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市期末考试试卷初二

曲靖市期末考试试卷初二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5-02-10 09:09:07

完整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 (1 -5题, 每题2分, 第6题6分, 共16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1 -4题。

曲靖,是爨文化的发祥(qiáng)地,千百年来爨文化深深地涵养着当地人的精神风貌。《爨宝子碑》和《爨龙颜碑》,不仅记录了中国文字由隶书向楷书过渡的代表性字体,也记录着中华民族由北向东、向东南 的轨迹,为研究古代边疆少数民族历史及六朝书法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被赞誉(yù )为“南碑瑰宝”。

《爨宝子碑》《爨龙颜碑》,作为中国文字发展史、书法艺术史的重要里程碑,均于1961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到曲靖的文化人,都会郑重其事地端详碑文。康有为、齐白石、徐悲鸿等这些名字 ,他们尤擅爨体书法。现在,不少书法爱好者对“爨”体的热爱与日具增,曲靖也不乏爨体书法名家。2022年,靀体书法还被列入云南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 并传承历史韵味是一个城市具有蓬(péng)勃生命力的不二法门。随着时代的变迁,为促进有着1700余年历史的靀文化推陈出新、赓续发展,近年来有着“爨地” “爨乡”之称的曲靖市做出了积极探索。漫(màn)游在当地的大街小巷,“爨”体风格的店名、路标、牌匾等随处可见。

“独步南境、卓尔不群”。从一个“爨”字的传承,我们可以窥见历史文脉的接续发展,爨文化的传统,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1、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祥(qiáng) B.誉(yù) C.蓬(péng) D.漫(màn)

2、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涵养 B.瑰宝 C.郑重其事 D.与日具增

3、文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迁移 家喻户晓 不可思议 探求 B.迁移 如雷贯耳 不言而喻 探讨

C.迁徙 如雷贯耳 不言而喻 探求 D.迁徙 家喻户晓 不可思议 探讨

4、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

A.从一个“爨”字的传承,我们可以看见历史文脉的接续发展,爨文化的传统,在新时代焕发着新的活力。

B.从一个“爨”字的传承,我们可以窥见历史文脉的接续发展,传统的爨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C.从一个“爨”字的传承,可以窥见接续发展的历史文脉,爨文化的传统,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D.传承“爨”字,我们可以窥见历史文脉的接续发展,爨文化的传统,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5、下列句子的排序,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丰富的体育赛事具有独特的引领带动作用, , 。 , , 。因此开展体育赛事具有深远的意义。

①不仅可以发挥以赛促练、以赛促训的功能

②带动学校体育水平的提高和学生体质的提升

③还能实现后备人才的精准选拔

④能激发师生的参与热情

⑤同时,赛事还具有激励作用

A.①③⑤④② B.①②③⑤④ C.⑤③①②④ D.⑤④②③①

6、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6分)

阅读古诗文,聆听古人教诲。苏轼的“①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告诉我们,要坦然面对生活中的不完美;李商隐的“② , ” (《无题》) 教导我们,应该怀有执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舟子的“③ , ”(《湖心亭看雪》)启发我们,要带着一份遗世独立、不随流俗的闲情雅致去生活。

二、综合性学习 (7 - 12题, 共 12分)

(一)学习与探究(4分)

班级开展以“逐梦航天,礼赞英雄”为主题的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任务一:名字我来解

7、我国航天器的名称大多带有传统文化意蕴,请你完成下面表格。(2分)

名 称

文化意蕴

(1)运载火箭——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为实现革命目标,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精神传扬至今。

(2) 空间站——天宫

(3) 月球探测卫星——___②__

中国上古神话中的仙女, 她的故事最早出现在《归藏》。民间更是流传着关于她的传说, 该卫星的成功发射便是中国科学家用智慧将神话变成现实。

(4)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

暗物质之所以“暗”, 是因为人类无法“看”到它, 而这个名字来源于《西游记》, 卫星的探测器正如书中主人公的火眼金睛,可以识别太空中暗物质的踪影。

任务二:赞词我来写

8、九霄逐梦再问天,阔步强国新征程。用下面词语,为航天人写一段赞词。(不少于60字)(2分)

(二)名著阅读(4分)

班级开展“师生共读《水浒传》”活动,请你参加。

活动一:人物选一选

10、阅读完《水浒传》后,老师组织了一场关于“《水浒传》适不适合中学生阅读”的辩论赛。请你参加。(2分)

小曲观点:《水浒传》适合中学生阅读。

小曲立论:①

小靖观点:《水浒传》不适合中学生阅读。

小靖立论:②

老师小结:同学们的立论都很有道理,但我们应该吸取精华,弃其糟粕,以辩证的思想、理性的态度来读这部古典小说。

(三)学科纵横(4分)

班级开展了主题为“爱护眼睛·保护视力”专题活动,请你参加。(4分)

任务一:病理我解说

11、结合图示,对近视眼形成的病理加以解说。(2分)

任务二:预防我建议

12、预防近视,你有什么好的建议?(2分)

三、阅读 (13-25题, 共32 分)

(一) 阅读下面唐诗, 完成13-14题。(4分)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13、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首联叙述诗人在长沙谪居三年,落得“万古”留悲,奠定了全诗沉重的感情基调。

B.颔联描写“秋草” “寒林”等景物,勾勒出古宅萧条的景象,为下文的感慨作铺垫。

C.颈联用反衬手法,以“汉文有道”反衬贾谊被贬的凄凉,以“湘水无情”烘托贾谊的痴心。

D.尾联中“君”既指贾谊,也指诗人。“怜君”一句,在无疑处有意设问,自怜之情溢于言表。

14、面对诗人无罪遭贬的遭遇,请用《行路难》(其一)中的两句诗来劝慰,说说理由。(2分)

(二) 阅读下面文言文, 完成15 -18题。(10分)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曰:‘此死狱①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回顾乳者抱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③谓我岁行在戌将死,使④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吾语告之。’呜呼!其心厚于仁者邪!汝其勉之!”修泣而志之,不敢忘。

(节选自欧阳修《泷冈阡表》,有删改)

【注】①狱:案件。②恨:遗憾。③术者:算命的人。④使:假如。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泉香而酒洌 洌:(2)杂然而前陈者 陈:

(3)尝夜烛治官书 尝:(4)回顾乳者抱汝而立于旁 顾: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2)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吾语告之。

18、从【乙】文看出欧阳修的父亲希望他成为怎样的人?结合【甲】文谈谈他是否实现了父亲的期望。(2分)

(三) 阅读下面文章, 完成19 -21题。(7分)

让古老戏曲焕发青春光彩 李 晓

①戏里有乾坤,曲中日月长。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戏曲将文学、音乐、舞蹈、武术等艺术形式熔于一炉,在岁月沉淀中不断汲取文明精粹,体现出中华民族审美、哲思与价值追求的鲜明特征,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赓续传承的生动载体。然而,社会转型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趋多元,单一传统的演唱方式无法回应民众诉求,古老艺术在时代洪流的裹挟中一度式微,观众减少、人才紧缺等现象比较突出。

②不过,戏曲领域也有一些可喜现象,更多青年演员崭露头角,青年观众日益增多,千年梨园有了春意正葱茏的新趋势。

③近来,国家京剧院青年团改编的《五女拜寿》一推出便赢得满堂喝彩;河南豫剧院青年团带着改编剧《秦雪梅》赴多地演出,掀起了一番观戏热潮……诸多现象都在说明:传统戏曲具有广阔的受众市场,只有创作好内容、开辟好渠道,才能让古老艺术不再束之高阁,走出“深巷”、与全民共享。在这个过程中,朝气蓬勃的青年正尝试以独特的呈现方式、精湛的表演技艺推动戏曲“破壁”传播,为大众欣赏美、感知美、传播美开拓出更为亲民、更富创意的新格局。

④数字时代,戏曲呈现、传播的方式与环境都发生了巨大改变,青年乘着时代的东风在创新路上挥洒热情、尽情探索:或是尝试老瓶装新酒,将流行元素融入传统叙事框架,演绎一段跨界新曲;或是借用多样化的媒介平台实现多维传播,达到叠加效应。总之,内容与平台“年轻”了,戏曲也就有了更多“青年缘”,为更多年轻观众青睐。青年在剧本改编、内容更新方面比其他人敢于放开手脚、突破常规。

⑤青年人有灵气、敢作为,引导他们踊跃投身到戏曲事业中,不仅关乎戏曲艺术的传承,更是一门涉及弘扬与传播传统文化的大学问。为青年铺就成才之路,一些探索已初见成效。例如鼓励院团与院校之间开展“订单式”培养模式,结合社会需要调整课程设置与教材内容,有的放矢、因地制宜,紧跟时代进步的节拍。当然,青年自己,还要坐得了冷板凳、下得了苦功夫,扎扎实实地在一次次艺术打磨与文化沉淀中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升华。

⑥人才成长非一朝一夕之事,实践者能识才、会育才、敢用才,才能在传统与创新融合碰撞的赛道上,获取更多吐故纳新、 自我超越的力量,让古老艺术抖一抖尘埃,重新绽放光彩。

20、第③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21、结合文章与链接材料,谈谈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推动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2分)

【链接材料】花灯、滇剧是云南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戏曲。10月11日,第十届云南省花灯滇剧艺术周在曲靖市陆良县举办。以“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为主题,开展优秀花灯滇剧比赛、非遗集市、沙画见前尘、青年演员演唱比赛、 “梅园奇妙夜”艺术晚会等活动,抖音、短视频、微信朋友圈等多种媒体竞相传播。以主题活动的形式,让地方戏曲与多种艺术形式相融合,将花灯、滇剧等艺术推向大众的视野,走进千家万户的生活里。

(四) 阅读下面文章, 完成22-25题。(11分)

又见黄河口 高 方

①若干年前,黄河多次注入黄海,浑浊的泥沙将近岸的海水由蓝色染成黄色。这便是“黄海”名字的由来。

②那一年,姨父刚初中毕业,是一名十七岁的翩翩少年,他考上的是一所半工半读的中专技校,隶属于一个名叫“九二三厂”的保密单位,毕业后可以定向进入该单位工作。

③姨父只知道“九二三厂”与石油有关。那时,一首铿锵有力的《我为祖国献石油》传遍大江南北,召唤着有志青年投身这条新征程。姨父内心热血沸腾。

④奔赴胜利油田的姨父是学生大军中的一员。头顶的天空一片墨蓝,轻缀其中的几簇星星熠熠闪亮,悬在中天的弦月潜进了辨不出形状的一抹暗云,橘黄的车灯直直探向前方,被撕开的夜色在身后又四下围合起来。

⑤黄河像一条摆尾的巨兽,从这里注入渤海,留下一片狼藉的滩涂。姨父的内心先是生起了阵阵恐惧,努力恢复平静后,又被一种难以言说的无助和感伤湮没。

⑥一间学生宿舍住十几个人,铁质的上下铺随着一个翻身的动作就嘎吱作响。水管里流出来的水混浊且苦涩,难以下咽,这些都让同学们想家的思绪一点点累积。一到晚上,姨父和同学结伴跑到大野地,抱头痛哭。

⑦后来,为了不让想家的情绪蔓延,同学们约定:不准掉眼泪。于是晚上大家便凑在一起唱歌,唱《我为祖国献石油》,大声朗读诗人艾青写给石油人的诗, “最荒凉的地方/却有最大的能量/最深的地层/喷涌最宝贵的溶液/最沉默的战士/有最坚强的心……”

⑧空旷的荒野里,不管白昼还是黑夜,他们都用歌声来驱散恐惧和孤独。当月亮钻出云彩时,他们的脸一下子明亮起来,像是投射在幕布上的剪影,随着嘴巴一张一合地歌唱,头也微微摇动,眼睛在黑暗里闪着灼灼的光。

⑨当姨父每日和荒原万物呼吸着同样的空气,他的身体如一根被描摹的线条,变得越来越长,变得强壮,那些伤感的情绪逐渐黯淡下去。

⑩有一年夏天,姨父参与防汛,在黄泥水里浸泡了一夜,回家后便发起了高烧,三天不吃不喝,意识都有些模糊了。这可急坏了二姨,她日夜守在床前,喂药、擦身、量体温。姨父病好后,二姨却因为急火攻心,落下了耳鸣病。

⑪一晃人到中年,姨父调入胜利油田工会做宣传工作,这让他有机会深入一线,记录下更多油田人的生活。

⑫小时候,我最喜欢听姨父絮叨着讲很多井喷抢险的故事,他把眉毛、眼睛拧在一起,口中描绘的场景像一幕幕斑驳的电影。

⑬他边讲边挥舞着手臂,模拟那冲天的油柱。时隔几十年,他仍然可以清晰地还原很多细节,比如:“现场气浪滚滚,声响很大,趴在耳边说话也很难听清楚,现场讲方案、下指令大多是通过一块小黑板。”

⑭姨父记忆里定格的画面还有1986年的孤东会战,一万余名职工和民工投入战斗,大干一百天,没有休息日,那是姨父他们激情燃烧的年代。

⑮去年初秋,我随作协采风团来到了黄河入海口,见到了姨父故事里的热土。

⑯这里已经没有一点儿荒滩的影子,我的眼眸被绿色充盈。

⑰如今得益于黄河上游的治理,黄河已不再随意摆尾,它带来了甘霖和丰厚的养料,广袤的黄河三角洲孕育出黄河口大米、黄河口大闸蟹等众多独一无二的黄河口农产品。

⑱我凭栏远眺,黄河入海时,颜色泾渭分明,犹如梵·高笔下的星空色调,绘就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

语段一:头顶的天空一片墨蓝,轻缀其中的几簇星星熠熠闪亮,悬在中天的弦月潜进了辨不出形状的一抹暗云,橘黄的车灯直直探向前方,被撕开的夜色在身后又四下围合起来。

语段二:当月亮钻出云彩时,他们的脸一下子明亮起来,像是投射在幕布上的剪影,随着嘴巴一张一合地歌唱,头也微微摇动,眼睛在黑暗里闪着灼灼的光。

24、文章题目为“又见黄河口”,但作者却用大量笔墨追忆姨父及油田人的过往,这样安排是否偏离题意? 请简述理由。(2分)

25、结合文章和以下链接材料,简要谈谈你对黄河精神的理解。(3分)

【材料一】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光未然《黄河颂》

【材料二】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梁衡《壶口瀑布》

四、写作 (40分)

26、请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写作。(40分)

题目一:樱花喜暖,三月灼灼而华;荷花逐日,六月映日而红;菊花傲霜,九月暗香盈袖;梅花凌寒,腊月独自绽开。每一种“花”都有自己的花期,选择适合的季节开放,是“生命”的本性。

请以“在适合的季节开花”为题,写一篇作文。

题目二: ,醉人的风光

要求:(1) 若选题目二,须将题目补充完整;

(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3) 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和学校信息;

(4) 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字迹清楚。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