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试卷越简单考得越差

为什么试卷越简单考得越差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5-02-01 01:51:22

昨天小学考试结束了,成绩今天就应该出来了。

面对考查孩子们半年学习成果的成绩单

家长们几家欢喜,几家愁,很多家长期望孩子考满分,甚至考“双百”

认清小学成绩背后的逻辑比一味的地期盼孩子考满分更重要

小学阶段知识简单有限,但成绩具有极大的“欺骗性”

同事的孩子高三那年,孩子学习很吃力,成绩也一般,当妈的感慨万千:

小学二三年级时常常考“双百”,可是上了高中却几乎沦落为差生。

还有一位熟人家的孩子高中学习很优秀,几乎每次考试都是年级前三名。

但是爸爸却回忆说,孩子的成绩并不是一直优秀,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成绩处于班级中等水平。

但是孩子最大的特点是爱读书,小学开始阅读量就比同龄孩子阅读量大很多。

小学成绩出类拔萃,上高中不一定还能保持优秀;

小学低段成绩中等,但只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保护好孩子的学习热情,到了后期依然可以出类拔萃。

青少年阅读教育专家周璐谈到自己的女儿云舟时说到,云舟在小学低年级时成绩也就是中等水平,数学还一度考过70多分。

可她并没有着急上火地给她报课外辅导班、找家教,而只是安安静静地让她好好阅读。

到了六年级上学期,云舟的语文、英语成绩一跃成为全年级第一,数学也一改落后面貌,俨然成了一匹黑马。

为什么有的孩子小学成绩很优秀,越往后成绩越差?

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学习习惯、家庭教育、学校环境,心理因素、情感因素以及孩子逐渐形成的自我价值感等等。

我现在班上有两个特别不爱学习的孩子,整天从早到晚要么睡觉要么发呆,已经到了只要上课不捣乱老师都能忍的地步。

我看着孩子们的状态觉得很可惜,主要是他们还很聪明,不是学不会的那种孩子。

但又无计可施,以前也设法教育过,但他们已经厌学到只要是和学习有关话题就完全屏蔽自己的状态。

我很好奇他们为什么这么不爱学习,下课经常和他们聊聊天。

了解到的情况是这两个孩子的家长都没什么文化,但却又似乎很注重教育,从小一年级就开始给孩子补课了。

孩子们说他们小学一二年级还常常考满分,说起来脸上流露出少有的自豪感。

但是后来就越来越不爱学习了,孩子说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

我想这两位同学的家长除了没文化,只知道给孩子学习上施加压力之外,在孩子的教育上可能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但过早地给孩子学习上加压无疑也是造成孩子厌学的一大“帮凶”。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不阅读的孩子,就是一个学习上潜在的差生。”

阅读对于孩子的学习以及成长的重要性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孩子各项能力发展的黄金期,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学习力的培养,而让所有人梦寐以求的学习能力,90%以上需要通过阅读力的培养而得以提升。

全民阅读的倡导者聂震宁先生在他的著作《阅读力》中,首次提出了阅读力的概念。

他认为,阅读力就是一个人的学习力、思想力和创新力,阅读力的培养实际是对人们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说阅读力就是学习力。

阅读力不仅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也是终身学习能力的具体体现

是在未来社会不被淘汰的重要基石,是获得人生幸福与快乐的重要法宝。

谈阅读对孩子学习的重要性就像谈锻炼对人的健康的重要性,老生常谈了,重要的是家长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专注力是一切能力的源泉,专注力是学习的前提和基础。

很多家长常常觉得自己家的孩子没有别人家的孩子学习好,觉得自己很用心地在带孩子,每天也让孩子认认真真的学习,成绩还是不见好。

这就跟孩子的专注力有关系,如果孩子的专注力不好,不能够专注的学习,那么他一切的学习都是假象。

尤其在课堂上,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会学习的孩子首先会听课,他们的思维始终能和老师保持一致,能精准地get到老师讲课的重点。

相反,那些学习成绩差、不会学习的孩子,尤其是看起来机灵、但爱耍小聪明的孩子,上课很难达到半节课的专注,他们总有搞不完的小动作,要么就是思想抛锚,要么是发呆。

考试中粗心比不会的危害性更严重

不懂在明处,不懂的地方还可以继续学习,直到把知识弄懂;粗心在暗处,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让你在考试中丢盔弃甲。

儿子今年三年级,昨天考完试下午就拿到试卷了,作为认真学习的孩子,满怀期待想考100分这种想法是正常的。

可是拿到试卷发现数学考了95分,仔细检查,丢掉的5分全是低级的粗心错误,不是没仔细看单位,就是计算过程把数字漏掉的。

我告诉他粗心比不会更有杀伤力,孩子睁大眼睛看着我

我给他打了个比方,假如爸爸一年辛辛苦苦打工挣了10万,结果因为粗心把钱弄丢了,可惜不可惜。

孩子还想让爸爸多挣点钱,就改成好比爸爸一年辛苦挣了一百万,结果装在兜里不小心弄丢了。

这下理解得更深刻了,孩子懂得了粗心大意的危害,就看后期可不可以下意识去改正。

如果孩子偶尔一次粗心不加以干涉,反而认为孩子只要会就感到欣慰,久而久之,粗心便成为一种能力的欠缺。

他会影响孩子一辈子,不仅仅是学习,还会影响到工作和生活。

纠正孩子粗心大意的的坏习惯刻不容缓

当然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因素还有很多。

比如孩子的自我价值感,有的孩子因为原生家庭中父母不当的语言或别的各种因素导致自我价值感越来越低。

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失去学习的主动性,这也是影响孩子成绩的重要因素。

所有这些影响学习的因素,有时会互相联系,共同作用于一个孩子。

受到影响的孩子学习成绩越往后越差,成绩越差,孩子越没有学习自信心。

这就是为什么小学阶段看起来成绩很优秀,上了初高中成绩逐渐下将的原因。

家长们与其期望孩子考高分不如做好以下几件事
  1. 知道了成绩背后的逻辑,在小学阶段家长和老师应该像呵护小禾苗一样呵护好孩子刚刚萌发的学习热情。

不要让孩子还没开始真真的学习,学习的热情就提前夭折了。

不给孩子布置大量机械重复性的作业是大家一致达成的共识。

父母在语言和心理上不要给孩子增加学习的负担,给孩子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2、其次家长要做的是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孩子从学龄前就喜欢上阅读。

并持续不断地培养读书爱好,大点的孩子推荐读名人传记,培养孩子的高价值感,同时通过阅读引导孩子学习的主动性。

3、家长还要有意识地把学习的主动权逐渐交给孩子

现在的孩子学习的主动权往往被父母剥夺了

孩子的学习变成了父母的压力,孩子的作业在父母的督促下完成。

父母不喊孩子不动,久而久之,孩子成了学习的傀儡,而父母却成了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次完全颠倒了。

于是父母觉得不对劲,使劲地喊使劲地叫,越喊越叫,孩子越被动。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直到有一天情况完全失控,孩子彻底躺平了,父母再也喊不动了。

这是目前经常能看到的教育悲剧。

为了避免这种悲剧的发生,从小就要培养孩子学习的主动性,父母一定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孩子。

学习是一场马拉松,拼的是智力、体力、耐力和毅力,拼的是视野、见识和格局,拼的更是父母和孩子的心态。

家长欲速则孩子不达

父母与其费心劳神地从小逼孩子考高分,不如静下心来思考如何从长计议,让孩子成为未来的一匹黑马。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