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考试试卷题目都是什么

古代的考试试卷题目都是什么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5-02-08 18:21:30

白居易是谁?唐代著名诗人是也。素有“诗王”之称的白居易,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乃当之无愧的唐代诗坛三大巨头。白居易的影响,至今不曾衰减,依然家喻户晓。顾况又是谁?也是唐代著名诗人,成名比白居易还要早很多。但是在当下,顾况的知名度已经没有那么高了。

李白、杜甫、白居易,这唐诗三大巨头如果少了其中任何一位,唐代诗歌史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都会失色不少。因为种种原因,李白、杜甫在唐代科举进士科考试中榜上无名。好在白居易比较争气,不仅诗写得好,科举考试成绩

也很不赖,称得上是文学创作与科举考试两不误。不仅如此,白居易与顾况两人,还共同演绎了一段史上最佳考前练习、考前辅导的佳话。

白居易,祖籍太原,祖上迁居于下邽(在今陕西渭南境内)。白居易出身于中小官宦家庭,父亲白季庚做过副市级官员(徐州别驾)。白居易自幼聪颖过人,读书学习十分刻苦。为了背书,他能累得满嘴口疮。为了练字,他的手指磨出了厚厚的老茧。因为过于耗费心神、辛劳用功,白居易年纪轻轻便头染白霜,显得十分老相。

十五六岁时,白居易孤身闯荡京城长安,做了一个“京漂”。白居易做“京漂”,是为了打拼出一番属于自己的天地。在长安,白居易为了求取科举功名,也按照当时流行的潜规则,四处向名流显贵投送“行卷”,以求得到他们的提携推荐。所谓投送“行卷”,就是将自己的诗文作品呈送名家审阅,以便为参加科举考试能被录取,赚取一些印象分。

白居易曾向名满京城的名士顾况,投送过“行卷”。顾况不仅是个有一定地位的官员兼诗人,还是个很有幽默感的人。见到白居易之后,顾况一看他还是个半大孩子,就拿他的姓名幽了一默:“居易?长安这地方物价很贵啊,要想在这里长期居住,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应该是居大不易才对嘛!”话虽这样说,礼贤下士的顾况,还是很认真地看了白居易带来的诗文作品。

及至看到白居易写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之后,顾老先生不由大为称奇,立马改口道:“这么年轻,却能写出这么好的诗来,不得了哇!有这样的才华,你在长安呆下去就不算个事儿了,管它什么物价高房价贵呢。居易居易,居之大易,真是名副其实啊。”这首诗的全文如下:“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居易的这首诗,是为了准备科举考试而写,可以视之为考前练习题。从这个角度讲,《赋得古原草离别》,就是古往今来最牛的考前练习题,没有之一。在唐代,诗赋是科举考试的必考科目。白居易要想金榜题名,自然要在这上面很下功夫。唐诗之所以能创造出那样的辉煌,离不开科举考试这根指挥棒的助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讲,是科举考试成就了唐诗。

在顾况的大力推荐宣传下,白居易很快就名声大震,为科场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进士及第之时,白居易只有十八岁,实乃少年成名之典范。考取进士身份之后,白居易又通过了 “书判拔萃”、“才识兼茂明于体用”两科制举考试,等于是拿到了三个学位。有才的白居易,应试能力也不是白给的。

踏入官场之后,白居易先是做了中央政府机关低级公务员校书郎,随后升任盩厔(今陕西周至县)县尉。因为才学过人,后来白居易被选调进京,先后出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左赞善大夫等职务。左赞善大夫,是为太子服务的一个文官官职名称,大体相当于太子府办公室主任。

为官早期的白居易,很有股子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遇事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说话无所顾忌。这种做派,使他得罪了不少达官贵人,就连当时的皇帝唐宪宗,也对他很不满意。很快,白居易就为此付出了代价。

宰相武元衡遇刺之后,白居易上书皇帝,强烈要求缉拿凶手,彻查此案。一些权贵认为白居易此举,属于越权行为,要求皇帝予以处理。还有人无限上纲,指责白居易在母亲因为赏花不慎落井身亡之后,还有闲心思作“赏花”、“新井”等诗,是个不忠不孝之人。在这种情况下,白居易就受到了贬官江州司马的处理。

白居易的名作《琵琶行》,就创作于贬谪江州期间。“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同是天涯沦落人,白居易的感伤,恐怕不仅仅是为琵琶女的遭遇而发。正是因为这次人生之挫折,使白居易变得有些世故圆滑、明哲保身起来。此后,他不再像从前那样锋芒毕露。对于社会官场的不满与抨击,也不再表现在他的言语行动上,而是比较含蓄委婉地体现在其诗作之中。

离开江州之后,白居易又担任过忠州(治所在今重庆市)、杭州、苏州刺史,以及河南府尹等地方大员。在地方任职时,白居易能够尽心尽力地为百姓做一些事情。比如在担任杭州刺史期间,他主持整修疏浚了六口古井,解决了当地居民的饮水问题。他还组织民众修筑加固西湖堤坝,既能防汛,又可积蓄湖水用作农业灌溉,此坝被杭州民众称为“白公堤”。如今西湖的“白堤”,虽然跟“白公堤”并不完全是一回事情,却也表达出杭州民众对于白居易这位好父母官的缅怀之情。

离任杭州时,白居易将自己的一笔不菲薪酬留在了州财政,用作官员们的公务周转。官员办公有急用,可以从中临时支取,使用之后再按原数补足,这简直就是现代基金制度的雏形啊。白居易的经济头脑,也不是一般的超前。在担任苏州刺史期间,为了便于交通和民众出行,他组织力量开挖了一条七里长的河道,并沿河边修筑了一条等长的道路。在定居洛阳期间,白居易自行出资,在河道中开凿了八节石滩,以利船只通行。

除了上述地方任职经历,白居易还担任过秘书监、刑部侍郎、刑部尚书等职务。秘书监是秘书省的主官,品级为从三品。晚年的白居易,常住于洛阳香山寺附近的别业中,因而自号“香山居士”。白居易与著名诗人元稹交情深厚,世称“元白”。元稹去世后,白居易为他撰写了墓志铭。为此,元家给了白居易一大笔稿费(约六七十万钱),但他把这笔钱都捐给了香山寺。

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领军人物。作为重量级诗坛大佬,白居易的诗作质高量多。他的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语言于平易中见精妙,其中蕴含深刻的思想内涵。关于白居易诗歌艺术成就的评述,可谓汗牛充栋,笔者在此就不再赘述了。

壹点号谷荻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