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成都地铁
身份证号:510120041021
轨道交通全国统一考试笔试题(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题号 | 一 | 二 | 三 | 总分 |
得分 | _ | _ | _ | _ |
阅卷人:全体市民
今天,2024年高考拉开帷幕,1342万名学子踏上考场、奔赴梦想。
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高考已经走过了40余年,一代代学子为人生梦想,交出青春答卷。
2024年,与大家朝夕相伴的成都地铁也将迎来企业成立20周年。在城市发展的一个个里程碑上,成都地铁与时代交流、与城市交融、与市民交心,用真诚书写属于自己的答卷。
穿梭过隧道的风
温柔了城市交流的话语
奔跑的地铁列车
记录了轨道成长的岁月
这一份答卷
我们已准备了20年
现在请您阅卷
第一部分 | 向时代作答 |
20载砥砺奋进,20载春华秋实。
在新时代成都发展“致广大”的盛景中,定格着成都地铁“尽精微”的一幕幕——
2004年10月21日,成都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由原成都地铁有限责任公司于2017年2月更名)成立。
2005年12月28日,成都首条地铁线路开工建设。
2010年9月27日,在全城人民的期待中,1号线一期正式开通,成都迈入地铁时代。
2016年7月31日,3号线一期开通,成都地铁线网“米字骨架”成形,运营里程首次突破100公里。
2019年12月31日,线网单日客运量达525.6万人次,成都成为国内第5个单日客运量突破500万人次的城市。
2020年12月18日,成都地铁“五线齐发”,创造了年度开通线路最多、里程最长的行业纪录,成都也成为全国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最快突破500公里的城市。
2023年11月28日,19号线二期正式开通,成都轨道交通线网运营里程突破600公里。
2024年4月30日,线网单日客运量达808.21万人次,正式迈入“800万”客流时代,刷新历史最高纪录……
风雨兼程,勤耕不辍。
20年间,一路大胆探索、一路改革创新、一路高歌猛进,成都地铁,从无到有,从线到网。成都,跃居全国城市轨道交通“第四城”。
这是一张只争朝夕的时间表——为了圆千万成都人的地铁梦,轨道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与时间赛跑,创造“鹅卵石滩上建房子”的奇迹,创下连续五年位居全国前列的建设强度,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金奖、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等数十项行业大奖,超50个项目被评为省、市优质示范工程。
这是一纸份量十足的承诺书——巴蜀人民对便捷交通、方便生活的期盼,是成都地铁发展最强劲的动力。锚定“构建世界级轨道线网格局”目标,坚持“四网融合”,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及“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是地铁快速发展的机遇,也是轨道对千万市民的坚定承诺。
这是一份争先奋进的成绩单——立足新时代,瞄准新目标,在国内率先量化提出中心城区绿色交通出行结构模型,全面引领“轨道 公交 慢行”融合发展”;首创提出“四前置”理念,以“运营前置”为基础、“TOD前置”为引领、“资源开发前置”为突破、“市政配套前置”为支撑,有力推动轨道与城市深度融合发展……
际遇新时代,不负使命,矢志前行,始终是成都地铁答卷里的重要落笔。
蹄疾步愈稳,量增质更优,20年,成都人的“地铁梦”早已照进现实。
第二部分 | 向城市作答 |
立时代潮头,与城市同行,轨道的延伸,印证着城市发展的步伐,也见证着成都地铁奋斗的历程。
这20年,轨道交通线路不断延伸,密集的线网助推城市焕发勃勃生机,成都地铁列车兑现率达100%、准点率保持99.99%以上,高峰期最小行车间隔压缩至2分钟,城市公共交通平均通勤时间降至39分钟,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超60%,实现城市交通向绿色、低碳转变,安全、准点、舒适、便捷的轨道交通服务,助力成都连续多年位居“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第1名。
城市发展日新月异,一个个面向未来的可能,也正在发生。
发展,从城市格局谋划。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引领着未来的生活方式——
坚持全球化视野,坚定“未来社区的缔造者”和“轨道生活的创享者”角色定位,在全国率先构建“1 3 N”政策体系,24个TOD项目建设全速推进,累计开工建设总面积605万平方米,实现14个TOD项目住宅交付,陆肖站TOD、双凤桥站TOD项目获评“全国城市轨道交通TOD示范案例”。
布局TOD产业多元航道,建立21个TOD产业项目集群,落位华润万象天地西南首店、洲际金普顿酒店西南首店等高能级产业品牌,为公园城市建设和未来社区创建提供轨道样本。
以优质供给服务保障新市民、青年人住有所居,倾力打造TOD保障性租赁住房自有品牌——轨道城市·寓见,成都首个TOD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已正式运营。成都TOD保障性租赁住房围绕品质产品、星级服务、多元配套、特色社群、国企安心、轨道温度六大维度,全面打造轨道上的TOD租住生活样板,将为4万人提供安居场所。
发展,从先行先试落笔,汇聚成与城市同频共振的“新”潮澎湃——
坚持科技创新引领,打造智慧车站、智慧导乘等智慧轨道出行场景,中西部首条全自动运行线路9号线,国内首列投入运营的时速160公里市域A型车,越来越便捷的出行体验让市民有了“智慧赋能城市”的实感。
主导成立成都首支轨道产业基金,协同引进中车四方等30余家行业头部企业、交控科技西部总部等16个“专精特新”产业项目,加快打造千亿级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助力成都成为全国轨交产业链最齐备的聚集地之一;与重庆轨道共建世界级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共建共享西部轨道产业发展机遇;立足产教融合比较优势,设立国内首家轨道交通企业高职院校,今年5个专业计划招收400人。
新质生产力的应用,正推动城市轨道交通向更加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的方向演进,为城市的繁荣和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
第三部分 | 向市民作答 |
4号线开通,温江与龙泉驿居民开始坐地铁通勤;3号线开通,新都与双流生活一线牵;
2号线犀浦站在全国首次实现地铁与高铁“同台换乘”及“安检互信”,换乘时间缩短至2分钟;18、19号线陆续开通,坐地铁赶飞机更加方便……随着线网的延伸,成都人的生活半径越来越大,幸福感随着轨道在延伸。
20年,地铁就是这样一点一滴,融入成都人的生活。
实施“直达 普线”“同站过街”等100余项利民措施,开展全龄友好改造项目90余项、建设母婴室80余个,服务热线为乘客提供咨询与帮助超217.9余万件次,全国首创的“文明365”获评全国交通运输“榜样品牌”。
20年,全龄友好、便捷舒适的出行体验,提升着每一位成都市民的幸福指数。
地铁20年,还有更多的温暖记忆留存心底:
蓉漂女生小潘在成都地铁、热心成都网友的安慰和鼓励下,找到工作留在了心仪的城市;驷马桥站保安数年如一日搀扶视障老人出行;行进的地铁列车中上演枇杷大营救,乘客拾捡的一颗颗枇杷都是城市温暖的礼遇;龙年刚过,一名孕妇在站台紧急临产,地铁工作人员配合医生迎接龙宝宝……
成都地铁始终践行“人民地铁为人民”的初心使命,与市民同行,与城市同在,一句句细心的问候,一次次暖心的搀扶,一项项贴心的服务……都成为了地铁空间的温暖表达,展示着城市的文明友爱。
地铁20年,还有很多幸福场景在地铁站上演:
暖心早餐增添元气,“钢琴楼梯”给人惊喜,“一站式”购物带来便利……成都轨道交通不断营造地铁生活新场景,推动商业方舱、智慧小站等多元业态融合发展,积极构建高品质、高能级、特色化轨道生活生态圈,赋能市民美好幸福多彩通勤生活。
当下,成都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线路及市域(郊)铁路共10线302公里正在加快建设,轨道交通资阳线进入筹备冲刺期,“轨道上的都市圈”正在加速呈现。
这是成都地铁的答卷,这是城市发展跃升的轨迹,这是你我可感的幸福生活。
第一个20年,靠着持续不断的拼搏与奋斗,成都地铁让许多不可能成为了可能。
在不断织密的线网中追寻初心,与城市一起,与市民一起,在这片承载成都人梦想的土地上勇毅前行,下一个20年,成都地铁与您一起见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