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各科难易程度如何?试题都有哪些变化?能给明年的考生提供哪些借鉴?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分别采访了南宁二中、三中部分资深教师,对各科进行点评。本报昨日刊发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科目的点评,今日刊发语文、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科目的点评。
语文
考题难度适中
局部闪现新意
点评人
南宁三中高三语文备课组组长 刘芳
今年高考的语文试题难度适中,总体较为常规,局部闪现新意。
在阅读题的论述类文本试题中,聚焦了“传统表演艺术”题材。该题的三道选择题延续了2018年的题型分布,中规中矩。在古代诗文阅读部分考查内容同样比较传统,题型贴近近年热门题型。考前经过充分训练的考生,回答这部分题目应当比较从容。
相较之下,实用类文本考题从小切口切入,有一定特色。该题将奥运志愿服务与单车猎人两个题材结合。其中,奥运志愿服务者既是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回顾,也是对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照应;从“单车猎人”这一切口入手,展现了共享单车这一消费变革新现象。两块内容相互融合,蕴含了历史的延续感和新时代的创新意识,还兼顾了考生们日常能接触到的生活细节,是一种新的结合,也彰显了公民意识的新高度和志愿服务的新现象。
此外,该段材料的主观题也对考生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往,在实用类文本主观题中,通常要求考生在多则材料的非连续性文本进行阅读后,将不同文章和作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进行搜集、整合。但今年该题除了前述要求外,考生还要将这些不同的材料、观点综合整理后,进行应用,去回答、解释一个观点。这也体现了考题对考生快速处理海量信息能力的要求在提高。
试卷中比较出人意料的是阅读题的文学类文本部分。该部分选取了1979年的作品,年代较为久远,考生可能会感到比较陌生。在以往的高考训练中,考生更多关注近几年发表的文学作品,而该题的出现,也体现了高考试题选材来源的宽泛性,同时也对考生的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素材中的人物对话、活动情景与考生生活的年代有距离感,但考题中要求考生揣摩人物内心活动,这对于人生经历尚不丰富、没有那个年代体验的考生而言有些勉为其难。
在语言文字运用部分,今年的考题回归经典题型。按往年经验,第20题、21题,通常是语文高考的“创新试验田”,会出现很多新颖题型。但今年,这部分考题是老题型——补写句子和压缩语段。这也提醒准高三学生,在接下来的复习中,不光要关注创新题,还要重视传统,兼顾经典考法题型,以保万无一失。
英语
阅读理解难度略高
可能拉开分数差距
点评人
南宁二中高三英语备课组组长 蓝卫华
今年的高考英语题型与2018年一致,难度持平,无偏题怪题。根据学生的反映,比较难的题型是阅读理解,这部分B、C、D三篇阅读理解涉及的词汇都较往年略难,也要求学生有较高的理解力,因而其难度也略高于往年。阅读理解中的七选五部分主要考查语篇的逻辑结构,也让考生觉得稍难。此外,今年的语篇话题出现了不少“中国元素”,比如阅读理解的B篇,主要讲述的是关于中国引领世界时尚潮流,让考生充分感受文化自信。如果考生平时能关注国家时事、多了解世界历史文化,应能更好理解其深刻内涵。
今年考题中的语法填空、短文改错的考点设置科学,考查的都是基础的语法知识。只要学生平时有这方面的训练,会比较好捕捉到考点。作文方面,今年的作文考题是要求学生邀请外国朋友前来参加音乐节,大部分学生对于音乐节都不陌生,是一个比较“接地气”的话题,学生可写的内容比较广,发挥的空间比较大。总的而言,预计学生会在阅读理解部分拉开分数差距。
建议学生在复习时,要注意夯实基础知识,积累大量的词汇,巩固好语法知识。此外还要加大阅读训练,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包括对文章的信息进行推断、分析,提高思辨能力,并重视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好文章断层、句之间的逻辑。今年英语考题中,涉及到了我国的政治、文化发展方向,同时部分题型彰显了人文情怀,因此,建议学生还应当拓宽视野,关注世界的发展。
政治
试题紧贴社会生活
考查学生学科素养
点评人
南宁二中高三政治备课组组长 杨永康
试卷结构总体稳定,局部变动,与2018年对比,今年的选择题依经济、政治、文化、哲学顺序和占分比例不变,主观题第38题与39题合并为一题即38题,设两个小问,第一问政治,第二问经济。主观题第40题变为第39题,三个小问,考查内容和分值比例不变。试题总体难度适中,选择题材料阅读量明显减少,难度不大,体现了减轻负担、提高考生得分率的命题特点。主观题材料充实,设问常规,没有偏题和怪题。
试题以国家大事、社会热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成就为背景,或选取生活中的典型事例为情境,凸显政治学科的思想性、时政性和时代性特点。例如第20题以中华老字号为背景,传承优秀中华文化,引导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第23题以废旧塑料回收为背景,引导学生关心时政,树立科学发展观和创新意识。主观题第39题以弘扬焦裕禄精神打赢脱贫攻坚战为材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试题考查既兼顾全面又突出主干,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好地体现了政治学科素养。例如选择题第15题以币值变动为背景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第16题以边疆民族地区发展为背景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强化政治认同。第38题以外商投资法的制定为背景,考查学生的材料阅读能力和信息提取以及转化能力,避免学生对课本理论的机械记忆,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建议学生在复习时,能主动体验生活、关注时政,将政治问题生活化,加强在生活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要注意加强常规题型的训练,特别注意强化材料阅读、分析、提取信息的能力培养。此外,学生平时要注意专业术语的积累,答案的组织要做到术语化、规范性和逻辑性。
历史
题型中规中矩
个别题有难度
点评人
南宁二中高三历史备课组组长 杨波
今年的历史题型出得中规中矩,和去年相比,难度基本保持一致。但是在出题顺序上有所改变,2018年的高考历史必考材料分析题里,41、42题是历史题,而今年则是40、41为历史题;出题顺序的改变,会打乱部分考生的做题节奏,考生需要临时做出调整,才能适应。
在选择题中,比较难的一道题是27题,这道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储备知识和理解能力,题型里出现了大量的文言文,需要学生去进行分析和思考,如果对文言文部分理解得不到位,会影响对答案的判断。35题考查的则是学生对西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能力,如果学生对课本主干知识有深入了解,则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在材料分析题方面,主要的考点是法治、国家治理、民族认同感、国家统一等多方面。尤其是41题,要求学生提炼一个观点进行论述,这个观点虽然是开放性的,但是观点要精炼、精辟,不可太随意。学生在复习过程中,除了要抓好课本的常考、必考知识点外,最好能提炼一些知识点,在脑海里形成记忆,并将这些知识点口述、手写出来,以加深理解和记忆。 (南国早报记者 黄占玲采写)
地理
总体难度比去年大
不能仅靠模板答题
点评人
南宁二中高三地理备课组组长 林锦辉
今年的高考地理总体难度要比去年大一些,除了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外,一些题目还考查了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如果学生仅仅是靠平时老师给出的知识模板答题,而没有将知识点融入自己的理解,则可能会出现较大的分数差距。总的而言,预计今年高考地理的平均分会比去年低一些。
题型方面,选择题中,3、4、9题都考查了学生对于区域地理的基本认知,考查的是学生的基本储备知识,如果学生平时的基础知识扎实,一般不会丢分。材料分析题中,难度均有所加大,其中,37题的难度比较大,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区域地理的认知和理解,如区域地理中的空间形态判断等,还同时考查了学生对于中国国情的认知、各个区域的特点等。学生复习地理这一科目,应当从理解的角度把控自然地理的演化规律,并去理解地理原理、规律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复习时,学生应该主动去思考,地理的规律、现象是什么因素导致的,多和老师探讨个中奥秘,根据自己的思考寻找答案。
来源丨南国早报网
编辑(实习)丨张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