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国家卫健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提出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然而,开学近一个月,小学一二年级的书面家庭作业量的确大幅度下降,但家长却不淡定了。不少家长认为学校不布置或少量布置书面作业,没有办法检验孩子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长此以往孩子无法养成良好的书写和学习习惯,会跟不上。例如,武昌区一所小学的副校长在校门口值日时,就被八九个二年级家长突然找到 “反映问题”。家长们觉得没有书面作业,孩子的学习难以得到保障。
据了解,自从本学期取消一二年级的书面作业后,家长自行给孩子购买 “教辅” 是常态。有的家长自己 “搜集” 知名小学家长微信,并组建校际家长群,每天将作业晒在群里,互相借鉴,利用 “名校资源” 给自己的孩子 “加码”。比如,记者加入的一个一年级微信作业家长群,群内知名小学的学生家长众多,学校遍布武汉三镇。傍晚,家长们会将自己孩子就读学校的家庭作业发到群里交流,家长们各取所需。
由此可见,一年级新生学校作业不多的现状,确实让家长们陷入了是否要额外加作业的困惑之中。
二、不同观点与做法(一)课外辅导老师视角
作为课外辅导老师,同时也是家长,我深知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需求和挑战。在数学方面,我会根据孩子的学习进度,布置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他们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例如,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我会安排一些简单的加减法运算练习,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在英语方面,我会要求孩子背诵一些简单的单词和句子,同时进行一些口语练习,以增强他们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语文方面,我会让孩子多读一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当然,我也会注意作业的量和难度,避免给孩子造成过大的压力。
(二)家长焦虑与反思
家长王女士对孩子的要求较高,这也导致了她的焦虑。她发现孩子作业效率低,常常花费很长时间才能完成学校布置的口头作业。比如,在学习简单的英语对话时,孩子一整晚都没学会,这让王女士感到崩溃。她开始纠结是否要给孩子 “加餐”,一方面担心孩子学习跟不上,另一方面又怕给孩子太多压力。这种纠结反映了许多家长的心态,他们既希望孩子能够取得好成绩,又不想让孩子失去快乐的童年。
(三)教师建议
- 一年级孩子书面作业有一定的必要性。适量的书面作业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学习态度。例如,通过书写汉字和数字,可以提高孩子的书写规范性和准确性。同时,书面作业也可以让孩子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课堂知识。
- 家长应依据学校作业情况来决定是否追加作业。如果学校已经布置了适量的作业,家长就不必再追加。因为过多的作业可能会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如果学校没有布置书面作业,家长可以适当布置一些,但要注意量和难度。
- 家长布置作业的呈现形式可以创新。比如,可以采用亲子比赛的方式,让孩子在竞争中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可以设计一些通关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孩子的学习压力,还可以增强亲子关系。
(一)孩子主体原则
在陪读过程中,我们必须明确孩子是做作业的主体,家长只是协助者。当孩子做作业时,家长可以安静地在一旁做自己的事情。比如,家长可以选择阅读书籍,而不是刷手机。这样不仅可以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还能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家长可以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但不要直接给出答案。让孩子自己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定时作业法
定时作业是提高孩子效率的有效方法。我们可以从孩子的睡觉时间倒推来安排作业时间。例如,如果孩子每天晚上九点睡觉,那么我们可以根据作业量,合理安排孩子从七点开始做作业,这样可以让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在作业过程中,我们也可以使用定时器,为每一项作业设定一个时间限制。比如,数学作业可以设定为 20 分钟,语文作业设定为 30 分钟等。当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时,我们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如一个小贴纸、一颗小星星或者是孩子喜欢的小零食等。这样可以激励孩子更加积极地完成作业,提高作业效率。
据统计,使用定时作业法的孩子,作业效率平均提高了 30% 左右。而且,这种方法还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和自我管理能力,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四、反面案例与思考以虎妈给孩子大量作业导致孩子厌学为例,说明勤未必补拙,熟未必生巧,强调保持学习热情的重要性。
在众多案例中,“虎妈” 式教育屡见不鲜。就如《虎妈用家庭作业变相家暴 7 岁儿子,抗辩专家和素人妈妈,振振有词》一文中提到的节目《亲爱的小课桌》里的徐敬凯妈妈,一年级的徐敬凯在寒假做 376 张试卷,这无疑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这种高强度的作业安排,看似是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但实际上却可能适得其反。一方面,孩子在大量作业的压迫下,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学习本应是一个主动探索的过程,当作业变成一种负担,孩子的学习热情被逐渐磨灭,即使做了再多的作业,也难以真正吸收知识。正如文章中教育专家张敏所说,适当的课外作业可以巩固学习效果,但是太多的话,反会让孩子产生厌学心理。
另一方面,过度的作业并不能保证孩子真正掌握知识。勤未必补拙,熟未必生巧。孩子可能只是机械地完成作业,而没有真正理解知识的内涵。例如,在辅导孩子写作业的过程中,家长不断纠正孩子、制造低气压或者贴身关怀,这些方式都会让孩子处于焦虑和压力中,影响他们的注意力,导致作业效率低下,甚至出现 “忙中出错” 的情况。
长期处于这种高压状态下,孩子的身心健康也会受到影响。有研究表明,压力荷尔蒙皮质醇的值长期较高的话,会导致大脑的收缩和记忆障碍,为抑郁症、阿尔兹海默症等等埋下祸根。同时,孩子可能会变得胆小、缺乏自信,影响他们的人格发展。
我们应该认识到,保持孩子的学习热情至关重要。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不能仅仅依靠大量的作业来提高成绩。家长和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例如,可以采用亲子比赛、通关游戏等创新的作业呈现形式,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要给孩子足够的休息和娱乐时间,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拥有快乐的童年。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真正热爱学习,主动探索知识,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总结与展望在一年级新生学校作业不多的情况下,家长是否要额外加作业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从课外辅导老师的视角来看,适量的针对性作业可以帮助孩子巩固知识,但要注意量和难度。家长的焦虑与反思反映出他们对孩子学习的关切,然而过度焦虑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压力。教师的建议则为家长提供了科学的指导,书面作业有一定必要性,但要依据学校作业情况和孩子实际来决定是否追加,同时作业呈现形式可以创新。
正确的陪读方式强调孩子的主体地位,家长作为协助者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定时作业法也能有效提高孩子的效率。反面案例更是警示我们,过度作业可能导致孩子厌学,影响身心健康。
总之,家长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决定是否给一年级新生额外加作业。如果孩子在学校已经掌握了知识,能够轻松完成口头作业,且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阅读、运动和兴趣培养,那么家长可以不必额外加作业。但如果孩子在某些方面确实存在薄弱环节,家长可以适当布置一些有针对性的作业,但要注意量和难度,避免给孩子造成过大的压力。
同时,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比如,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让孩子在做作业时能够集中注意力,提高效率;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让孩子在阅读中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让孩子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
保持孩子的学习热情也是至关重要的。家长可以通过亲子互动、游戏等方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不要把学习变成一种负担,而是要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未来,希望家长和老师能够共同努力,为一年级新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健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