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高考时表妹撕毁了我的卷子

我高考时表妹撕毁了我的卷子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5-02-11 05:22:30

高考结束了, 昨天河南高考生在考场上当场撕毁2名同学的答题卡,刷新了网友的三观。很多网友批评这个孩子人品有问题,高三的孩子接近成人,压力大不该是犯错的借口。

学过心理学的人都知道,这种行为是一种严重的反社会心理和人格。世界上的人可以划分为两大类:社会人格者和反社会人格者,根据心理学家统计:大约有20%的人属于反社会人格者。

一.什么是反社会人格?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又称无情型人格障碍或社会性病态,是对社会影响最为严重的类型。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特征是高度攻击性,缺乏羞惭感,不能从经历中取得经验教训,行为受偶然动机驱使,社会适应不良等。反社会人格者5个行为特征:

  1. 智力正常甚至高智商,并没有精神分裂症的症状,思维清晰。
  2. 缺乏责任感,知道错了,也不悔改,没有羞耻心。
  3. 缺乏是非观,以自我为中心。表现自私自利,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
  4. 感情淡漠,表象给人冷静的感觉,但内心却像一只冷血动物。
  5. 生活没有目标,做事没有计划,缺乏幸福的感知力。

如果孩子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人,是不是很可怕?这样的人或许就在身边,不易察觉,他们甚至看起来很酷,但他们的内心却充满了邪恶。

二.反社会人格的人就在孩子身边
  1. 记得女儿一年级的时候告诉我,老师在教室后面的黑板设置了小红花奖励栏,鼓励孩子学习和日常表现。女儿的小红花特别多,但下课时总有个熊孩子偷偷地撕掉了。
  2. 家长群里总会听到某个男孩在学校是小霸王,欺负那些不善言辞的孩子,用圆珠笔戳对方眼睛,往同学身上吐口水,抢夺同桌的饭菜。
  3. 每个年级总会有老师头痛的孩子:不遵守纪律、顶撞老师,给同学取外号、取笑捉弄同学。

……

儿童出现反社会人格,有先天也有后天因素。心理学研究:反社会人格的形成与家庭成长环境与幼年经历是有着莫大的关系,如父母离异,家庭突发变故、贫困、生存环境恶劣、孩子自身体质异常、脑神经发育不成熟等。这种孩子,往往具备极强的杀伤力,对身边的人和社会,产生极坏的影响。

近年来,儿童及青少年反社会人格引发的犯罪事件层出不穷,很多家庭和孩子也在事件中成了直接受害者。

三.儿童或青少年反社会人格者案例
  1. 2012年,湖南衡阳12岁男孩将姑妈一家三口杀死,原因是从小父母离异的他寄宿在姑姑家,姑姑对他太严格,某天放学回家见晚餐无着落,一气之下,先杀了表弟表妹,再将姑姑杀害。
  2. 2013年,重庆10岁女孩李某放学回家将一名1岁的邻居男孩原原抱进电梯,进行殴打,然后抱25楼家中,在客厅沙发继续实施殴打,后将原原抱至阳台逗玩,致原原不慎坠亡。
  3. 2014年,四川自贡13岁少女小敏撞到3岁的琪琪,以为被撞死,将琪琪扔进了粪坑。受害者的母亲悲痛地说“你们知道这个13岁的女孩儿有多冷静吗?街坊及邻居问了她无数次,她都若无其事。”

从这些案例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反社会人格的人没有良知,做事只从自己的直觉和私利出发。如果孩子身边有这样的人,应该怎么办呢?

四. 如何避免孩子被反社会人格者伤害
  1. 教孩子谨慎交友,认真观察周围的人。远离那些爱说人坏话、不遵守秩序、爱撒谎、言语不文明、爱发脾气的同学和朋友。
  2. 引导孩子做一个有主见的人。反社会人格者智商都很高,善于控制人,他们会选择性格软弱的人作为欺负攻击的对象。父母从小要让孩子自己选择拿主意,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要过多干预孩子。这样的孩子自信不怕事。
  3. 加强和孩子的沟通交流。每天问孩子这几个问题“今天在学校开心吗?”“今天和谁玩了?”“有没有什么烦恼的事情需要爸妈帮助”“今天学校发生了什么特别的事情?”“你觉得XXX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解孩子在校及交友的情况,告诉孩子有任何问题要第一时间告诉父母。

所谓“地狱空荡荡,魔鬼在人间”,社会人格者永远理解不了反社会人格者的行为,而那些反社会人格者就像是埋在身边的地雷。父母一定要教孩子学会识别、远离反社会人格者,最大程度地保护好自己!

我是心理咨询师佛系麻麻,陪您建立幸福亲密关系的家庭教育。关注我,育儿困惑欢迎留言探讨。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