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山学海,寒暑春秋,九年磨砺,今朝放歌,6月22日至24日,我们的孩子将迎来人生学习生涯的第一次重要考验时刻,作为曾经的中考人,作为曾经的考务工作者,预祝所有考生奋笔疾书谱写人生辉煌.....
回想我们那个年代的中考,那是先进行预选考试,进入预选范围可以报考中专、中师、技校,剩余部分拼搏考取普高,一大半学生就选择回乡务农或者外出务工,那时候考试科目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物理、化学、体育,其他科目不进行统一考试,现在仍然记得我的中考分数是496分,高出普高线60分左右。那时候我们的中考在城里考试,考试的前一天学校统一包车将我们拉到城里,虽然学校离城区就20里路,但是当时路面还没有硬化,大轿子车沿着盘山公路从山脚下爬到山顶,再一路颠簸下岭到达城区,当时就在距离考点300米的位置统一住酒店,每层都有带队老师负责管理,当时我们两个班80多个孩子,真正参加中考的也就40多个人,那时候交通不是很便利,乡里的孩子基本上就没有家长陪考,两天考试结束,轿子车拉着我们统一返回然后各回各家,两个礼拜的等待就是出成绩填报志愿卡,当时的志愿卡就是中师、中专、技校、普高,填完之后等待通知书。那时候各种技术手段还不是很先进,分数、填报志愿都是手填的,不像现在手机上都可以看到。
也许就是当时的一个决定我与高中大学失之交臂。再回过头来看看如今的中考,无论是从考试内容、报名、阅卷、分数公布、志愿填报,都是与高科技手段相融合的,而且整个过程严丝合缝、公开透明,考试科目也是呈多元化模式,有闭卷、开卷之分,各科成绩总分以等第形式呈现,总分以原始成绩呈现,便于录取工作顺利开展。考试的总分和90年代差距比较大,增加了历史、生物、地理以及实验操作,更多地是检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原来我们的中考总分580分,现在差不多800多分,孩子基本上每门功课最多失分15分,否则就无法进入心仪的重点中学。现实是残酷的,上不了普高,就要去职中,孩子不愿意,家长不甘心,内心的焦虑其实从孩子上初中就开始了。
考试已经进入最后的倒计时,让我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给广大考生提些建议,希望你们沉着应考,超常发挥考出好成绩。一是提前熟悉考点考场环境,认真测算从居住地到达考点所需时间,提前关注天气变化,规划出行方式,选择出行路线,避免正式考试时走错考点、进错考场或坐错座位。二是准备好准考证、2B铅笔、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尺、圆规、三角板、空白垫纸板、透明笔袋等文具。三是牢记好开考时间,提前到达对应考点,按照规定时间作答,尽量不提前交卷。四是诚信参加考试,不抄袭或有意让他人抄袭,不将试卷、答题卡或草稿纸带出考场。五是规范答好试题卷卡。现在都实行网上评卷,因必须在答题卡、答题纸上规范作答,确保书写规范、卷面整洁。六是要适当调整学习节奏,注意劳逸结合。家长要合理安排孩子的饮食,注意清淡饮食、防暑降燥、适当运动,保持身体健康。
考生们,中考不仅仅是一场考试,更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在青春的战场上,勇敢地追逐心中的光芒,无论结果如何,这段奋斗的经历将成为你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夏至已至,美好始长。亲爱的考生们,三天的考试是一场脑力体力智力的综合大考,在此,衷心的祝福你们:不负努力、不留遗憾,落笔生花、圆梦今夏,走好中考路,迈向新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