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如果教师只考虑怎样迫使学生用更多的时间坐在那里抠教科书,怎样把他的注意力从别的一切活动中都吸引过来,那么负担过重的现象就是不可避免的。——苏霍姆林斯基
当家长的有时会遇到这种情况:孩子某个生字写错了,某个英语单词或者数学定理默写不正确,被老师要求抄写20遍、50遍,最夸张的有罚抄100遍的!这种罚抄几十上百遍的现象,在小学可能更多一点。那么,遇到这种情况,家长怎么做呢?是认为罚抄合理,要求孩子完成抄写任务,还是不赞成罚抄,想办法帮孩子免除这样的任务?
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中,教育专家尹建莉老师把罚抄几十遍的现象定义为“暴力作业”,她明确地提出:“暴力作业”是教育事故,不写“暴力作业”!尹建莉老师的看法是有科学根据的,值得引起家长们重视、深思。
一、如何理解“暴力作业”?
什么是“暴力作业”呢?顾名思义,就是用不合理的、强制的手段,把违背儿童发展、超出儿童承受能力的作业加在学生身上。
1.“暴力作业”有哪些类型?
尹建莉老师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中把“暴力作业”分为3种:
a.作业数量大,孩子要花很多时间精力来完成。
对于一些需要背诵记忆的内容,或者生字、生词、新的定理,有的老师家长倾向于让孩子用抄写很多遍的方式来掌握。
比如,一年级的孩子刚开始学拼音、生字,老师和家长为了让孩子快速掌握,要求每个拼音、生字各抄20遍。假设某天孩子们学了5个生字,那么拼音、生字加组词,全要写100遍。这样的任务量对于成年人来说可能不算重,但对于刚学写字的一年级孩子来说,可能要花上好几个小时;速度特别慢的,可能要熬夜到十一二点!
b.老师把作业当成惩罚手段,不允许学生犯错。
惩罚性的抄写,在学校里很常见。语文、英语科目,生字单词的默写错一个抄20遍;考试成绩不理想的,题目做错了的,把整张试卷抄5遍或者10遍。
老师的出发点也许是好的,是为了让学生不犯错,让孩子的考试成绩更理想。但是这种方法是简单粗暴、不合理的。
c.恶意评价,错1个得0分。
第三种“暴力作业”,是老师对学生完成的作业评价不科学,带有恶意性质:学生交上去的作业不能有错,只要错了1个地方,整个作业被判为0分。
尹建莉老师的女儿圆圆上学时,就因为作业中写错了1个英语单词,被当时的英语老师判了0分。这样的老师属于性格偏执的人,虽然比较少,但在整个教育系统中还是存在的。
2.部分老师和家长为什么会布置“暴力作业”?
部分老师和家长为什么会倾向于布置“暴力作业”呢?原因有两个:
一是教育观念不合理,教育者能力水平不高。尹建莉老师称之为“笨蛋逻辑”。
他们头脑中有一套逻辑,在这里我不客气地称之为“笨蛋逻辑”——认为多写多记就能学到知识。他们认为一个字写20遍就比写两遍好,一道题做5次就比做1次好。
认为多写多记就能学到知识,把“学习”这件复杂的智力活动简单理解为“多抄几遍”,其实暴露的是教育者的无知和能力水平低下。他们不钻研教学理论与方法,不了解儿童成长和智力发展的规律,只是简单粗暴地、懒惰地布置机械的作业。
二是部分教师的急功近利。
小学阶段,语数英科目通过高强度的抄写背诵、题海战术,可以快速提高学生成绩。因此,有些老师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班级平均分,会大量布置字词背诵抄写作业。
这样的情况我见过不少。有一位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师,她的班级平均分很高,有90多分。她的秘笈宝典就是大量布置抄写背诵任务,不管学生有没有理解,先抄了再说。这种做法确实能短时间内提高孩子的分数,但当孩子升入了中学,成绩不一定理想。
二、“暴力作业”危害多
从我们父辈开始,上学时,尤其是中小学阶段,经常会遇到被老师罚抄的情况。所以我们也许习惯了,潜意识里也认同这种教学手段,从没有想过它所带来的危害。
1.增加孩子的负担,占用休息、玩耍的时间。
大量重复机械的抄写作业,不一定能让学生提高成绩,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影响儿童健康成长。
科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最佳睡眠时间为21点到7点,正常睡眠时长为10个小时。
孩子白天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上课,晚上回到家还要写作业。如果作业量太多,一刻不停也要写到十一二点,不仅没有玩耍的时间,连正常睡眠的时间也要被占用。长此以往,非常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西方有句谚语说:
只学习不玩耍,聪明的孩子也变傻。
除了充足的睡眠之外,儿童的成长还离不开游戏。儿童是通过玩耍和游戏来探索世界的,在游戏中智力得以发展。他们天性喜欢有趣,讨厌枯燥。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说:
玩是儿童的天性,游戏是儿童的伴侣。
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玩耍有利于孩子的身体发育、智力发展。用“暴力作业”剥夺儿童的玩耍权利、侵占儿童的睡眠时间,无异于揠苗助长。
2.形成思维惰性,阻碍智力发展。
偏爱布置“暴力作业”的老师和家长脑中有一套“笨蛋逻辑”,他们的思维形成了惰性,不肯动脑、不肯钻研。在这样的思维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孩子,多半是被“暴力作业”奴役的孩子,他们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不肯思考,只求用简单的体力劳动来代替脑力劳动。
不喜欢动脑筋思考的孩子,智力水平多半不怎么理想,成绩也好不到哪儿去。更可怕的是,孩子为了逃避抄写任务,生出了一些“歪脑筋”:
我见过一个五年级语文老师,她的教学“法宝”是让学生把每个生字抄30遍。有个学生“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想出了一个应付方法——同时用3支笔抄写,他抄10遍抵别人30遍。效果如何不得而知,反正字迹肯定是没有美观性可言的。
还有一个初中英语老师,要求学生把默写的单词错了的每个抄10遍。初中英语各单元的单词量是非常大的,所以一些后进生经常叫苦连天。有个成绩倒数第一的男孩想出了一个“绝招”——先用铅笔提前把整个单元的单词抄在作业本上,再用橡皮擦掉,本子上会留下淡淡的印子,老师在前面报听写时他直接照着印痕抄写就可以了。
当初听到这件事时,我简直是哭笑不得。这个学生智力真的有问题吗?不一定,否则他是怎么想到这么一个作弊的方法的呢?
3.丧失学习兴趣,甚至产生厌学心理。
“暴力作业”对孩子学习兴趣的伤害是巨大的,情况严重的可能会导致孩子厌学。
儿童天性不喜欢枯燥、机械的学习任务,抄写几十上百遍的作业形式,正常情况下没有哪个孩子会喜欢。日复一日的繁重抄写任务,很容易导致孩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讨厌该学科的老师,进而讨厌该学科。
曾经有学生跟我吐槽她的老师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抄作业。她说:“难道我们一年花这么多钱来学校,就是为了抄作业吗?”这句话简直是振聋发聩。几年过去了,我仍然清楚地记得这句话和她当时的表情。
“暴力作业”放在成年人身上,也没有几个人会喜欢,但我们却要求孩子全盘接受。有的孩子能够勇敢说不,有的孩子选择默默承受,实则被奴役了。这隐形的伤害对他一生的发展都是不利的。
三、向“暴力作业”说不
“暴力作业”是一种变相的体罚。如果孩子遭遇了“暴力作业” ,家长要勇敢说“不”。具体怎么做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1.弄清原因,引导孩子。
我们可以先问清楚老师布置“暴力作业”的原因:是因为老师习惯性布置很多抄写作业呢,还是因为孩子孩子默写出错、背诵任务没有完成,老师让他通过抄写来强化记忆?或者是上课违反纪律,被老师惩罚?
弄清楚原因后,家长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引导。老师习惯性布置很多抄写作业的,家长可以让孩子抄写3遍,剩下的找老师沟通。孩子背诵任务没有完成的,在家里辅导他背完,再抄写1遍就可以了 。上课违反纪律的,对孩子进行教育,让他吸取教训。
2.找老师沟通。
老师布置“暴力作业”,不管是出于好意还是恶意,都是不合理的。家长可以私下找老师沟通,态度和软、亲切诚恳,相信老师会理解的。
和老师沟通的时候,我们可以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在情感上表示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在说理上有理有据。可以引用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来说服老师:
学生每天的空闲时间不应少于4——5小时,在这些时间内学校不应安排学习,在家里也不应再做功课。这是学生多方面的精神生活所必须的时间。
尹建莉老师曾因为“暴力作业”找女儿的老师沟通过,虽然一开始那位老师情绪比较激动,但最后还是意识到了“暴力作业”不可取。
3.引导孩子进行有意义学习,避免机械学习。
家长在日常的教育中,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认真细致、做完题目及时检查,可以避免因出错而被罚抄。
“暴力作业”在小学阶段出现得比较多,因为小学语文有识字、写字的任务,中、高学段还有记英语单词、记数学定理的任务。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进行有意义学习,对知识加以理解吸收,而不是机械的死记硬背。
比如说,汉字是起源于象形或以象形为基础的文字,有些字在字形上就有表意的作用。例如山水日月之类的,我们可以给孩子讲一讲这些字的发展变化。“德”这个字,孩子很容易漏掉“心”上面的一横,我们可以告诉他:“德字心上有一横,就像人心上有一把尺子,量出了人间的是是非非。我们要将这把尺子放在心上,时时刻刻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斯科特·扬在《如何高效学习》一书中提出了“整体性学习策略”,介绍了许多有意义的学习方法与技巧。这些方法技巧,对父母和孩子都非常具有指导意义,我们不妨加以学习和运用。
结语:
“暴力作业”是一种变相的体罚,给孩子布置“暴力作业”是不合理不科学的,会对孩子造成伤害。作为家长,我们要勇敢地向“暴力作业”说不,一方面与老师进行沟通,一方面引导孩子进行有意义学习,避免机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