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怎么叠的方正

试卷怎么叠的方正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5-02-10 03:09:41

每年六月关系万千学子,牵动千家万户,被称为考试月,高考唱罢中考登场。

我国考试选拔人才,起源于隋唐科举制。关于考卷里的书写,早在唐朝的《选举志》里就说了,“三曰书,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优长”。也就是:先看字写得漂不漂亮,再看文章写得好不好。

相信很多学生都被很多老师反复强调过“把字写漂亮点”,这种漂亮的书写被称做“馆阁体”。

什么是馆阁体?

馆阁体是古代科举制度时考试的通用字体,特点是等大、方正。

古代科举考试对书写要求很严,考生写字非常拘谨,横平竖直,方方正正如刻板印刷。

馆阁体写成这样确实也是功夫了得。古代科举强调馆阁体主要是为了阅卷清晰,你满腹经纶,写的字老师都不认识,这就不行了。

大方端庄秀美,是馆阁体的主题。几乎所有的馆阁体,共同的特征不是震撼人心,而是大大方方,端端正正,纯净秀丽,看了养眼。

当年殿试,举子们在试卷上写馆阁体,那清秀雅致,端庄大方,养眼易辨的小楷字,所有的阅卷官员都会认同。公务往来,馆阁体赏心悦目,辨认容易,更是不可或缺。

优秀的馆阁体,若是用文学人物来比拟,《红楼梦》里的薛宝钗再合适不过。大大方方,端庄雅致,秀美匀称,就是馆阁体的书风。薛宝钗大方庄重聪慧,是典型的贵族少女,具备公共情人的特征。

馆阁体并非没有个性,只是个性被压抑,没有唐楷明显。沈度书写的《四箴诗》,笔画恣意展放时而有之,然而终不见惊世骇俗,让人心为之一振者。那会不会是自己故意收敛压抑呢?

沈度小楷,无论是细观用笔还是放眼全篇,都是聪慧,都带着才气,而且不张扬,没有刻薄和凌厉。在米芾的《蜀素帖》前后,有董诰奉旨题写的小楷。那书法,大方端庄空灵秀美,风度翩翩。

馆阁体书法肯定是工整的,但工整的书法不一定是馆阁体。在古代真正写馆阁体的高手是晚清最后一位状元叫刘春霖,以小楷著名。

他的小楷在当时很出名,有“大楷学颜真卿,小楷学刘春霖”之说。把刘春霖的小楷与颜真卿的大楷相提并论,足可见其小楷的书法水平之功底。

馆阁体写成这样,确实算是一位高手了。这样的试卷谁见了也会给他打高分。传说当年慈禧太后钦点状元时,一眼被刘春霖的小楷吸引,大笔一挥这届状元就是他了。

这在古代的科举考试和现在的高考制度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写一手好字是一个读书人的脸面。自古常言,字如其人。书写,除了哲学层面的价值,实用价值更是不容小觑。

明朝大书法家董其昌第一次科举落榜就是因为字太丑,后来发奋练字,成了大书法家。

龚自珍因为书法不好,一生沉挫下僚,晚年不无痛悔地说“从今誓学六朝书…飞升有术此权舆”。

考卷上的书写在大型考试中也同样重要,尤其是语文作文中,即便内容无可挑剔,字不堪入目,也会影响成绩。

今天的衡中体,曾备受追捧,从英语的印刷体延伸到各学科。在电子屏幕上,雅黑基本是最标准,最习惯的用法,就像英文印刷体,其核心都是大小适中、大方工整。

提高书写力,无论古代馆阁体,还是当代馆阁体,从高考作文卷面看,绝对占优势高考作文直接受益;从大处看,书法是人生风度的体现,王羲之到了晚年,他的字就是他的人,所谓“不激不厉,风规自远!”

为了能达到写出好文章、练出漂亮字的目的,勤学苦练成了考生们的日常课程。而这些努力都是为了让自己写出如印刷一般的字体以及让考官满意的文章。

那些高考整篇作文无涂改,字迹大小、间隔很适当,字迹舒适清新,堪称“当代馆阁体”。

这类试卷自然会博得阅卷老师的青睐,高考老师批卷任务繁重,字迹工整的作文谁不喜欢?对于语文老师,这种感觉如同我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略过芸芸众生的眼突然一缩,眼前一亮,“哇”,帅哥,“哇”美女!

考卷上的馆阁体,是阅卷人的眼前一亮,毕竟人谁不是爱美的呢?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