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起深圳将实施新中考方案,增加《道德与法治》一科,共计 50 分,形式为单选题 简答题,与历史合堂、合卷考试,时间一共 100 分钟,下面提供一 些《道德与法治》备考建议。
政治和理科科目有相通之处,就是都必须逻辑严密。相对来说,数学是符号化的 逻辑,政治则是文字化的逻辑。正因为政治是文字化的逻辑,而中国的 文字 又十分的复杂,一词多意,一意多词的情况颇多。所以出题人往往可以以几种甚至十几种不同的表述方式,给出材料、提出问题。所以通过“题海战术”训练政治 题的题感事实上就是提高快速阅读,审题的能力,同时训练精准、专业的语言表 达,以“稳、准、狠”的方式拿到分数。
所以,学好政治,答好政治试卷有以下几个行之有效的步骤方法:
一、夯实基础
(一)全方位细致掌握知识点
背诵是学习文科(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的基本功,当然这是在初一、初二 时就应该做好的准备,同时也是学科素养的积淀过程。全方位、无死角、“地毯式”的记忆和背诵,目的在于全面细致地掌握知识,同时强化规范学科语言的运 用。
(二)搭建知识框架。
以横向或者纵向的方式将基础知识结构化。实际上就是以一定的标准对知识进行 分类,并且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现出来。将课本上的知识以自己的思维结构重新 整合搭建。目的在于明确自己学而些什么?将零碎知识转化为块状知识。由点到 线,再到面,这样才能在解题时快速取得并运用。一个好的方法就是在睡前闭眼 回顾知识体系。
二、掌握题型解答技巧
(一)掌握选择题与材料分析题的基本类型。
所谓基本题型无外三种:“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对这三种题型的分析解读、答题思路、规范语言都要掌握熟练,同时要学会举一反三,做一道题就要 会一道题,虽然在中考中不可能遇到和平时训练一摸一样的题,但极有可能出现 只更新了材料,而设问方式、甚至答案都类似的题。
(二)应对好变异题型
素质教育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这并不是说我们的考试就不需要记忆和背诵了。而是说:“同学,那些记呀、背呀的简单学习技能和学习事项你应该自己 去搞定,我们考试考查的是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高段位的学习技能。”
所以在考试中,为了突出对上述学习能力的考察,试卷是不会“原汁原味”地考察 上面所说的三种基本题型的。而是通过变形的,更加复杂,更加间接的方式向你 发问。所以很多同学会疑惑“我背诵的那么熟悉,怎么还考那么低?”或是不理解 自己为什么就错了,就被扣分了。那是因为你还没有开始写就已经在出题人的语 言陷阱里“挂掉”了。
那么怎样应对这类考题呢?那就需要高超的审题能力。材料题的审题要抓住以下 几个要点:
1、先看问题再材料。带着问题看材料,既有针对性又能节约考试时间。
2、抓住问题的“题眼”,也就是题的发问部分。例如“体现”、“说明”、“建议”、“启示”等。
3、提取问题主干,找出主体、行为、事件,即“谁做了什么事”或“谁发生了什么事”。这类同于与语文中的“缩句”。有利于将出题人复杂的设问化繁为简,精准 答题。
4、仔细阅读材料,将问题中对应的需求部分勾画下来,为答题做好准备。比如: 具体的人是谁?具体的事件又是什么?
三、精致的答案
因为政治是文字化的逻辑题。所以你精致的答案需要以下几个技巧:
(一)格式正确
不仅仅是数学有严谨的格式要求,政治也是。
1、答题前先写“答”字,注意不是“解”也不是“证明”。
2、答案要“符号化”、“段落化”,符号明确、段落分明。
(二)语言专业
1、语言科学化,学科性要强,让改卷人一看你就是专业的;
2、语言精炼化。句式要简单明了,要化繁为简。不要以为字数和分数一定成正 比。相反,过多的繁琐的语言反而会模糊你的得分点,造成不必要的失分。总而言之,语言一定要精炼并且专业。
(三)思维严谨
1、简单的导语,将问题与答案连接起来;
2、清晰的论证,言简意赅的用所学知识论证观点;
3、简要小结,强调论点。(根据题意或具体情况,有时可以省略)
4、答案结构为常见的“总分式”,或者“总分总式”。
(四)工整的书写
政治主观题部分文字内容较多,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书写,书写不太好的同学一方 面可以练练字,另一方面在作答的时候可以稍微将字分开一些,不要密密麻麻挤 在一起,否则可能会增加老师阅卷难度,找不到你的正确答案。
四、关心时事新闻
政治考试材料基本上都选自当年的实事,因此关注时事新闻也是必不可少的,如 2020 年的抗疫、深圳特区成立四十周年、抗美援朝、20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等等都是考试热点。平时要养成看新闻的习惯,可以关注《人民日报》、 《环球时报》、《半月谈》等微信公众多号,读一读上面对热点新闻的点评,不 仅有助于备考,也有助于提高公民政治素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