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齐助楚攻秦,取曲沃。其后秦欲伐齐,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谓张仪曰:“吾欲伐齐,齐、楚方欢,子为寡人虑之,奈何?”张仪曰:“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
张仪南见楚王,曰:“今齐王之罪其于敝邑之王甚厚,敝邑欲伐之,而大国与之欢。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于之地,方六百里。若此,则是北弱齐,西德于秦,而私商于之地以为利也,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楚王大说,宣言之于朝廷曰:“不穀得商于之田,方六百里。”群臣闻见者毕贺,陈轸后见,独不贺。楚王曰:“不穀不须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陈轸对曰:“臣见商于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王曰:“何也?”对曰:“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国?且先绝齐,后责地,必受欺于张仪。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
楚王使人绝齐。张仪反,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楚因使一将军受地于秦。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使者反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兴师伐秦。陈轸曰:“伐秦,非计也。王不如因而赂之一名都,与之伐齐,是我亡于秦而取偿于齐也。”楚王不听,遂举兵伐秦。秦与齐合,楚兵大败于杜陵。故楚之土壤士民非削弱,仅以救亡者,计失于陈轸,过听于张仪。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二》)
10.下面对文红色字体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穀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
B.不穀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
C.不穀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
D.不穀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约车意思是约定派车,“约”与《鸿门宴》“与诸将约”的“约”字含义相同。
B.宣言指特意宣扬某种言论,使人周知,与后来用作文告的“宣言”含义不同。
C.孤国指孤立的国家,“孤”与《赤壁赋》“泣孤舟之嫠妇”的“孤”字含义相同。
D.阴合意思是暗中联合,“阴”与《岳阳楼记》“朝晖夕阴”的“阴”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国想要攻打齐国,但又担心楚国作梗,因为齐国曾经帮过楚国,齐楚关系密切。秦惠王希望张仪考虑如何应对,张仪答应尝试出使楚国。
B.张仪见到楚王,提出楚国如果能与齐国断交,秦王就会下令献上商于之地六百里,又可以削弱齐国,还能得到秦国的恩惠,这是一举三得的事情。
C.楚国群臣祝贺将得商于之地六百里,陈轸不以为然,认为秦看重楚是因为楚有齐为后援,若先绝齐后索地,一定受骗,齐秦两国都将攻打楚国。
D.张仪返回,秦王随即派人与齐联合,拒不给楚国六百里地,楚王大怒,起兵伐秦,秦齐合力大败楚兵。楚国失败是因为没有听从陈轸而误信张仪。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
(2) 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
【参考答案】
10. B
【提示】文言断句;“不烦一兵”和“不伤一人”句式一致,且“商于之地六百里”作“得”的宾语,故应在“不伤一人”后断开,据此排除A、D两项;“子”在这里是对陈轸的尊称,作“独不贺”的主语,两者之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C项。
11.A
【提示】A项,准备、具办/约定,两个“约”字含义不同。 B项,文中的“宣言”是动词,用作文告的“宣言”是名词,两者含义不同。 C项,两个“孤”字都是形容词,意思是孤单、孤立,含义相同。 D项,暗中/没有阳光,两个“阴”字含义不同。故选A。
12.B
【提示】“西德于秦”意思是(楚国)西面对秦国有恩惠。“得到秦国的恩惠”错,
13. (1)楚怀王没有听从,说:“我的事办得很好!你还是住嘴不要说了,等待我完成这件事。”
(2)张仪知道楚国和齐国断交了,于是出来见使者说:“从这里到那里,纵横六里。”
【参考译文】
齐国帮助楚国攻打秦国,夺取了曲沃。后来秦国想要攻打齐国,齐国、楚国关系友好,秦惠王担心这件事,对张仪说:“我想要攻打齐国,可齐国、楚国关系正友好,你为我谋划一下这件事,该怎么办呢?”张仪说:“大王可以为我准备车马和财物,我请求去试一试。”
张仪南行去见楚怀王,说:“现在齐王对秦王犯下了重罪,秦国想要攻打齐国,但贵国跟齐国交好。大王如果能封闭关隘跟齐国断交,我会请求秦王献上方圆六百里的商于土地。这样,楚国就是在北面削弱了齐国,在西面对秦国施有恩惠,同时获得了商于的土地作为好处,那么只此一计,便一石三鸟。”
楚怀王非常高兴,在朝廷上宣布:“我得到了商于方圆六百里的土地。”听到消息的大臣们都向楚怀王道贺,陈轸最后谒见,唯独不向楚怀王道贺。
楚怀王说:“我没有动用一兵一卒,没有使一个人受伤,就得到商于方圆六百里的土地,我自认为很聪明了。士大夫们都向我道贺,唯独你不道贺,为什么呢?”陈轸回答说:“在我看来,商于的土地不能得到,而祸患一定会到来。”楚怀王问:“为什么呢?”陈轸回答说:“秦国之所以重视大王,是因为大王有齐国这样的盟邦。如今商于土地还没有得到就先跟齐国断交,这会使楚国孤立,秦国又怎么会重视一个孤立的国家呢?而且楚国先跟齐国断交,后向秦国索要土地,必然会被张仪欺骗。这样在西面与秦国惹出了祸患,在北面又与齐国断交,那么秦、齐两国的军队一定会到。”楚怀王没有听从,说:“我的事办得很好!你还是住嘴不要说了,等待我完成这件事。”楚怀王派使者与齐国断交。
张仪从楚国返回秦国后,秦国派使者出使齐国,齐国与秦国暗中联合。楚国派了一名将军去秦国接收商于土地。张仪知道楚国和齐国断交了,于是出来见使者说:“从这里到那里,纵横六里。”
使者返回上报楚怀王,楚怀王非常生气,想要发动军队讨伐秦国。陈轸说:“攻打秦国,不是办法。大王不如趁机送给秦国一座大城,跟秦国一道攻打齐国,这样我们在秦国损失土地但能从齐国得到补偿。”楚怀王没有听从,于是发兵攻打秦国。秦国与齐国联合,楚军在杜陵大败。
所以楚国的土地并非不大,人民也并非软弱,但只能使国家免遭灭亡,就是由于没有采纳陈轸的计策,错误地听信了张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