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负数》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自然数、小数和分数的基础上编排的,是对数的认识的又一次拓展,是今后学习有理数及其运算的基础。“认识负数”这一教学内容,在人教版中位于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通过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收入与支出等生活中的情境引导学生理解负数的意义;
在北师大版中,《正负数》位于四年级上册,也是通过海拔高度、得分情况、收支状况等情境来说明正数和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本次选取的青岛版(六三制)教材,位于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内容编排与其他版本大同小异。教材的第一部分选取自然科学知识的素材,提供了吐鲁番的温度、海拔高度等方面的信息,为学习正、负数知识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学生对正数、负数比较陌生,但是对用正、负数表示温度并不陌生,基于学生这样的生活经验,教材从温度的表示方法入手,融陌生知识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同时,也能了解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开阔视野,激发探究问题的欲望。
第二部分教材呈现了火焰山和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借助直观示意图来帮助理解正、负数的意义,让学生经历从直观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合作实践”有两个红点问题。第一个红点部分用正、负数表示温度,初步体验负数的意义,学习正负数的读法和写法,这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第二个红点部分,通过交流使学生理解正、负数表示的意义,同时明确“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 0,负数都小于 0。
教材还提供了丰富的练习和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正数、负数意义的理解。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正数、负数的读法、写法;教学难点是正确运用正数、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结合教材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知基础,在实际教学中,我将“自主练习”中第 6题前置,设定为导入新课的情境,通过让学生记录进、出货物情况,感受负数出现的必要性,同时完成对负数的初步认识;再通过呈现生活中的正数、负数,加深学生对负数意义的理解;最后利用教材中吐鲁番盆地的情境,结合温度计这一模型,让学生理解“0”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