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视频来源于
震知道
,时长02:54
灾情信息收集上报
破坏性地震通常会造成房屋倒塌损坏、人员压埋、道路塌方、桥梁坍塌、水电中断、通讯中断、食物及药品缺乏等情况。身处灾区的“第一响应人”,应该快速、全面、动态地收集上报灾情。
收集灾情信息主要涉及以下5类。一是灾区基本情况,包括灾害类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受灾区域,灾害造成的影响及发展趋势等。
二是人员伤亡情况,包括死亡、重伤人数,重伤伤情和人员集中地点,轻伤人员及伤情,大量人员埋压场所、位置,需要转移安置的人员数量等。
三是建筑物的破坏情况,包括建筑物用途、结构类型、破坏程度、破坏数量或破坏比例等。
四是生命线工程系统破坏情况,包括电力、通信、交通、供水供气、水利工程等。
五是次生灾害情况,包括次生水灾、次生火灾、滑坡、泥石流、毒气泄漏、爆炸等。
收集灾情信息后,还可以简单对灾区现有资源和能力、困难和需求、特殊因素等3个方面进行评估。现有资源和能力包括人员、装备、物资、医疗资源、避难场所及已采取的措施。困难与需求包括救援队伍和装备、救灾物资、灾民转移安置、后续支援与建议。特殊因素包括天气、季节、通讯中断、道路中断或堵塞、民族习俗与需求,民众恐慌等。
收集完灾情,应该快速地核实,并第一时间通过身边一切可以用的方式和手段进行上报。
灾情信息是抗震救灾工作的重要决策依据,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来源:云南省地震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