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新中考全市统一适应性模考”终于揭开了神秘面纱,你被考蒙了吗?
深圳从2021年起启动新一轮中考改革,中考总分从460分增加到610分,于昨天和今天举行的本次适应性模考,算是“新中考”的首次试水,除了语文题型大变样,道法第一次加入中考,其他科目也纷纷来点“小惊喜”,2021年这届考生,真的太难了……
新中考到底怎么考?这次适应性考试是风向标。
在10日考完语文后,众多语文老师被家长们焦虑的情绪“攻陷”了,因为语文学科变化最大,分数从100分增至120分,灵活多变的题型和试题难度都刺激着家长脆弱的神经。深圳市招生考试办公室和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联合向老师发出“2020年深圳市初三语文适应性测试调查问卷”,征集语文老师对本次试题及中考语文学科改革的建议。
中考改革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学生切身利益,适应性测试题只是“新中考”的一次热身。本次适应性考试,对即将备战2021年中考的师生和家长来说,都是“第一次”,他们到底怎么看呢?
学生诉苦:凉了凉了
家长吐槽:书写分没了,不公平
原中考:写作40分,独立书写3分
适应性考试:写作45分,无独立书写分
为了写一手工整的字,很多学校和孩子没少下功夫,专门设置了书写课。近几年印刷体高分作文也屡屡刷屏,家长和师生都形成了共识,写一手好字一举两得,毕竟中考写作设有独立书写3分,谁也不想丢呀。结果,辛辛苦苦练了三年字,试卷颜值高,但那3分却没有了!
还有家长表示,专门送孩子去练书法,为了卷面工整,孩子写字速度不快,平时考试都经历了从“写不完”到“坚持写好”的适应和磨练,要是中考突然取消了独立书写分,孩子明显就会吃亏。
家长:书写规范汉字,既是一种考试态度,也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应该取消写作中的独立书写分。
老师解读:全面考察了语文素养
作文更有自由度,与高考接轨
上步中学初三语文教师梁锡尧:
作文素材围绕“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之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和身边的大事件,且提供了三个写作选项,学生写作的自由度变大了。
写叙事类文章,是往届中考的主基调,学生容易驾驭。想象作文是中考的“新面孔”,对标七上第六单元写作要求,也是学生擅长的类型。写演讲稿要注意格式和场景,对标八下第四单元写作要求,打破之前作文没有训练实用性文体的局面,是与高考接轨的探索与尝试。
题量大,平时加强限时训练
龙岗区初中语文教研员、正高级教师张怡春:
总体来说,整套试卷较好地体现了课标要求和课改精神。整套试卷重基础、重能力、重素养,文字量大,对考生的要求较高。此外,作文有较好的自由度和开放性,既照顾到人人有话说,又能让强于写作的同学自由发挥。
此次适应性考试也给我们一些备考启示:注重基础;熟练掌握阅读题的答题技巧;平时严格进行限时训练,提高做题速度和准确率;进行整本书阅读。
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横岗中学九年级语文老师、特级教师王中意:
此次适应性考试的语文试卷很灵活,题型丰富且涉及的考点面广、情境感强,能较全面地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考完后,学生反映有点不适应,因为考卷题型多样,思维跨度大,个别学生不能限时完成试卷。
考查用语文解决生活的能力
龙岗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龙岗区实验学校九年级语文老师赵查:
适应性考试的语文试题总体方向是对的,着重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能力、价值观以及用语文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等,这是可取的。题量和阅读量大,个别题目稍显牵强,题干的指向性还可以更明确些。
将情境引进试卷是大趋势
龙华区玉龙学校副校长语文老师向浩:
本次命题从题型到内容,都有脱胎换骨的变化,这是顺应时代发展和要求必然要做的一件事情,值得肯定。将“情境与任务”引进试卷,既是大趋势,也是好尝试,尤其是将汉字的再认提升为识记,可以有效遏制学生写错别字的现象。同时将重点词语,尤其是成语放在语境中运用,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我本人喜欢这套题里面的名著导读题,有很多值得赞赏的地方。“读·有法”明确学习元素;“读·有例”帮助学生搭支架;“读·有成”中的阅读卡内容转换支架使用,考查孩子的综合能力;“读· 有感”有学生观意识,符合SOLO理论第四层级的命题,可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除了语文学科外,其他学科在本次适应性考试中也有不少变化,“深学”APP将会继续关注和解读,助力深圳初三学子备战2021年新中考。
记者| 雷丹 刘丽 彭小芳
编辑|派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