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的想法怎么写

试卷的想法怎么写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5-02-01 03:53:04

编者按:改变命运的,不只是一张录取通知书,更是那个全力以赴的自己。又到一年高考时,澎湃评论连续第七年邀请评论员、大学生同写高考作文,为千万考生加油、鼓劲。

考题选择:新课标II卷

原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II提到的“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想法,在当代青少年中也不鲜见。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有时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放松,沉淀,成长。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者:伍里川,评论员,1991年参加高考(预考),落榜,语文分数96(满分120)。用时90分钟。

看过一条视频:街边有处小院,院墙上挂满了藤条,小猫小狗不断跃起“戏叶”,喧闹市声也分外清晰。其后,雨打草木哗啦啦。此时,视频的制作者——一位年轻女子,却打出一段画外音:选择一段不被打扰的时间,一个相对安静的空间。

“安静一下不被打扰”,她做到了吗?一刻不安分的小猫小狗可以作证,她做到了。何以如此?心安处,始有“安静”。某些“打扰”自己的物事,反而奇妙地组合起一种安静的内涵。此时,有声胜无声。

我的孩子在上了初中之后,便习惯戴着耳机听着音乐写作业,不问便罢,问就是“安静一下不被打扰”。孩子做到了吗?也许做到了,但有时我可以从细节处发现,那无休止的作业会让其烦躁。在安静和不安静“模式”之间不停切换的孩子,何其多?

这让我想到,少时心情纷乱时,就会在有风吹过的无人巷口和屋顶上、野外坐坐,发发呆。人在青少年时期,往往特别希望在学习、生活中有一个只属于自己的空间,放松,沉淀,成长。这个空间不只是物质空间,更是精神“治愈”的空间。孩子听的音乐,我看过的星空,皆是这片空间的元素。

拥有这个空间的重要性在于,我们需要在安静的状态下做事、成事,在身心受到打扰的情况下完成一项任务,难度可想而知。那些指挥千军万马的战将为啥总喜欢把人赶走,“我想静静”呢?原因就在这里。更重要的是,“宁静以致远”,我们需要超越琐事的层面,沉下心来,细细思考命运,规划人生。

然而,生活的真相偏偏是,我们经常面对心灵“小屋”的失去,经常被打扰,安静不了。譬如,小时候,我想看书,但放牛的任务缠着我。朋友想打球发泄一下,但球场的灯光突然灭了,家长的呵斥传来:不知道写作业吗?

树欲静而风不止。在进入社会之后,这种被打扰的情形更普遍。你想休息,加班任务等着你。你想出门散心,朋友一个紧急电话打过来改变了你的行程。社会并不是一个以“安安静静”为面目的“图书馆”,而是一个巨大的“工厂”,将各种事务糅合在一起,随时打破着你的安静,考验着你的应变。

我们常常从权利的角度来审视这个命题,因此对打破宁静的人和事心怀不满。但冷静下来,我们会发现,在权利命题之外,还有“生活哲学”意义的存在。我们为什么不能尝试在“不安静”的现实中,获得进入更高层次“安静”的方式呢?

当我们意识到“安静”并非天生的、绝对的之后,我们只能从自我的角度展开调适。我的方式是,骑着牛看书、冥想。20年前,我刚刚进入一家都市报上班。作为时时需要沉思、疾书的评论员,我很希望分到一个没人打扰的角落式工位。但事与愿违,当时没有多余的工位给我,我只能在各个工位打游击,时常被“撵”。我由此练出了站着坐着走着皆能构思文章的能力。如今,哪怕办公室吵成“一锅粥”,我也能写出文章来。在杂音四起的车厢里,我用手机写稿,更是常事。

我只是在“技术”上适应吗?当然不是,正如那位视频制作者那样,我在喧闹、善变的环境中学会了坦然和心安——这才是一个人该努力提升的能力。当然,这不代表着人可以对一些侵权行为随意妥协。我只想从“生活哲学”层面试图说明,人皆知社会会毒打一个人,殊不知,在被“毒打”中咬牙坚持、呵护本心,是别样的成熟方式。

人生在世,有比“不安静”更沉重的问题。事实上,路遥的《平凡的人生》,梁晓声的《人世间》,都以主人公面对种种不幸始终乐观向上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的本义,就是在和包括“不安静”在内的诸多不如意对抗,从中得到成长的养分。

麻烦来了,解决;厄运来了,应战。唯有如此,待各种挑战烟消云散后,我们才能真正获得一份洞察世事的安静,一份永远相信自己的超然。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