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孩子使用手机搜题这一现象。
乍看之下,手机搜题似乎极为便捷,然而,其背后却潜藏着诸多隐患。
我们都清楚,孩子在学习的道路上,遭遇难题乃是家常便饭。
部分家长鉴于孩子功课难度较大,而自己又无力辅导,于是,手机搜题便仿佛成了快速解决难题的绝佳途径。
诚然,短短一分钟之内就能找到答案,这确实颇具吸引力。
但在此之前,且听我讲述一个发生在身边的真实事例。
我有一位朋友,她的孩子现在在读初三。
初一时,孩子的数学成绩还算不错。
可到了初二,几何与函数犹如两座大山,横亘在孩子面前,使得孩子完成作业的时间越来越长,睡觉的时间也不断推迟。
朋友心急如焚,奈何她自己的数学水平有限,无法给予孩子有效的辅导。
起初,她会用手机搜题,再将解题方法展示给孩子。
后来,为图省事,她干脆直接把手机交给孩子,让孩子在遇到难题时自行查找答案。
有那么一段时间,孩子做题异常顺利,原本需要两个多小时才能完成的作业,如今仅需 30 多分钟即可搞定,孩子在学习上也变得更加积极主动。
朋友为此感到欣喜,觉得手机也并非一无是处。
然而,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
孩子的成绩竟然逐渐下滑,在一次月考中,数学成绩竟然不及格。
朋友满心疑惑,明明孩子学习十分用心,作业也完成得很好,为何成绩不升反降呢?
她一度怀疑孩子在偷偷玩手机游戏,于是便暗中观察。
值得庆幸的是,孩子既没有玩游戏,也没有刷视频。
但她却留意到一个细节,以前孩子遇到不会的题,会苦苦思索许久,实在无计可施时才会找她拿手机搜答案。
可如今有了手机,孩子只要一两分钟想不出思路,便立刻拿起手机搜索答案,查手机的频率越来越高。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测,朋友让孩子重新做两天前搜过的一道题,结果孩子完全无从下手。
实际上,学习存在一条底层逻辑,那就是所有的知识只能由孩子自己去领悟,即便是老师讲解,也未必能让孩子完全理解,更不用说仅仅看答案了。
手机查答案虽然便捷无比,但孩子无需经历思考的痛苦就能获得结果,这无疑会让他们对手机的依赖越来越强,也会让他们越来越懒得思考。
而懒惰对于学习而言乃是大忌,一旦孩子在学习上养成偷懒的习惯,就很可能积懒成笨,最终沦为差生,别说是重点高中,或许连普通高中都难以考上。
所以,若想让孩子学习成绩优异,就必须让他们远离手机。
即便使用手机辅助学习,也应尽量避免过于频繁。
或许有些家长会问,如果孩子实在想不出答案该怎么办呢?
在此,为大家推荐一个三步法,以解数学应用题为例。
第一步,先帮助孩子找出不会做的原因,是题目没有读懂,还是相关知识点掌握不牢。
如果是题目没读懂,那就反复多读几遍,同时圈画关键词,将已知条件逐一找出;
若是知识点掌握不牢,那就回归课本,把对应的知识点彻底弄清楚。
第二步,协助孩子理清思路,从问题倒推,找出解题所需的所有条件,尝试让孩子自己梳理出思路,能写出多少算多少。
第三步,如果最终还是无法解出答案,再去查看答案,并做好标记,分别在一天后、三天后、一周后、一个月后进行复盘重做,直至完全理解,能够思路清晰、步骤完整地独立完成。
手机仅仅是学习的辅助工具,倘若它替代了孩子的思考过程,那必然会给孩子的学习带来负面影响。
孩子的自控力毕竟有限,家长们一定要做好手机管控工作,引领孩子走上自主学习的康庄大道。
让我们携手为孩子的美好未来共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