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可能有部分同学的期末考试已经出成绩了,所长很好奇大家看到成绩的那一瞬间,心情是啥样的。是因为考了高分而激动?或是因为挂科而内心崩溃?亦是低分飘过内心窃喜?
如果你恰好是属于低分飘过的那一部分,先别急着高兴。因为你以为你的低分飘过是人品爆棚,幸运加持,殊不知其实靠的是和老师之间浓浓的“师生情”。
01
这个冬天能遇见心软的老师吗?
前几天所长终于从这个热搜上理解了,大学期末考试59分是怎么来的:
平时分加上卷面分,卷面分学生考得低到地板,怎么办?把平时分拉满试试,惊喜这不就来了,59!
真不是老师不捞你,老师实在捞不动
还有一位网友在短视频平台上分享了他父亲在家批改试卷的情况,这一画面突然在互联网上火了起来。
视频中,这位老师一只手拿着成绩,另一只手抓着额头,唉声叹气!不停地看看分数和电脑。
视频发布者说到:同学们,这就是你们敬爱的老师,假期在家不计一切地想办法捞你们,为了让你们远离挂科的命运,过个开心年!
还有不少高校老师和学生分享了期末考试周的水深火热,比如因为担心计错分差点想回家种山芋的老师:
期末努力捞人,寝食难安,夜不能寐,头挠秃,心操碎的老师:
熟练拒捞的老师,平时叫你学不珍惜,期末考试来不及:
还有网友们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二创,更是形象刻画了学生和老师们考试周的内心戏:
02
老师,菜菜,捞捞
对于很多学渣老说,过完考试周,接下来就是“老师菜菜捞捞”周。
不过老师“捞人”究竟是什么意思?
谈到捞人就离不开挂科这个概念,什么是挂科呢?很简单,某一课程总成绩低于及格线(一般是60分)就是挂科,挂科需要补考,补考不过需要重修,重修不过还得继续修直到通过为止。如果大学毕业时,还存在没有通过的课程,那么就会沦为留级生。
更多挂科的负面影响可以查看所长整理的这篇文章:《有被吓到!你可能真的低估了大学挂科的负面影响》
而大学期末成绩一般由两大部分组成:
1)考试成绩
考试成绩的评定是根据期末、期中成绩按权重给出。考试的形式可能是书面考试,也可能实践考试。
2)平时成绩
根据平时全勤与否,课堂表现优劣,平时作业完成情况而定。因为考试成绩比较难操作,所以老师一般都是通过拔高你平时成绩来让你的总分爬过及格线。这也就是所谓的捞人。
不过对于期末老师“捞人”的现象,有的网友认为这样的做法并不可取。大学考试评分不应该放水,应该考多少就是多少,表面上是得到了好处,实际上学不到东西,毕业了就会被社会毒打。
还有的网友认为这样对平时
好好学习的同学并不公平
但其实老师评分是有一定标准的,即使想要尽量让学生及格,也是基于答案本身。如果学生的作答实在离标准答案太远,老师也爱莫能助。
03
挂科不可怕
可怕的是不知道为什么挂科
上课时没有认真听老师讲课,反应总是慢半拍,跟不上老师节奏;
总是控制不住自己,趁老师不注意就开小差,偷偷看手机,自控力太差;
复习周没有好好复习,重点没抓住也不知道从何下手,没有理清学科的主要脉络和建立好自己的知识框架。
现在有部分大学生好像只是为了绩点,为了赚钱在学一些知识。就像大学里一些水课一样,如果不是这门课跟绩点挂钩,我相信没有几个人会去上课。他们往往学这些知识只是为了应付期末考试而已,考完就忘,貌似已经成为了常态。
大部分人是临近期末考,花了不到一周时间,开始恶补,如果最后还能得到一个漂亮的分数,皆大欢喜。一到假期就开始报复性玩耍,熬夜,刷剧。
为什么很多大学生抱怨大学里学的东西毕业后根本用不到?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真正认认真真地学习,什么都没有学到,自然什么都没得用。
那如果想要好好学或者怎么做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和改变学习现状?
1)为自己而学
学习是为了谁?答案当然是为了自己。要将学习看做是长远且有助于自己发展的事,学习不再是狭义的课堂学习,而是为以后步入社会做知识与能力的储备。学习不是为了取得好分数,也不是应付老师和家长的任务。要端正自己的学习目的和动机,根据自己的能力,制定短期和长期目标,学业上的目标和生活上的目标等。
2)提高学习主动性
大学的学习同高中的学习存在显著的差别,进入大学后,自学时间大量增加,对课堂与教师的依赖性减少,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应是一种主动式的,因此培养和提高自理及自学能力非常必要。同学们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可以向优秀的“过来人”(学长学姐们)请教。想要拥有较好的自学能力,必须先学会找出不懂的问题,养成“先下手为强”的习惯,对学习主动出击。
3)坚持打卡,增强自控能力
让自己从做一件很简单的事开始,并且坚持天天做,努力地坚持一段时间,由容易到难,严格要求自己,坚持目标,实质上就是毅力的训练。若是对自己监管不到位,可以找几个同学成立一个学习小组,相互之间,彼此督促,彼此勉励,共同进步。
4)合理规划时间,制定计划
不仅要制定学习任务和目标,相应的社会活动也应安排。及时适应大学的学习节奏,分析主次,课程的重要程度不同,其对应的占用时间也不一样;按时完成计划的任务,培养自己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也要考虑自己的实际能力和水平,目标不能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可以根据大学的一些具体时间节点做规划调整,如: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第四学年,或是暑假和寒假。
最后,所长想分享一段话给大家:
如果你在大学毕业之际与你入学初期并无区别,你的信念、价值观、愿望以及人生目标依旧如故,那么你全盘皆输,必须重新开始。
“教育是当你忘记了所学的一切之后所存活下来的那一部分。”虽然这是一种通俗的定义,但提出此观点的哈佛大学前校长詹姆斯·B.柯南特的初衷是严肃的:我们在大学的大部分所学必然会慢慢淡忘,剩余的部分其实就是你自己。
——《优秀的绵羊》威廉·德雷谢维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