认定,这些通过QQ发送的科目试题和备选答案,与2014年9月全国一级建造师考试的题干备选答案相符。

后经湖南省国家保密局鉴定,2014年全国一级建造师考试试卷及题卡在启用前属于“绝密文件”。

至此,五名被告泄露“绝密文件”已成定局。

最终,法院在2015年9月8日做出一审判决:钟云辉 、李世严、 朱若曦 、宋胤龙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10个月,黄平被判处拘役10个月,缓刑10个月。

4、学习与舞弊的割裂

其实,因作弊入狱的案例还有很多。

2018年-2020年,安徽蚌埠的邱某利用驾校工作便利,多次帮助考生躲避身份检测,更改现场抓拍照片,事后受到3年8个月刑事处罚;

2021年3月,广东清远一名老师购买作弊设备,帮助5名学生成功作弊,事后被法院以破坏人才选拔、损害公平竞争起诉;

同月,广西南宁的苏某组织10名考生考试作弊,参加了二级建造师职业资格考试,事后受到1年3个月的刑事处罚。

而放眼全球,印度与韩国又形成了两个极端。

在印度,每个人入学前都会仔细阅读《黄金作弊手册》,里面明确写道:

1、良好的开端至关重要 —— 在发卷时做好一切准备;

2、不要与考官眼神交流 —— 内疚的表情会使你得到额外关注;

3、及时毁尸灭迹 —— 把纸条吞下,或是借上厕所的机会把设备冲到马桶里;

4、千万不要有心理负担 —— 欺骗是成功的开始。

在乡下,准备小抄只是第一步。

实在不行,还有来自窗外的支援大军。

在城市,商人把一切能够穿戴的东西都做成了舞弊装备,包括领带、眼睛、甚至是内裤,上层社会更是流传着一句话:只要肯花钱,试卷、答案、收买考官都没问题。

最尴尬的是印度的两位高考状元,理科状元接受采访时称“水”和“H2O”是两种化学物质;文科状元,则因校长亲戚“用力过猛”把她变成了状元...

印度是全球作弊的天堂,而韩国却是深度内卷的地狱。

在韩国,每个孩子从出生起就要为“生活记录薄”做准备——这关系到他们是否有资格考大学。

然而真实情况却是,只有富豪才能给孩子打造完美的方案,把子女送进大学;中产饿几年肚子,花费800万也能给打造一份比较精彩的记录簿,让孩子有机会考大学;而普通人只能昼夜不断地写,一直写一直写。

作弊在韩国行不通,他们比的是谁更“卷”,从小到大家长就会给孩子灌输一句话:每天睡4个小时有机会考上理想大学,睡五个小时就会落榜。

当我们跳出印度与韩国的状况,再回到宋胤龙等人考试作弊的本身,能够发现这本质上是科技进步与考场维护间的悖论,更是一代人法律意识单薄的缺陷。

因此,如何解决这个悖论,增强法律意识,可能才是宋胤龙5人触及“绝密”事件里最为沉重的一课。

资料来源:考场谍影——中国法院网络电视台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