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高考季,当下高考是常常被人提起的话题,特别是家里有今年高考的学生或是正在上高中的考生,高考是一个避不开的话题。面对各种消息、各种备考方案让人眼花缭乱,倍感头疼。一篇短文带你了解幕后故事,冲刺复习不迷茫。
首先,高考的本质是为大学选拔人才。选拔,就要分层次,要突出能力、运用、思维的创新、方法和效率。关键就在于它通过“必考点”和“易考点”的综合选择来命题,能比较准确地考出学生的真实能力。所以高考最后冲刺阶段,越是盲目地、大量地做“垃圾题”,越是心里没底。
高考,考什么?谁来命题?
历年,都有一些学生模拟考试成绩不错,但在真实的高考中,成绩水平却有所下降。这其中部分原因是考生没有理解高考出题通常都是在“攻击”学生群体性“软肋”来突出“选拔性”。那些让大部分考生感到比较难的题,就是抓住了大部分学生在一些知识点的薄弱部分,让一些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
考什么
高考题是紧扣《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但是一般情况下我们所做的“模拟卷”基本上押不到真题,因为高考命题组有“反押题”措施。考试题就是通过“必考点”和“易考点”的综合选择来命题,高考题原则上不出怪题、偏题,更不回避“必考点”,但却在命题角度、方法、题型上下功夫,这样能够比较准确地考出学生的真实能力。所以高所以在备考复习冲刺时,要打破“教什么考什么”的应试惯例,要有“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思维。
谁命题?
不管用全国卷省份,还是独立命题省份,高考命题组专家多数为大学教师和部分是中学教研员和骨干教师组,其中大学教师起着关键的主导作用。这也是有一些学生模拟考试成绩很满意,但在真实的高考中,成绩水平却没有达到预期的原因。主要原因是模考题是由高中老师自己出题,正式考试是有大学老师出题,二者的命题思路有很大的不同,学生很难把握大学教师的命题特点,导致很多同学做了很多“模拟”成绩很好,最后高考成绩不理想的原因之一。
高考,谁阅卷,看什么?
高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目的是把考生按成绩分层,便于高校挑选。平时的测验或模拟属于测试性考试,目的是检查掌握知识的程度,查缺补漏。所以,没有深刻理解二者的不同,就会常常出现高考中丢掉了“不该丢”的分数。
谁评卷?看什么?
高考阅卷大部是由大学教师、在读博士、硕士和一部分中学老师阅卷,评分细则也主要是由大学教师制定。
一看 要点
评卷人员往往只盯住答对部分,主要集中在关键词上,所以往往只注意答对部分,对于答偏答错部分常常无暇顾及。“答对得分,答错不失分”的现象非常普遍。
二看 句式
除了要点之外,一般文科类,改卷老师还看答题的基本结构是否正确,句子表达是否准确。如果结构清晰、句子准确、表达流畅,一般都能得到比较高的分数。作文批改一般会往平均分上靠,高考改卷是由电脑派发的,电脑会将每份卷子同时发给两位老师改。要求两位老师的评分误差在规定范围内,改完的这份卷子才算是有效卷,否则视为无效卷,需要重新评判。而每位老师所改的卷子中有多少是有效卷,电脑会即时体现。所以,这也导致了,很多老师为求稳,会不由自主会往某个分数段上打。如果发现自己的有效率低了,就会慢慢向平均分上靠拢。
虽然不是每个阅卷老师都凭感觉打分,但整洁的卷面,会给阅卷老师留下好印象,特别是作文,漂亮的开头可能就奠定了高分的基础。出现这种情况的大多是文科的答题,特别是作文,因此,思路尽量与众不同,有创意,能吸引改卷老师的眼球,才能得高分。
三看 评分点
紧紧抓住评分点是关键,每小题根据题意、答案都会设置若干个评分点,只有按规定的评分细则的采分点答题才给分。老师往往把重点放在对评分点寻找上,或是对某几个关键词进行扫描。所以,答题时,首先要把答案的关键部分、关键词写出来。紧紧抓住平分点,避免失分的风险。
四看 条理
高考评卷速度非常快,每位老师一天平均要改数百份甚至数千份卷子(只改其中一题),每道题用时平均只用几秒或几十秒时间,即使点击鼠标,翻看页面都已经十分辛苦。在枯燥繁重的的评卷过程中,字迹清晰,条理分明的试卷会给阅卷人好感,容易得分。
高考最直接目的是为了上大学,也是对自己12年学习的总结和新的人生起点,高考只是你人生必须经历的过程。没有考好不代表你学习能力差,不够优秀,也许你不适合这种学习方式、不适合这种考试模式,或是那张卷子。人生有很多机会可能远比高考重要,规划好自己的生涯路线,在漫长的人生路上选择比结果更重要。总之,高考只是你人生的一次经历,努力过就是对自己最好的诠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