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实施后的广州首个中考,有点魔幻。
难度骤降、大量高分学生涌现,高分竞争越发激烈……
分数750 人数从去年的240人暴涨至1452人,700 人数从去年的8029人暴涨至17721人。
录取结果公布后,各种说法屡屡传出:
“1万多人滑档”、“720分 读不上理想高中”、“户籍生与非户籍生录取分数倒挂”…家长、学生愤愤不平。
十分理解家长和孩子当下的心情,付出大量心血,却没能如愿读到心仪的学校,总会不甘心。
不过,现阶段还没到自怨自艾的时候,滑档需要补录的同学,还要抓住最后的机会。
接下来要中考的孩子家长,要看清趋势,避免上了线却无书可读的局面。
一场震大洗牌,暴露了广州名校的真正成色!
今年中考,各初中名校纷纷传出喜讯。
总体而言,中考分数大涨。
铁一三校区中,越秀、番禺两校区平均分均超过660分;
华附初中部迎来首届中考,成绩喜人,最高分788分,第一投档线超过60%;
中大附中今年将民转公,网传最高分773,平均分近720分。
金广附网传平均分742分……
老三区和天河,传统名校实力强劲,成绩显著,依旧是上好高中的保证,学区房的价值依旧明显。
不过,其他区域教育水平也在迎头赶上,今年中考外围区域不少初中均取得不错的成绩,差距正迅速缩小。
如网传天健学校最高分760分、二中苏元有11人760分以上……
话说回来,网上传的消息,真不是空穴来风。
近日,广州中考完成四个批次的录取,广州市招考办也公布了相关数据:
今年,广州中考普高最低控制线545分,全市上线学生约7.25万人,普高学位为6.2374万个,其中,公办5.52万个。
也就是说,确实有约1万名已上分数线的学生或不能被普高录取。
不过,这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去年滑档人数也是这个水平。
之所以今年能引起轰动,是因为今年中考报考人数增加了2万人,另外试题难度下降,导致录取分数线水涨船高。
只参考往年的成绩作来填报志愿的话,滑档几率看起来也就更高,话题性也更足。
如一些同学,由于分数线整体上调,第一档次没能如愿录取,而用来保底的学校也随之升档了,其他一般的学校又看不上,放弃报志愿,最终究导致没有学校录取的局面。
网上就有人分享了自身经历。
其中考分数728分,本是位于第一梯队,万万没想到,心仪第一志愿还差一点分数,导致最后滑落到了第三志愿86中。
网友滑档后写下的感想
虽然错失了第一梯队上更好的学校,但如果能入读86中重点班,这个结局还算可以接受的。
其他滑落到三、四档,甚至要等待补录的,才真的有苦难言。妥妥要高分低录。
事实上,广州中考不仅要考得好,报考也是一门技术活。
广州中考报考和高考平行志愿的报考形式差别大,第一、第二志愿极其重要,错失了很有可能就只等等补录。
报考过程当中一定要对孩子自身有清晰的认识。
成绩不稳定或处在临界点的学生,为避免滑档,在填报志愿时应当采取保守策略。
当然,第二批流标率大降,也间接拉台了今年统招的招录分数线。
今年,广州市名额分配仍设有最低控制线,第二批录取分数线为学校过去三年的平均值少20分。
而今年试题难度有所下降,分数比往年高,显然更易够得着第二批的录取分数线,第二批流标率自然大大降低。
这也意味着,流到第三批的名额也有所减少,间接导致第三批统招的分数线拉升。
需要注意的是,中小学“减负”喊了很多年,中考难度下降是大势所趋,加上“名额分配批次不设限制性分数”的可能落地,接下来的流标率也会比以往的小。
也就是说,接下来几年第三批次的录取的竞争不会小 。
可以看到,今年第三批次的省市属学校的分差在缩小。
如华附的录取分数线为740分,而省实、广附的录取分数则为739分,三者分差微乎其微。
一些区属学校,也随之上升了一个等级。
如五中,从第二梯队跃升为第一梯队;一中、89中、科学城中学等从第三梯队跃升到第二梯队……
引起家长讨论的,还有今年录取分数的倒挂。
众所周知,中考录取政策都是偏向于户籍生的,给到户籍生的名额往往要比非户籍生多得多。
广州的中考政策也作出说明,非户籍生的录取比例仅为8%-15%。
户籍生和非户籍生,两者本身属于不同的赛道,其实是井水不犯河水。
不过,今年情况却有所不一样,不少好的学校,非户籍学生的录取分数要远远低于户籍学生的分数。
如华附,今年户籍生录取分数线为740,而非户籍生的录取分数线则为716,两者差距24分;
更有甚者,天河外国语学校,户籍生录取分数为722分,而非户籍生录取分数近594分,两者差距已高达近130分。
类似的情况,在排名靠前的学校往往都能看到。
有家长就为此鸣不平,自己孩子中考却720分滑档,而非户籍生699分却可上线。直感叹,方向错了,再努力也白费。
甚至,有网友还发出疑问,现在的广州户口还有什么用?
广州补录计划今天正式公布,没被录取的仍有机会。
当然,竞争可能不小,或又是一场厮杀。
根据网传的消息,招生名额只剩2170个,但是滑档人数高达1万 ,相当于5人中录取1人。
考生和家长还是要做足准备,提前了解各学校释放的名额,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下,要适当降低要求,底线是要保证录入普高。
其他高分低录的考生,其实也不必灰心。知名度一般的学校重点班,在师资、学习氛围上不一定就比名校的普通班好。
“鸡头”未必就比“凤尾”差。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况且,学习成绩好坏本身很大程度还是取决于个人的努力。
调整好心态,高考这一座大山,等着你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