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初中文综(社会)之“解题成长之路”专题,与大家一起探讨孩子们在求学路上遇到的种种解题困惑,以帮助孩子们实现解题自信与自由!
来看这道初中道法题。
试卷来源:2024年浙江名校体3月中考模拟社会卷(九年级)。
题目是不是较为简单?考的是“3W”设问中的“What”问题,即“是什么”,要求学生进行“排序、概述”,属于基础性的解题能力要求。
官方给出的答案是这样:②④①③(1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3分)
但有同学答成的是这样子的:
一道“送分题”,却变成了失分题!
问题出在哪?
一句话:没有仔细阅读“说明书”!初中道法的主观题解题过程中,第一份“说明书”就是设问!
很多同学的“审题”或浮于表面,或流于形式,或直接跳过。殊不知,审题能力在解题中是第一个关键能力,审设问是审题的第一环节,需要“严阵以待”,“用心领会”,甚至进行必要拆解。
正所谓:
先懂题才解题,不懂题就不能甚至没有资格去解题。
回到本题。
第一小问要求进行排序,即使对“党领导立法-有关部门调研后形成草案-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全国人大通过法案”这一流程不熟悉,但先有“草案”才能“审议草案”的时间逻辑应该清晰的吧!这位同学却没有读到这一点,就刚好把这一顺序写反了。这是不是因为没有认真阅读材料“说明书”呢?
本题第二小问的关键点(或者叫卡点)是“概述”两字。概述不是阐述,也不需要进行细节描述。如果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些词的区别,就可能出现审题误判,即看不懂命题人的设问意图或问题逻辑,动手写题就会出现“自说自话、离题万里”的现象。
我们不妨翻开《汉语词典》,看看“概述”与“阐述”有何区别。先看“概述”:
再看“阐述”:
这明显是两个不同的设问角度。
上面那位同学误把“概述”当“阐述”,结合材料进行大写特写;虽然很认真写,却已走在“答非所问”的路上,是不是很可惜?
这题只需要写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即可,这是教材中的相关论述,和材料正好吻合。
我们慢慢看清,孩子的问题实际上出在阅读习惯或者语文能力上(语文老师又无辜躺枪了)。
孩子不认真思考设问的“问题点”,对仔细阅读“设问”这第一份“说明书”上不够仔细,导致大方向上离题作答;然后在阅读“材料”这第二份“说明书”上不够精细,导致信息提取失误。这些,是我在多年教学生涯中遇到的最普遍问题之一。这,也是我把“解题成长之路”第一站放在这个问题上的初衷。
试问,在我们成年人的世界里,有多少人有仔细“阅读说明书”的习惯呢?
有多少问题甚至事故,仅仅是因为没有仔细“阅读说明书”呢?
您的孩子有这些问题吗?可以留言讨论。
记得告诉孩子,养成认真阅读一切说明书的习惯,人生如此,解题亦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