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刚结束了四年级上学期的语文期末考试。看到了太原市今年的小学4年级语文试卷,感触很深啊。
其实,在考试中,一些家长就在群里发布了语文期末测试卷子。打开一看,我的天啊,现在的语文卷子都这样了么?简直不可思议,第一道题就是根据由山西景点标志性元素构成的“山西”两个字,问题是:从图中能看到什么?说实话,我看到这个图片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黑乎乎一片,除了能看清楚五台山白塔、云冈石窟大佛、应县木塔以外,其他的真看不清楚。
接上孩子,孩子就问我,小西天是山西的吧,我说是,你写了么?他说图上没有。我问到:你写了什么,他说我就写了一个云冈石窟。剩下一个没有写。对于孩子的回答,我还是比较淡定,毕竟这些景点从来没有带他去过,他不知道属于正常。
另外,第二题结合材料2和材料3的内容分析“表里山河”的“山”指的是哪座山,“河”是哪条“河”。但是图2中专门介绍了“汾河”和“吕梁山”,对图3的“黄河”和“太行山”的答案是会造成误导的。实际上,孩子们考完试以后,我听到了很多孩子回到的是“汾河”和“吕梁山”。
从期末考试的角度来说,这两道题不知道与教材有什么关系?考试之前,在孩子学习语文老师的叮嘱下,我们狠抓以教材为核心的基础知识复习,生字、组词、写作练习....,但是谁曾想学的是一回事,考的是另一回事。这是不是就有些过分了呢? 终于理解很多家长们说的“学的是一粒沙,考的是撒哈拉”的调侃了。
考试结束之后,我们就立即决定,带孩子去山西省内的景点转一转。虽然冬季天气寒冷,那也得去看看,现在来看“诗和远方”都得追求才可以。其实,我们也不是没有带孩子出去,只不过我们一直是按照孩子教材上出现的诗歌进行“诗词之旅”。山西的很多古建和宗教景点就没有带孩子去过。
“诗和远方”说起来容易,但是对很多家庭的孩子,特别是农村家庭的孩子而言,父母工作很忙也很辛苦,想要带他们转遍山西景点好像不现实(山西的景点门票其实并不便宜)?从这一点来说,无论是时间成本还是经济成本,这次语文测试也许会造成一些家长的焦虑。
这次太原市小学4年级语文卷子,我的整体感觉是充满了阳春白雪的浪漫主义思想,又蹭上了山西文旅产业发展以及黑悟空神话的热点,形成了浪漫、唯美和充满家国情怀的爱国情境,站位很高。但是,是否与学情有效结合?是否考虑到太原市教学资源的不均衡问题?是否与教材做到了紧密结合?至少考出来的试题不能让孩子看到陌生感吧?否则难免会让学生家长产生“学的是一回事,考的是另一回事”的嫌疑?无形之中是否会加剧寒假“补课”的进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