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的教育与人才选拔体系中,“得数学者得天下”这句话愈发凸显其真理性。尤其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数学成绩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学业走向与未来发展前景。
从教育的宏观角度来看,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基础工具,更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空间想象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高中课程体系中,数学的深度和广度都有了显著提升,其难度的增加也使得学生之间的成绩差距更容易被拉开。以高考为例,数学分值高、区分度大,是众多高校选拔人才的关键科目之一。
在县城普通高中,学生的数学成绩状况令人堪忧。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高一年级的数学成绩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和整体偏低的态势。一个班级 70 多人,期中数学平均分仅在 22 分左右,即使是班级前几名的学生,成绩也大多在 70 - 80 分徘徊,100 分以上的学生可谓凤毛麟角。进一步分析数学试卷的得分情况,文科班学生在选择题上平均得分仅 10 多分,填空题常常只能得到 5 分甚至 0 分,解答题的得分更是普遍低于 20 分。这种成绩分布并非个例,在普通高中具有相当的普遍性。
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的独特性更加凸显其在成绩竞争中的关键地位。语文和外语等学科,虽然也有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但总体上通过大量的背诵和基础的理解应用,学生之间的成绩差距相对较小。例如,在语文的古诗词默写、字词基础以及外语的单词拼写、
语法常规应用等方面,学生只要付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背诵与练习,都能取得较为相近的成绩。然而,数学的学习则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力,从基本概念的理解到复杂公式的运用,再到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构建,每一个环节都充满挑战。一道数学题可能涉及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需要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这就使得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差异更容易被放大,成绩也更容易拉开差距。
从学生的未来发展来看,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在高考升学中占据明显优势。高校的各类专业招生中,许多理工科专业对数学成绩有着较高的要求,如计算机科学、电子信息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等专业。这些专业的课程体系中,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数学课程是基础且核心的部分
。学生在高中阶段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有助于他们在大学的专业学习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课程,进而在专业领域取得更好的成绩和发展。以计算机专业为例,算法设计、数据结构、人工智能等方向都离不开深厚的数学功底,高中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在学习这些专业课程时往往更具优势,也更容易在毕业后进入互联网企业、科研机构等从事高薪且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此外,近年来的一些教育研究成果也进一步证实了数学成绩的重要性。一项针对全国高考数据的研究分析表明,在高考总成绩排名前 10%的学生中,数学平均成绩比排名后 10%的学生高出 50 分以上,且数学成绩与高考总分的相关性系数高达 0.8 以上,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成绩在高考总成绩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对学生升学层次的重要影响。
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说,提高数学成绩是提升高考竞争力的关键。学校和教师应重视数学教学方法的改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分层教学,帮助学生夯实基础,逐步提升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同时,学生自身也应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通过多做练习题、建立错题本、参加数学竞赛等方式提高数学成绩。
总之,在高中阶段,数学成绩无疑是学生学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无论是从学科本身的特点、高考的选拔机制,还是从学生未来的专业选择和职业发展来看,“得数学者得天下”这句话都有着深刻的内涵和现实意义。普通高中的学生应努力提升数学成绩,为自己的未来发展赢得更多的机会和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