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在十七中考点结束第一门考试的学生走出考场。 半岛记者 吴璟 报道
半岛记者 郝春梅 孙雅琴
“看到孩子们都面带微笑走出考场,作为语文老师,我立马就放心了”,7月7日中午,高考首场语文考试结束,在青岛二中分校考点接孩子们出场的冷老师说。当天作文要求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主题。采访中多个考点学生表示,作文题很熟悉。
稳,考生表示作文很熟悉
高考首日第一场语文考试临近结束的时候,青岛二中分校考点门前已经聚集了翘首以盼的家长,记者采访得知,该考点考生来自青岛一中、二中分校、三十九中、青大附中等多所学校。“我有点紧张,不知道孩子状态怎么样,”一位手捧鲜花的女士告诉记者,随着11点半过后,孩子们陆续从考场走出,“看起来状态都不错,应该是比较顺利”,这位家长神色安定了许多。
记者在五十八中考点也看到了同样的景象,“疫情应该是今年所有考生都关注过的话题,作文题目也恰好与此相关,我有太多话可说了!”从考场走出的考生小薛说,老师前期出了大量话题,写起来很顺畅。
“疫情之下虽然必须要保持安全距离,但是医护人员和志愿者的付出,身边不同人之间的互帮互助又将距离拉近,人与人之间的温情让我们的联系更加密切。”多数考生表示,作文“挺简单的”,老师已经指导练习过多次,自己也亲笔练过,“有感触,有话说。”
变,试题体现新高考特点
除了作文之外,采访中有考生表示,“文学类的阅读题挺难的”“古诗文默写也比较难”“有几道题挺有哲理,需要好好思考一下”。一名较晚走出考场的考生告诉记者,自己在临近结束前五分钟结束了答卷,“选择题和阅读理解多花了一点时间,但整体来说还可以”。考生贾云天说,试卷的阅读量比较大,答题时间有些紧张,她是压哨才写完的。
对于孩子们的这些反馈,记者随后采访了青岛名师、名班主任、青岛一中语文教师张磊。张磊老师表示,从孩子们出考场的状态来看,整体来说比较从容。“对于第一批新高考改革之后的学生来说,新高考的变化可能会让大家对考题有点不适应,新高考强调核心素养,强调反套路,考的东西很灵活,给的文本会比较新颖,出题方式也不一样,所以需要学生更多地去思考一下。”在张磊老师看来,语文作为一门开放的学科,要引导孩子们更多元更全面地去学习,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变是常态,只要心态平和,认真阅读、认真分析,一切都在预料之中。”
深,想拿高分要有思辨关系
对于考生普遍反映比较简单的作文考题,张磊老师说,这方面的练习都做过,这样的题目练过很多。“这个主题让学生不至于无话可说,但是你仔细看会发现,题目当中有一定的思辨关系,也暗含了限制,”张磊老师说,“距离和联系是相对的,所以有的学生可能会写一部分距离一部分联系,有的也可能糅合起来写,但是要拿高分的话,就必须要把二者之间的思辨关系写出来,这是该考点内在的特色。”
对于今年的作文题目,五十八中高三语文集备组长、语文教研组组长刘清蕾也说,“‘疫情’确实是平时给学生们最最重点准备的作文话题,我们老师每周都会给学生准备一期阅读材料,素材来源于报纸、网络,其中有好几期都是疫情专题,应该说学生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平时训练中,也会考查学生多种文体。今年的高考作文文体不限,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难度,考生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文体写作,”不过,刘清蕾直言,“如果想得高分,考生必须紧扣‘距离’和‘联系’这两个点,既要体现出自己平时积累的知识面,更要辩证地进行分析和说理,要在文章中显示出思想的深度和广度来。”
■延伸第一年文理同卷数学难度挺大
7月7日下午5时许,随着考场铃声的响起,高考第一天的考试画上了圆满句号。今年山东高考数学学科不再进行文理分类,考生们首次做同一套试题卷子。记者在多个考点采访发现,考生们的反应喜忧参半。
“今年数学难度挺大的,有一些没见过的题目,和平时练的题重合度不是特别高。”在青岛二中考点宋同学告诉记者,比如大题的顺序和往常相比发生了变化,立体几何和统计题的位置就发生了对调。除了宋同学,有不少考生感慨试卷较难,走出考场后也是频频摇头。考生小李告诉记者,她感到试题变化比较明显的是阅读材料的内容增加了不少。
对于今年考题的难度,记者采访了青岛九中高三数学备课组组长常发友。他告诉记者,今年数学试题的难度确实比较大。今年数学试卷的一大特点是阅读量很大,“整个试卷抽象的题目比较多,问题一抽象,给的材料一多,学生就容易紧张。新高考实施第一年,数学由理科卷和文科卷合并为了一张卷,有区分度是肯定的。”常发友说。
另外,试题也体现了“五育并举”的要求,“选择题和填空题中,多个题目的出题背景与劳动教育、体育、美育结合起来,甚至还与新冠病毒和环保理念相结合,这对我们日后的教学也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常发友介绍,高考是日常教学指挥棒,这也提醒老师和考生,在日常学习和备考中再套用数学模板和公式的“捷径”行不通了,素质教育一定要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