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一位75岁的老人写给儿媳的十二条教子建议,在沈阳多个家长群里传播开来。十二条教子建议,涉及教育方法、儿童心理特点、如何与孩子互动三方面的内容。老人的教子建议引起了家长们的关注,尤其是80后的家长,对老人的建议更是称赞。
10月14日,沈阳晚报、沈报融媒记者分别采访了80后的儿媳妇柏女士,以及75岁的老人吴先生,了解了关于教子秘笈产生的经过。
触动:75岁老人与8岁孙女良性互动
柏女士今年36岁,宝宝小美上小学二年级。小美天生活泼,爱玩爱动,自主学习能力差。从上小学一年级开始,柏女士与女儿之间在学习问题上就进入了旷日持久的“战争”中。
今年十一长假,柏女士一家三口回辽阳公公家过节。75岁的公公吴先生是辽阳市优秀教师,从事过小学、初中、高中的一线教学。
吴先生看见儿子一家人回来过节很高兴,但是看到柏女士谈到教育孩子时的忧愁,就询问起孩子的学习情况。柏女士说,孩子学习不开窍,在一元、一角、一分上怎么教也不会。吴先生微笑着,并不着急,他买了几斤干果,选出100个杏仁,又找来一个大苹果和一个介于大苹果和杏仁中间大小的白梨。
“把最大的苹果当作一元钱,把中间大的白梨当作一角钱,最小的杏仁当作一分钱。”“一个大苹果相当于十个白梨,一个白梨相当于十个杏仁,一个大苹果相当于一百个杏仁。”吴先生耐心地告诉孙女小美。小美听过这些后,一下子就明白了。无论妈妈怎么考,小美都能准确回答。
柏女士和丈夫都很佩服老人的教学创意。吴先生说:“把抽象的知识化为具体的事物形象,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都容易理解。知识都是从感性理解开始的,要用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做比喻学习、理解才容易。”
七天长假,柏女士一家三口在辽阳住了五天,爷爷和孙女的互动非常有趣。
礼物:十二条教子秘笈,火爆朋友圈
10月5日晚上,一家三口要离开辽阳时,吴先生拿出自己手写的文字材料,交给儿媳妇说:“现在教育孩子都是母亲主要参与的,母亲对孩子的影响很大。这是我一生教育的总结,希望你仔细看看,理解后坚持做下去。”
柏女士和丈夫很感动,表示一定认真揣摩。当天晚上到家,夫妻二人仔细阅读老人的十二条教子建议,深受感动。夫妻分别将十二条内容原封不动地转发到各自的微信朋友圈,随后引发大量评论。
新闻伴读
关于辅导孩子学习的12条建议
1.教授新知识要多次重复、反复记忆、加强印象,应用新知识多设计练习题。
2.变刻苦为乐学,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把知识变形为有趣味的练习。
3.多鼓励、多点赞,人才是夸出来的。
4.永远不要用狠话刺激孩子。
5.把抽象的知识化为具体的事物形象。一切知识都是从感性(感觉直观)开始的,要用生活中的具体事物作比喻。
6.把艰难的知识先降低档次,从浅显的层次开始再一点点往上拔高,最后达到目标。
7.任务要适当,过多产生厌烦心理,过少又达不到目的,要考虑实际能力。
8.加强定力训练,从短时间开始,一点点增加时间,培养聚精会神的性格。
9.在孩子学习过程中,要充分理解她的难处,帮助她攻克一个个难关。
10.培养兴趣,兴趣一旦形成具有强大的能力和动力。
1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形成才能持久成功。
12.孩子小很多事情不懂,要耐心地告诉她。在她不懂时就教训是错误的。
沈阳晚报、沈报融媒主任记者 吴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