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高考语文试卷,学生普通反映比往年难了不少。尤其是全国甲卷语文,让学生惊乎:太难了!特别是有关《红楼梦》“大观园试才题对额”的考题,简直让众多学生无从下手。
据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宏图说,想写好这篇作文,考生必具备以下功底:1.了解中国传统经典文化。对于《红楼梦》、中国古典园林文化都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2.要有相当的古汉语素养,而这种素养对于精读《四书》《五经》的孩子来说,如鱼得水,而对于只读课本,只会整天在题海战中刷题的孩子来说,就是恶梦!试问当下几个学生可以达到呢?很多高三语文老师估计也达不到?
除了语文难,新高考1卷的数学,孩子们反映也非常的难,很多孩子出考场直接就哭了,因为很多题型孩子们表示压根就没见过,更别说会做了。
那么这次高考卷这么难释放出哪些改革信号呢?得语文者得天下!
教育部前基础教育司司长王文湛教授说,今后高考主要考语文,语文主要考作文。语文增加难度,增加题量,增加文字量,由四五千字增加至八九千字一万字,增加古诗文,增加区分度。北大教授、统编教材主编温儒敏说,今后高考语文试卷要逐步地让15%的人做不完题。
语文考试是越来越难了!不光语文越来越难了,数学也越来越难了,今后高考数学试卷的文字量由二三千字,慢慢增加到四五千字,增加破题的难度。语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决定数学的破题能力。没有深厚的语文功底的人,是很难在今后的高考中掌握决胜权。这是大势所趋,得语文者得天下!语文已成了很多只会刷题,不重视古诗文经典的诵读的孩子的噩梦。该醒醒了!
现在的中学生,一方面平时学生花费在语文上的时间越来越多,有无数的内容要读要背要写,还要读各种课外书籍,而语文成绩还最难提升。
孩子们内心焦虑:想读书,但没有时间,而不读书呢?语文成绩还难以提升,数学成绩也难以提升。无可奈何啊!怎么办了?
必须转变观念,靠刷题获得高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未来高考拼的就是语文,而语文拼的就是优秀经典传统文化。
这些年,教育上最大的问题就是题海战,就是刷题。几乎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我们的学生就考试刷题了。老师们为了提高成绩,疯狂让学生刷题,但是看看今年的高考卷,这种靠刷题提高成绩的模式要落后了。从今年的高考试题看,我们可以肯定,未来靠刷题想考高分是不太可能了。
现在考试的题型都是最新的原创题。就算把历年的考题都刷了,对今年的考试也未必会有多大的帮助。因为现在的考试与当年的时事政治、国内外大事还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考题基本都是原创题,都是孩子们在刷题中遇不到的。
最重要的是现在的考试,不管哪一科都非常重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题目都超长,与主题无关的语言可能会越来越多,学生不但要学会提炼,还要能读懂题意,充分理解出题人的意图,不然可能连题都读不懂。而这种趋势背后的真正原因是复兴中华优秀的经典的传统文化,回归教育本源,现代西方的教育理念不行了。
近百年来,我国教育由于文化不自信,全面学习引进西方杜威教育思想,致使我国再也出不了大师了!
早在1988年1月,全世界的诺贝尔奖得奖人在法国巴黎开了一次会议,结束时做了一个破天荒的宣言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惊人成就,证明拥有世界上最优秀文化的中华民族最有智慧的的民族。而中华民族的智慧根植于传统的经典的文化教育。
现在西方人自己也不自信了!你知道他们是怎么反思的吗?在美国许多人都认为杜威是美国教育制度,尤其是公立教育的毁灭者。更有人说,如果美国教育是一位农夫的话,杜威便是这位农夫怀里的毒蛇!好在美国教育是多元的,他们的私立学校坚决摒弃杜威教育思想,精英阶层的孩子都读私立学校去了,而广大的读不起私立学校的孩子,却无奈地忍受着毒蛇的侵害!致使他们阶层严重分化,底层的孩子永远没有机会进入上层。
这近百年来,杜威思想深深影响着我国基础教育,由于文化不自信,崇洋媚外,全盘西化,导致国民素质每况愈下,叛逆的孩子越来越多,抑郁症患者越来越多,跳楼自杀的越来越多,家庭问题、社会问题越来越多。一切的根源在教育。西方的教育理念将人类引向灾难。
为了建立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党和政府发布了一系列重大的国策,恢复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我们的信仰体系。党中央早在2014年就做出部署,恢复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民族自信,文化自信。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指导纲要》,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作出重大国策:共同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在2025年前要全面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到2035年要建成文化强国。
2017年,教育部公布了高考考试大纲改革,从2017年开始,高考将大幅度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充分发挥这个高考的育人功能和导向作用,每年的高考试卷,传统文化的比重越来越重,占到67%。
到了2019年整个高考全国一卷,里面传统文华占到69分,二卷占到63分。现在的高中生,尤其是高二高三即将备考的高中生,《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诗经》这些书都是必读的,尤其是《论语》,你要基本能做到全本背诵的,因为它考察点非常多。我们的整个中小学的教材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将来还要做更多的变化。
今后高考主要考语文。大语文时代已经来临了!
怎么办?怎么破局?中国教育问题的根源是教材和教法问题。教材内容应该回归本源,突出语文在各学科中的基础地位,尤其是小学阶段,大部分时间应该学语文。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以中华优秀经典传统文化,每个孩子都要在13岁以前记忆力最强的阶段把四书五经读100遍,趁着孩子记忆力最强的时候,把这些经典的人类文明成果的结晶装在腹中,腹有诗书气自华。
经典教育是根基教育,能帮助孩子奠定五大人生根基,即:语文根基、人文底蕴根基、好习惯根基和高尚道德的根基、记忆力根基。
要想富,先修路。要想孩子聪明,先修大脑高速公路——大脑神经网路。大凡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有一项能力——超强的记忆力。
提升记忆力,成为理解力的基础。
大脑高速公路——大脑神经网路的宽度和密度决定决定记忆力的强弱。而修高速公路的最佳时间是13岁以前,越早越好。
如果我们不能把握住关键时期,那么当他们年龄越大,启发、培养他们就会越费力,效果也就越差!为什么?没有记力。没有记忆力,头脑空空,导致没有理解力。没有理解力,思维迟纯,从而丧失发现力、创造力,丧失求知欲、探索欲。可以说,记忆力是一切基础的基础!
那么怎么才能拥有记忆力?只有一个方法——修高速公路!怎么修高速公路?背诵!教育的原点是背诵记忆。背什么?人类最高智慧结晶——经典。高考必背的古诗文经典都要在这个阶段背好,然后在中学阶段扩大名著的阅读量,扩展知识的宽度。只有这样,才能掌握高考的决胜权。
怎么做?就是从读最高深的最经典的书开始。哪一本书最高深你拿来就读,只管读,读熟了,建议第一本读《论语》。
怎么读?很简单,反复读,多种形式读,素读、韵读、唱读,不求甚解地读,读上100遍,对,死记硬背,“死记硬背”的另一个词叫“博闻强记”。培养“外表优雅、内涵博雅、谈吐文雅、举止典雅、气质高雅”的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现代素养的智慧型优秀人才,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
中华传统文化广博精微,国学经典蕴藏着华夏民族历经五千年发展的智慧精髓,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积淀。让儿童从小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伍,以经典的智慧和先哲的风范来熏习,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日积月累,成长茁壮指日可待。
全国儿童读经教育推广者王财贵教授说:“经典是文化的源头,是常理常道。只要一个人把任何一部经典读一百遍,他必能从经典中提升其为学的能力,领悟为人处世之道,必定能变化其气质,开阔其胸襟,启发其智慧,并且这一百遍经典必将影响其一生!”
更多详情,见2022.6.3《今日头条》发表的《中国教育问题的根源和解决出路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