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期末考“难”出新高度:一碗水的教学,却要学生泅渡一片海
近日,深圳南山区四年级数学期末试卷因过于“烧脑”引发了一场“数学风暴”。不仅上了热搜,还让学生们的考试时间硬生生地被“拉长”了20分钟。是什么样的试卷让堂堂小学生都“头大如斗”,家长老师纷纷抱怨,甚至还有人质疑,“这到底是数学考试,还是阅读理解的附加题?”
事情是这样的:1月9日,南山区四年级的学生们迎来了期末数学考试,但这次考试的难度堪称“小学生版最强大脑”。有家长反映,这份数学试卷的阅读量堪比语文阅读理解。
学生们为了搞明白题目,得先解读几段复杂的情境描述,再去套公式、算数字。于是,考试时间被延长了20分钟。然而,20分钟真的能解救这些“脑力风暴”中的孩子吗?
甚至有老师无奈感慨:“我教的是数学,不是语文!学生要做数学题,不是去考翻译!”南山教育局对此的回应耐人寻味。他们表示,新课程标准出台后,命题方向发生了转变。
试卷更加强调通过数学观察现实世界的能力。这说得真好听!可事实是,这种“观察世界”的角度似乎过于刁钻,让学生们一边努力学“数学”,一边还要怀疑自己是不是报名了语文和逻辑双修班。
对于这份“奇葩”数学试卷,国家级骨干教师黄东坡一语中的:“情境化、跨学科、增加阅读量,这是新高考、新中考的趋势。但凡事都要有度,脱离学生实际能力的命题只会沦为形式主义。”
这话一针见血。教育的初衷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不是为了“难倒”他们。面对一群十岁左右的孩子,命题者们绞尽脑汁设计出一份复杂难解的考卷,究竟是为了展现“高水平”,还是单纯追求“花里胡哨”?
咱们的教育呀,有时候真的需要反思反思。教学的目的是让孩子从一碗水中学会感知,结果考试却让他们面对一片海!教会孩子的是一座山丘,却非要考他们攀爬喜马拉雅山的能力。这种“难度鸿沟”,不仅让孩子崩溃,也让家长们心力交瘁。教育应该是雪中送炭,而不是给学生“雪山加压”。
教育创新,别让学生成了试验品当然,我们不反对教育改革,也不反对“情境化”命题。未来社会需要的是跨学科能力强、思维灵活的复合型人才。但是,改革的步子不能迈得太大,试题的难度也不能“硬生生”把小学生逼成“成年数学家”!
新课程标准提倡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而不是“超纲思维”或“表演型思维”。如果创新变成了“秀操作”,那么改革的初心只会被形式主义掩埋。
教育创新应该是循序渐进的,而不是像这份试卷一样,“一夜之间让小学生学会上天”。我们应该问问自己,这样的考试难倒孩子、考倒家长,究竟是为了谁?是为了给学生成长助力,还是为了给教育界刷存在感?
回到这次南山的数学考试,我只想对命题老师说一句:“您是真厉害,但学生真禁不住!”教育的本质,是用一碗水的知识教会孩子如何看待一片海,而不是在教学中只给他们一碗水,却要他们考一片汪洋,甚至要游过马里亚纳海沟。
教育改革是一件好事,但别忘了,我们培养的不是奥数冠军,而是一个个有能力面对未来生活的孩子。孩子的学习能力是有限的,我们不能让考试变成“炫技大会”,更不能让学生成了教育创新的“试验品”。老师教的是知识,考的是能力,而不是“吓倒一片学生,感动一群老师”。
教育教育,先教会孩子攀山,再考他们山的高度。别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教育的目标,是帮助孩子站在山顶,而不是造一座孩子无论如何都翻不过去的“难度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