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科学等16个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修订的课程方案与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在新时代的培养目标。
科学,义务教育阶段设置的一门特殊学科。
众所周知,义务教育是涵盖了小学与初中、执行“六三”学制或“五四”学制共12年的教育学段。这个学段,也被人们称为基础教育,因为它让一个学生接受了最基本的教育,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除去家庭教育影响之外的第一个学校教育阶段(幼儿园不能与之相提并论),教育的对象是儿童与少年。2017年开始从小学一年级开设科学课程,想借助儿童的心里来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为高年级学段课程的深入学习打基础。
科学学科,有着特殊的性质。
“科学是人类在研究自然现象、发现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知识系统,以及获得这些知识系统的认识过程和在此过程中所利用的方法。”——简言之,科学学科传授的是知识系统,就像语文、数学一样的学科知识,也可称为“科学知识”——“科学”一词在这里是名词,不是形容词的科学;科学学科注重知识的获得过程,即认识过程,与心理学研究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过程有所不同,该过程是研究自然现象、发现自然规律的过程;另外,在学习与认识的过程中,科学学科还有着特定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等。
科学学科,有着基础性的学习内容。
“根据研究对象不同,可将科学分为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等分支……”——“课标”中的科学,主要指的是小学阶段所设置的一门课程,在初中阶段,具体细化分为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因此,我们也可以说,科学是一门体现科学本质,融自然知识、物理知识、化学知识于一体的综合性基础课程。简单说来,小学阶段的科学学科,就是初中阶段物理、化学、地理和生物的最基本知识的呈现,是针对小学生刚刚接受学校教育,内容、教法、学法符合儿童认知心理与规律,以小学生生活经验的发展为主要线索,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综合性课程设置。目的在于在教育的起始阶段就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
《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是十年来教育的不断实践不断探索的产物,是新时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需求。教育专家们从不同角度做出了详尽的解读,学校老师能仔细研读者甚少——因为,科学课程在小学,几乎一直都是副科、豆芽儿科,都是数学老师兼职,他们没有那么多精力去了研究它们,更何况他们有的根本没有研究的能力与激情。老师们都是照本宣科,学生都是考前背背,更不要说科学课所要求的各种实验、观察及态度、精神了。只有那些真正热爱教育、关心孩子的老师,才会去解读课标、分析教材,认认真真上好每一节科学课。
学校教育如此,离科学学科更远的家庭教育又如何呢?作为家长,特别是年轻的家长朋友,可不能当甩手掌柜哦!你们也应该懂得一些教育的基本常识,应该多了解一些学校教育和老师的情况,了解一些学科,比如科学学科的基本内容与教育特点,从而在生活中有意识的训练、检测孩子的学习,或者与孩子一道,共同探讨那些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科学原理。最简单的方法,一是看看孩子的科学课本,至少手机里存放着科学课本的目录,在孩子学习的不同时段,自己也在学习,也方便了家庭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