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世纪初以来,科学主义的管理理念被广泛运用到我国各行各业,考核指标的量化被视为一种科学管理的手段。
于是乎,数字,成了绩效考核的指标。就大学生而言,为了“保研”,或为了申请国外的好大学,需要三个学年的成绩单上的数字很漂亮!而如何获得好的成绩?学生们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具体招数在这里就不一一阐述了,因为招数是否有效,也无法得知。但可以就某些学生跟我要成绩时说的话,来进行口语表达技能的分析,还是有必要的。因为自己说的一番话,能要到自己想要的好成绩,那是再好不过的事了,但如果说的话令老师反感,那可就麻烦了。以下是某学生对我说的话:
学生:老师,我现在年级排名前十,在保研范围内。希望老师给我这门课的成绩85分以上,我就可以“保研”成功了。
作为老师,我是如何回应的呢?通常是:
(1)你觉得你这门课的成绩85分以上?那你自己打分啊!(非常反感该生的命令口吻)
(2)你现在排名年级前十,说明你很优秀,还有必要跟老师要成绩吗?好好考试就是了。(态度:怀疑该生的前十都是靠找老师要分,委婉拒绝)
(3)成绩都是依据你们的实际答题给出的,是基本公平的。“保研”是三个学年的成绩排名,现在要给你85分以上,那对其他同学就太不公平了!别人的这门课程也是85分以上的话,是不是就有可能拍名在你之前?你这样要分数,对其他同学也不公平啊。好好考试吧!(态度:非常反感,严肃批评)
(4)跟老师提出想要好成绩的想法,没错!但是,直接开口要成绩,是不是太难看了!老师要听你的话来给成绩吗?你以为你是谁啊?(态度:非常反感,指出该生口语表达的错误)
其实,学生跟老师要好成绩,也是人之常情,也并不是什么十恶不赦的事情!之所以引起老师反感、批评,原因是该生的错误的口语表达!
如果该生是这样跟老师说话:
X老师,(分析:要提老师的姓!表达自己尊重老师,能够记住每一位老师的姓名。“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是中国人最传统的人生追求,老师也不例外地希望被学生记在心里。而姓氏都不被学生记住,还谈什么呢?)
我目前成绩在年级排前十。(分析:简单报告情况即可)
很有希望“保研”!我也很想能“保研”成功。(分析:简单表达意愿即可)
所以,想请老师指导我,如何好好学习这门课程?我应该怎么做?才能考一个85分以上的好成绩!(分析:委婉表达期望的成绩是85分以上,并期待老师的帮助)
显而易见,学生的后一种口语表达,体现的是“真心想考好成绩、虚心请教老师”的态度,不令人讨厌或反感,反而会心生好感,因为谁都愿意帮助一个“品学兼优”、“前途一片光明”的好学生。
总之,提要求,不是不可以!但是要会提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