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情大观】
年份 | 题型 | 试卷 | 考查内容 | 分值 |
2019 | 选择题 | 全国卷2 | 引号 | 3 |
2020 | 选择题 | 全国卷1 | 破折号 | 3 |
【知识体系】
一、点号(一)句末点号:句号、问号、叹号
1.句号
句号主要表示句子的陈述语气。句号的形式是“。”。
(1)用于句子末尾,表示陈述语气。使用句号主要根据语段前后有较大停顿、带有陈述语气和语调,并不取决于句子的长短。如:
今天是国庆节。
(2)有时也可表示较缓和的祈使语气和感叹语气。如:
①请您稍等一下。
②我不由地感到,这些环卫工人也同样是很值得尊敬的。
2.问号
问号主要表示句子的疑问语气。问号的形式是“?”。
(1)用于句子末尾,表示疑问语气(包括反问、设问等疑问类型)。使用问号主要根据语段前后有较大停顿、带有疑问语气和语调,并不取决于句子的长短。如:
①你吃饭了吗?
②难道这些普通的战士不值得歌颂吗?
(2)选择问句中,通常只在最后一个选项的末尾用问号,各个选项之间一般用逗号隔开。当选项较短且选项之间几乎没有停顿时,选项之间可不用逗号。当选项较多或较长,或有意突出每个选项的独立性时,也可每个选项之后都用问号。如:
①你所说的女孩,究竟是靠窗户的那个还是靠走道的那个?
②所有这些,难道不是事实吗?
③高科技的发展是将导致艺术的沉沦,还是会迎来新时代的文艺复兴?
(3)主谓倒装的问句,问号只能放在最后,中间用逗号。
“怎么了,你?”水生嫂问。
3.叹号
叹号主要表示句子的感叹语气。叹号的形式是“!”。
(1)用于句子末尾,主要表示感叹语气,有时也可表示强烈的祈使语气、反问语气等。使用叹号主要根据语段前后有较大停顿、带有感叹语气和语调或带有强烈的祈使、反问语气和语调,并不取决于句子的长短。如:
①才多久不见,家乡就发生这么大变化啦!
②你给我出去!
③谁知道他今天是怎么搞的!
(2)用于拟声词后,表示声音短促或突然。如:
①咔嚓!一道闪电划破了夜空。
②咚!咚咚!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二)句内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
1.逗号
逗号表示句子或语段内部的一般性停顿。逗号的形式是“,”。
(1)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用分号,一般都用逗号。如:
①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而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②学历史使人更明智,学文学使人更聪慧,学数学使人更精细,学考古使人更深沉。
③要是不相信我们的理论能反映现实,要是不相信我们的世界有内在和谐,那就不可能有科学。
(2)用于下列各种语法位置:
a)较长的主语之后。如:
苏州园林建筑各种门窗的精美设计和雕镂功夫,都令人叹为观止。
b)句首的状语之后。如: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
2.顿号
顿号表示语段中并列词语之间或某些序次语之后的停顿。顿号的形式是“、”。
(1)用于并列词语之间。如:
①在人类发展史上,产权载体已先后出现了自然物、劳动产品、商品、货币、债券与股票等多种形式。
②造型科学、技艺精湛、气韵生动,是盛唐石雕的特色。
(2)概数中间不能用顿号。如:
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
小姑娘看上去十二三岁。
当表示的数字是以下两种情况时,应该用顿号。
一是序数,如“今天参加活动的是八、九年级的学生。”其中的“八、九年级”表示年级序号,要用顿号隔开。
二是涉及两个对象,如:“离家乡远了久了,人往往愁肠百结。比如唐代诗人刘皂《旅次朔方》诗里一、二句‘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表达的就是这种感情。”其中的“一、二句”指的是诗中的前两句,即第一句“客舍并州已十霜”和第二句“归心日夜忆咸阳”,所以“一、二”之间要用顿号隔开。(当然,如果不是相邻的两个数,一般是要用顿号隔开的。)
(3) 并列词语间无停顿或停顿很小,并不会产生歧义,中间就不必再加顿号。例如:
要切实做好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工作。
句中“中、小学生”之间不需要停顿,应删去顿号。
(4) 两层以上并列词语之间大的并列短语之间用逗号,小的并列短语之间用顿号。例如:
为促进跨省城市间合作,山东济南、青岛、江苏南京、苏州、安徽合肥、芜湖等城市都派代表出席了这次协作洽谈会。
句中各城市之间虽然都是并列关系,但存在着并列分层,“青岛”“苏州”之后的顿号应改成逗号,以标明其层级。
(5)引号、书名号连用时不使用顿号。例如:
①“大宅子”、“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分别比喻什么?
②《阁夜》、《旅夜书怀》、《客至》、《登岳阳楼》都是杜甫后期律诗的代表作品。
①②两句中的顿号应全部去掉。
(6) 在并列的几个谓语之间不能用顿号,要用逗号。例如:
商业世界中,最强大的力量不是贪婪、不是恐惧、也不是激烈竞争所引燃的旺盛的战斗能量,商业世界中最强大的力量仍然是爱。
句中“不是贪婪、不是恐惧、也不是激烈竞争……”三项虽然是并列关系的短语,但它们不是“在一个句子内部”,因为这三个并列关系的短语都是充当谓语的,构成三个分句,并列的分句之间是不能用顿号的,应改为逗号。
再如:
大地春回,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水碧山青,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莺歌燕舞、桃红柳绿、水碧山青”三个短语是并列谓语,中间的顿号应改为逗号。
(7)并列短语中如果有连词“和、与、及、或”等,连词前不能再用顿号。例如:
观众长时间地等待,只为一睹她的风采、或让她签上一个名。
句中“或”是连词,可根据不同句子的情况,或删去顿号,或将顿号改为逗号。
(8)句子内多个词语并列,但同时又都带了语气词,停顿时间自然就相对要长一些,就不能用顿号。例如:
农贸市场的水果品种极其丰富,如西瓜呀、苹果呀、梨呀、葡萄呀……真可谓应有尽有啊!
句中的顿号均应改为逗号,否则很难按照顿号的停顿时间一气呵成。
(9) 并列词语做补语,补语之间不能用顿号。例如:
这个故事讲得真实、动人。
句中的“真实”和“动人”都做句子的补语,中间的顿号应改为逗号。
(10)在汉字数字的后面,表示次序语与正文的分隔,要用顿号。例如:
何谓名著?一、名著是通俗的。二、名著是不会因时代变迁而被遗忘的。三、名著言近旨远。四、名著是富有启发性和教育性的。五、名著论及人类生活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
在阿拉伯数字序号后用圆点(下脚点)。例如“1.”。
3.分号
分号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关系分句之间的停顿,以及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中第一层分句之间的停顿。分号的形式是“;”。
(1)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关系的分句(尤其当分句内部还有逗号时)之间的停顿。如:
①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
②内容有分量,尽管文章短小,也是有分量的;内容没有分量,即使写得再长也没有用。
(2)表示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中第一层分句(主要是选择、转折等关系)之间的停顿。如:
①人还没看见,已经先听见歌声了;或者人已经转过山头望不见了,歌声还余音袅袅。
②尽管人民革命的力量在开始时总是弱小的,所以总是受压的;但是由于革命的力量代表历史发展的方向,因此本质上又是不可战胜的。
4.冒号
冒号表示语段中提示下文或总结上文的停顿。冒号的形式是“:”。
(1)用于总说性或提示性词语(如“说”“例如”“证明”等)之后,表示提示下文。如:
①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
②她高兴地说:“咱们去好好庆祝一下吧!”
③小王笑着点了点头:“我就是这么想的。”
④这一事实证明:人能创造环境,环境同样也能创造人。
(2)表示总结上文。如:
张华上了大学,李萍进了技校,我当了工人:我们都有自己的发展之路。
(3) 冒号不能套用。例如:
晚上开大会,张书记宣布:厂里要实行两项改革措施:一是持证上岗,二是脱产培训。
“宣布”后面是冒号,“措施”后面又用冒号,在同一个句子里,不能重复使用冒号,故两个冒号中应有一个改为逗号。
(4) 说话人在中间,“说”后面不用冒号。例如:
“请大家做好准备活动,”老师环视了一下教室说:“考试马上就要开始了。”
凡是在一段引语的中间插入“某某说”,“某某说”后面只能用逗号,不能用冒号。冒号在这里的作用是提示下文,若用冒号往往使人误以为后面的话才是“某某”说的。
二、标号标号的作用是标明,主要标示某些成分(主要是词语)的特定性质和作用。包括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分隔号。
1.引号
引号标示语段中直接引用的内容或需要特别指出的成分。引号的形式有双引号“”和单引号‘’两种。左侧的为前引号,右侧的为后引号。
(1)标示语段中直接引用的内容。如:
李白的诗中就有“白发三千丈”这样极尽夸张的语句。
(2)标示需要着重论述或强调的内容。如:
这里所谓的“文”,并不是指文字,而是指文采。
(3)标示语段中具有特殊含义而需要特别指出的成分,如别称、简称、反语等。如:
①电视被称作“第九艺术”。
②人类学上常把古人化石统称为尼安德特人,简称“尼人”。
③白日的亮光把犯罪者的“成绩”完全暴露出来了。
(4) 转述话语不用引号。例如:
有的说,“你们走了,就像我掉了一扇膀子”;有的说,“你们走了,就像是吃饭时缺少了盐”。
只说出别人的话的意思,不是照原样引用,叫转述。转述的话不用引号。句中的两处引号都要去掉。
(5)引号中的内容属于部分引用,句末标点应放在后引号外;引用的话是独立的,句末标点应放在引号里面。例如:
①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神形兼备,充满生机。”
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他最喜欢这两句诗。
这两个句子引语末尾标点位置错误。①句,要将“生机”后面的句号移到后引号的外面。②句,诗句是独立的,因此第一个句号应放在引号内。
2.括号
括号标示语段中的注释内容、补充说明或其他特定意义的语句。括号的主要形式是圆括号“( )”,其他形式还有方括号“[ ]”、六角括号“﹝ ﹞”和方头括号“【 】”等。
(1)标示下列各种情况,均用圆括号:
a)标示注释内容或补充说明。如:
我校拥有特级教师(含已退休的)17人。
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热烈鼓掌)
b)标示订正或补加的文字。如:
信纸上用稚嫩的字体写着:“阿姨(姨),你好!”。
该建筑公司负责的建设工程全部达到优良工程(的标准)。
(2)标示作者国籍或所属朝代时,可用方括号或六角括号。如:
[英]赫胥黎《进化论与伦理学》
〔唐〕杜甫著
(3)报刊标示电讯、报道的开头,可用方头括号。如:
【新华社南京消息】
(4)标示公文发文字号中的发文年份时,可用六角括号。如:
国发〔2011〕3号文件
(5)标示被注释的词语时,可用六角括号或方头括号。如:
〔奇观〕奇伟的景象。
【爱因斯坦】物理学家。生于德国,1933年因受纳粹政权迫害,移居美国。
3.破折号
破折号标示语段中某些成分的注释、补充说明或语音、意义的变化。
破折号的形式是“——”。
(1)标示注释内容或补充说明(也可用括号)。如:
①一个矮小而结实的日本中年人——内山老板走了过来。
②我一直坚持读书,想借此唤起弟妹对生活的希望——无论环境多么困难。
(2)标示插入语(也可用逗号)。如:
这简直就是——说得不客气点——无耻的勾当!
(3)表示话题转换。
我在这家公司干得很好,工资不低,待遇也好——我能抽支烟吗?
(4)表示声音延长。
“顺——山——倒”林子里传来伐木小伙子的声音。
(5)表示语意中断(话未说完)
“班长他牺——”小林话没说完就大哭起来。
(6)表示总结上文。
你永远那么青翠挺拔,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永不低头——这正是英雄的井冈山人的革命精神。
(7)破折号与“即”“就是”等词语不能同时使用。例如:
据说这是稀世之宝——即一种难得的良药。
破折号与“即”“就是”等词语都表示解释说明,二者不得并用,该句可将“即”删去。
(8)破折号与括号不能同时使用。例如:
有关专家指出,白开水是最符合人体需要的“天然饮料”。它既洁净,又能使硬度过大的水变得适中——(因为过多的矿物质煮沸后会沉淀),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
4.省略号
省略号标示语段中某些内容的省略及意义的断续等。省略号的形式是“……”。
(1)标示引文的省略。如:
我们齐声朗诵起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标示列举或重复词语的省略。如:
①对政治的敏感,对生活的敏感,对性格的敏感,……这都是作家必须要有的素质。
②他气得连声说:“好,好……算我没说。”
5.书名号
书名号标示语段中出现的各种作品的名称。书名号的形式有双书名号“《 》”和单书名号“< >”两种。
(1)标示书名、卷名、篇名、刊物名、报纸名、文件名等。如:
①《西游记》(书名)
②《史记·项羽本纪》(卷名)
(2)标示电影、电视、音乐、诗歌、雕塑等各类用文字、声音、图像等表现的作品的名称。如:
①《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电影名)
②《人民的名义》(电视剧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