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期末考试结束,各中小学的家长会马上要“开”起来了。
近日,湖南浏阳一位父亲在家长会上的温暖发言视频,获得网友百万点赞,“无论成绩怎样,爸爸永远爱你,永远是你最坚强的后盾”。
一句平实朴素的话语直击人心。
在网络走红的家长发言
一直以来,家长会似乎都是一个“沉默”的存在,形式多是“老师说,家长听”。这位父亲“人间清醒式”的发言,引发关注和思考:家长会,不应只是与家长的会面,更应是一次“思想汇”。
一、不能缺席的“片场”
有个校园段子归纳了学校四部“大片”,分别为《开学》《考试》《放榜》《家长会》,而《家长会》则被戏称为“灾难片”,针对家长会还编撰出一些令人捧腹的文案,如“为什么学生知道后的表情那么恐慌,为什么家长回家后发起无明业火……”
段子自然是逗乐,但家长会不应是“灾难片”,可以是这些——
成长片,演绎“家校合伙人”。
不少教育文章常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
青岛福州路小学的家长在开家长会 韩星 摄
家长会是家校沟通的平台,家长与老师面对面沟通,恰似“合伙人”之间的“股东会”,共同研究孩子的成长,实现“同频共振”。
励志片,相信“相信的力量”。
近日,在杭州市某小学的一次家长会上,学校特制了“种子入场券”。这张入场券浸泡在水里后,就能埋进土壤播种,借此传达“育人如种花,先播种,后发芽,最后茁壮成长”的观念。
家长会除了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等情况外,更重要的作用是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要有耐心静候种子萌发,同时,认识到孩子“有的是花,有的是树”,相信给予他们最需要的养分,便可以使花儿绽放得更加灿烂,让小树长成参天大树。
亲情片,陪伴“从不曾远离”。
家长会,是孩子成长过程的一个重要场合。父母参与进来,既可了解孩子状况,又可借机改进教育方法,做好每一个阶段和场合的陪伴。
在网上,有不少家长会主题的短视频,家长在介绍育子经验时多提到“陪伴”的重要性。青少年法治教育片《爱的家长会》,演绎了初中生小林不断重启的轮回人生,在“什么都不管”“什么都想管”的家教模式下,孩子都出现了成长问题;而在“温暖的陪伴”模式下,每一个关键节点都有父母在,他们都以包容和理解为前提,使得孩子走上坦途。
“青春的十字路口,只有爱才能指引方向。”家长会,是家长不能缺席或走错的“片场”。
二、不能缺少的“好声音”
近几年,家长会不时引发关注和讨论,多数是因为“爸爸去哪儿了?”
日前,有媒体报道,高中家长会突然成为话题,原因是有人发现:小学和初中家长会没几个爸爸参加,孩子上了高中来开家长会的爸爸一下子增多了。
“爸爸回来了”当然是好事,文首提到的那位爸爸的“好声音”,也为如何开好家长会以启示一一
学校的教育愈加丰富多样。图为基隆路小学的学生在体验冰雪运动
“开好”。2023年1月,教育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明确了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在协同育人中的各自职责定位及相互协调机制。家长会是家校联系的主要方式之一,开好家长会,对宣传学校办学思想、打造家校育人合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说好”。为了开好家长会,学校和老师会进行认真的准备,网上甚至有不少名师“手把手”教新老师们如何准备提纲,怎么来说。
“学好”。有句较为流行的话说,“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家长会,也是一个家长学习的机会,学习正确的教育理念,学习教育孩子的好方法等,向老师学习,向其他家长学习。
其实,教育理念基本都懂,在移动互联时代,查询好的学习方法也是唾手可得,但家长会的作用不可替代。
家长会是家校沟通的重要桥梁 韩星 摄
套用电视剧《繁花》里的一句话,教育孩子这件事,“讲起来都是老法师,真到自己身上全是小学生,年年留级,永远拿不到毕业证。”
家长充满真知灼见的“好声音”,可以让家长之间相互启发、提醒、督促,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不辅导作业母慈子孝,一辅导作业鸡飞狗跳”等现象,消除一些“内卷”的焦虑。
三、不能“冷场”的对话交流
“怎么开好期末家长会?”各方都在问,也都在探索。近日,“中国教育报”微信公众号发文支招,不少教育专家也献计献策,除了一些流程安排上的巧妙设计等之外,在大的方面也有不少亮点。
青岛育新小学的家长和孩子们一起上公开课 韩星 摄
比如,少一些“会”的味道,让对话交流的氛围浓起来。家长会是一场助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双向奔赴,学校要积极引导,激发各方活力。而学校单向输入的“一言堂”式家长会,是无法触动家长思想情感的,要避免变成“批判会”“试卷分析会”,或随意的聊天。
在很多学校,“老师讲家长听”的家长会正在发生改变,体验多了、互动多了、批评少了。近日,有学校举办家长沙龙,采取了“世界咖啡”家长会谈形式,让每位家长都有体验、有交流、有思考、有收获,进而真正解决育儿问题,与学校一起做好教育的合伙人。
比如,开设“家长节”,使交流更加“声入人心”。有学校将每年某个月份确定为“家长节”,构建起一个多元、立体、灵动的家长会平台,一方面,邀请家长走进课堂观课,了解孩子课堂学习状态,以及教师授课和作业布置等情况;另一方面,让家长了解学校“大课间”和“课间10分钟”孩子们的动态等,从而拉近家长与学校的距离。
“学校和家长说”“教师和家长说”“专家与家长说”“家长与家长说”等,在相互的诉说中,碰撞出了更多的“好声音”。
参加家长会,在了解孩子的“一扇窗”中发现更美风景,在其他家长的“敲边鼓”中有了更多感悟,在多方对照的教育“衣冠镜”中查找短板不足。每一次家长会,也都是家庭教育的一个新开始。
(编辑:L,本文由西海岸发布制作,来源于青岛宣传,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