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四字成语

试卷四字成语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5-02-01 13:57:23

1.“围魏救赵”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当时提出这一计策的是( )

A. 孙武

B. 孙膑

C. 苏秦

D. 张仪

2. 函谷关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函谷关镇王垛村,该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因其地处“两京古道”,紧靠黄河岸边,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以下哪个成语典故与函谷关有关?( )

A. 鸡鸣狗盗

B. 约法三章

C. 邯郸学步

D. 洛阳纸贵

3. 成语“比肩接踵”出自西汉·刘向《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形容人多拥挤。“比肩接踵”的“踵”指的是人体的哪个部位?( )

A. 肩膀

B. 手臂

C. 大腿

D. 脚后跟

4. 成语“髀肉复生”出自于西晋·陈寿《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形容长久安逸,无所作为。“髀肉复生”的“髀”指的是人体的哪个部位?( )

A. 手臂

B. 腹部

C. 大腿

D. 屁股

5. 成语“毛遂自荐”借指自己推荐自己。毛遂是谁的门客?( )

A. 孟尝君

B. 平原君

C. 春申君

D. 信陵君

6. 成语“一鸣惊人”比喻平时没有特殊的表现,一干就有惊人的成绩。该典故中“一鸣惊人”最早指的是哪位历史国君?( )

A. 楚庄王

B. 秦孝公

C. 晋文公

D. 齐桓公

7. 成语“千金市骨”比喻重视人才,渴望求得人才的愿望。成语典故“千金市骨”的“骨”指的是什么动物的骨头?( )

A. 鹿

B. 牛

C. 马

D. 羊

8. 成语“烂醉如泥”的“泥”指的是( )

A. 泥土

B. 泥浆

C. 面糊

D. 虫子

9. 成语“专心致志”最初用来形容做什么事情?( )

A. 弹琴

B. 下棋

C. 写字

D. 画画

10. 成语“狗尾续貂”现多用来比喻某个文学作品的续作不如原来的好。成语中的“狗尾”和“貂尾”最初用来装饰什么?( )

A. 帽子

B. 围巾

C. 腰带

D. 鞋子

11. 成语“有眼不识泰山”用来比喻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这个成语典故跟以下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

A. 孔子

B. 扁鹊

C. 鲁班

D. 袁绍

12. 成语“人老珠黄”的“珠”指的是什么珠?( )

A. 珍珠

B. 眼珠

C. 露珠

D. 佛珠

参考答案

1. B

解析:公元前353年,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齐国派田忌率军救赵。田忌用军师孙膑的计策,乘魏国内部空虚而引兵攻魏,魏军回救本国,齐军乘其疲惫,在桂陵(今山东菏泽)大败魏军,赵国因而解围。

2. A

解析:战国时,齐国孟尝君被秦国扣留。他的一个门客装作狗夜里潜入秦宫,偷出本已献给秦王的狐白裘献给秦王的爱姬,才得释放。孟尝君深夜到函谷关,城门紧闭,他的另一个门客学公鸡叫,骗开城门,才得脱险逃回齐国。《史记·孟尝君列传》:“夜半至函谷关。秦昭王后悔出孟尝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驰传逐之。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孟尝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出如食顷,秦追果至关,已后孟尝君出,乃还。”成语“鸡鸣狗盗”由此而来。

3. D

解析:接踵,即后面的人的脚尖接着前面的人的脚跟。踵,即脚后跟。

4. C

解析:“髀”指的是“大腿”。

5. B

解析:毛遂是战国时代赵国平原君的门客。

6. A

解析:该成语最早出自 《韩非子·喻老》。

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右司马御座而与王隐曰:“有鸟正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飞不鸣,嘿然无声,此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子释之,不谷知之矣。”——《韩非子·喻老》

7. C

解析:成语“千金市骨”原意是用重价购买千里马的骨头,出自西汉·刘向编《战国策·燕策一》。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战国策·燕策一》

8. D

解析:烂醉如泥的泥指一种长在南海中的虫类。这种虫没有骨头,一上岸就会“失水而醉”,因此就有了“烂醉如泥”的说法。

9. B

解析:成语“专心致志”最早出自战国时期的《孟子·告子上》。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0. A

解析:古代官员以貂尾为冠饰。西晋司马伦为了笼络朝臣,大肆封官晋爵,导致貂尾不够用,只好用狗尾来代替。人们就据此编了两句民谣:“貂不足,狗尾续。”

11. C

解析:“有眼不识泰山”中的“泰山”,原指鲁班的徒弟,是一名竹匠。泰山做了鲁班的徒弟后因长进不大而被鲁班辞退。数年后,鲁班在集市上闲逛时看到精美的竹器很好奇,打听之后发现原来是自己当年的徒弟泰山所做,于是惭愧地发出感慨:“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

12. A

解析:“人老珠黄”指妇女衰老之后就像年代久的珍珠变黄一样不值钱。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