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朗育儿日记(文章原创 ,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有的孩子看起来学习不那么努力,但是到了关键时刻,考试成绩会变得非常理想。
反倒是一些平常的时候努力不已,学习认真,态度端正的孩子,容易一遇到考试就掉链子。
考试越重要,出错的可能性就越大,这是为什么?幼儿的自我妨碍心理,家长们了解多少?
儿子班里有几个非常努力的孩子,每次开家长会的时候,班主任都会特意点名表扬这几位同学,说他们学习不仅认真还非常刻苦,小小年纪就懂得学术探讨,经常围着老师问问题。
但是家长们也发现了,其中一个孩子虽然表现好,但是考试结果却不如人意。
原来,每到大型考试的时候这孩子就容易紧张,不停喝水或者上厕所,经常写试卷写到一半就要申请去洗手间,严重影响考试状态。
孩子在面对考试的时候状况百出,很可能是因为陷入了自我妨碍的困境。
之所以孩子们会在考试的时候出现自我妨碍状况,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太过于在乎这场考试,越在意就越紧张,越紧张就越是容易出问题。
此外,还有一部分原因便是孩子们在不自觉的进行自我保护。
心理学表明,个体不论处于哪种情况,都会有自我防卫的心理,这就像是生理反应一样,有可能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但是它的确产生作用了。
而考试中的自我妨碍,就像是孩子启动了自我保护机制,用强化外界因素的方式,弱化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最终结果的影响。
所以我们会发现,越重要的考试孩子的自我妨碍情况越严重。
当孩子面临挑战却没有什么信心的时候,往往会有以下几个表现:
- 不断翻书:
临近考试的时间越短,孩子就越喜欢看书,实际上思想已经开小差了,这是因为他们希望通过“看书”这一行为麻痹自己,暗示自己“我努力了”。
- 失眠焦虑:
孩子恐惧失败的时候总是会出现一些心理上的不适,比如心跳加速,在睡觉的时候翻来覆去难以入眠,这些行为都可以说明孩子内心的恐惧与害怕。
- 强化他人的能力:
例如有的孩子总是会告诉爸爸妈妈,自己哪个同学多么多么优秀,一直都是班级里的第一名,自己不可能突然就超越对方,达到父母的要求,因为自己进步了,别人也在进步呀。
实际上,当孩子不断肯定别人的能力,弱化自己的存在时,也是在说明他的心虚,他在害怕。
1、设立合理目标
部分孩子会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出现自我妨碍,因为他们已经形成了固定思维,认为自身能力已经达不到预定的目标和要求,所以会在一开始就自觉地与“我不行”相关联。但是有的孩子会在尝试的过程里变得“自我妨碍”,比如目标太远大,实现的难度超乎孩子的承受能力时,就会如此。
所以,避免孩子“自我妨碍”,合理的目标很重要,这样孩子才能在一步步的努力里看见自己的进步,及时接受信息反馈,并且进行规划,以达到既定目标。
2、强化肯定作用
自我妨碍的出现,通常都是因为对自身能力的不确定、不自信,才会出现借用其他因素来安慰自己,逃脱实际责任的情况。
所以面对孩子考试学习方面的自我妨碍,家长的肯定作用,孩子自身的自我肯定很关键。
平常写作业的时候家长就可以多夸夸孩子,多多鼓励,让他形成一种“我可以做到”的想法,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和孩子一起解决,不要一味的责怪孩子为什么没有别人优秀。
3、直视问题,提高儿童抗挫力
日本儿童心理教育界曾说:"现在的年轻父母大多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学习,忽视孩子的抗挫能力。"在我们的身边,总是在强调孩子学习以及学业上的成绩,很少忽视其他方面的素质培养,比如抗挫力。
正是因为接受不了失败,孩子才会产生自我妨碍,逃避失败。
不妨在生活里就为孩子创造许多挑战的机会,引导孩子不断创新自我,敢于犯错并解决问题,提高儿童抗挫力。
自我妨碍让孩子总在关键时刻掉链子,这些方法你学会了吗?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里是小朗育儿日记,在这里你能发现最实用、最有意义的育儿知识
想要了解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我们,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分享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