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在语言类学科当中,情景对话向来都是出现非常高频的题型,语言情景既可以帮助小学生提升情商,又可以帮助他们增长文化知识。老师也总是屡试不爽。并且每次在小学生的情景对话中,总是能发现一些鲜为人知的东西。
小学生试卷中“情景对话”火了,老师看了若有所思同桌小明身世曝光,未免有些太过残忍
这道题目设定的场景是帮助晕倒的小明找到自己的妈妈。根据题目中已给出的场景描述,小学生基本不需要自己进行任何思考,只要稍加捋顺逻辑就可以。并且老师的本意也不是让学生们进行想象,只要考察的还是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
但是这个学生不仅没有读懂题目的要求,还妄自进行作答和想象,甚至还捏造了一个假想的情景,自己的同桌小明不是妈妈亲生的。这个结局显然是让老师感到意外的。毕竟小学生对于亲身和遗传这个事情开玩笑,未免有些不恰当。
题目率先提醒小学生作答的语气,显然有些不好的语感
读懂题是小学生们必须具备的技能,无论是哪个科目,题目读不懂,就会直接影响整道题的作答情况,如果读不懂,很可能会出现答案驴唇不对马嘴的情况。所以,一般情况下,题目的陈述都是非常清晰明了的。
就像是这道题一样,阐述了题目要求之后,还不忘了提醒学生们撰写的语气。要知道题目上每个字都是重要的,或许就是看到了这个要求,会让学生们心中产生质疑,到底是想让自己使用常规语气,还是要体现出朋友之间亲密的感觉呢?
看似是一道情景对话,实际上是老师对学生摸底的最好方式
在学生刚刚入学,或是有新老师接管其他班级的时候,老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摸清班级所有学生的“底细”。父母的职业是什么,家庭条件好不好,家中是否有权有势?这些看似和老师没有任何关系的事情,却都会影响老师对学生的态度。
不同的老师就会采取不同的了解方式,这位老师选择的方式就非常隐晦,让学生通过情景对话的形式展示出学生的家庭条件。虽然看似是命题对话,但如果学生家中有车的话,一定会在答题的过程中有所展示的。
分析:当学生在作答题目的时候,多多少少都会参考自己的实际生活,尤其是在语文科目上,写作文或是情景对话的题目,他们的想象力还无法达到一定的高度,信口雌黄的能力还不强,所以就只能从实际出发了。
家长该如何正确地看待学生们所谓的“无心之谈”学生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家长一定不能忽视
都说小学生的思维是非常发散的,在他们的小脑袋里,总是会冒出奇奇怪怪的想法,也经常是说出一些金句,让老师和家长感到莫名其妙。这些看似让人意外的言谈,实际上却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
虽然有些时候,会充斥一些小学生的个人想象,但是找到发散思维的原点,就是我们需要专注的地方。比如在描写一个场景中暴力性行为的时候,家长们就要反思,是不是在现实生活中,学生总是处于压抑的状态中,或是父母有相关的暴力行为呢?
毕竟学生是家长的影子,在生活中家长不经意作出的行为,会被他们记在心间,在自己进行社会交往的时候,逐渐展露出来。所以当学生有不良行为的时候,家长重要的不是想着怎么惩罚他们,而是该如何以身作则加以改正。
有些不当行为不要反复强化,消极处理或许效果更好
一些小学生身上出现了坏习惯的时候,很多家长就会非常在意。比如发现自己的孩子会骂人的时候,就反复用骂人的话训斥他,虽然他们知道父母此时此刻非常气愤,但听到的话语都是负强化。让他们觉得自己也可以用骂人的话惩罚其他人。
这个时候,父母的最正确的做法是暗中了解他为什么学会了骂人。如果他是属于觉得骂人好玩,想要进行尝试的阶段的话,父母没有必要过分在意,只要不理睬他们,静静等他们失去兴趣就好了。
如果是因为他们不知道骂人是错误行为,觉得是正常表达方式的时候,父母就要出面干预了,心平气和地和他们讲道理。不要觉得小学生听不懂道理,他们非常聪明,只要感受到了父母的尊重,他们是不会拒绝接受说教的。
今日提问:你觉得小学生的行为习惯会影响他们一生的发展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