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依旧是老师专题,来教一教新老师课后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技巧和方式。其实说实话,我带了很多的新老师,有的人虽然慢慢的课能上到比较好了,但就是课后的点评一直跟不上,最后导致家长的不了解,继而逐渐对老师会丧失掉一点信任,觉得老师不是一个好老师,至少不是那么的专业、负责。
课后沟通和点评的重要性我认为,教学是不仅限于课堂时间的,课后的家长沟通和孩子点评是教学的一部分,我们得清晰地把孩子的课堂表现和自己针对其缺点的一些解决方案简单明了地告诉家长,这样既能让孩子有进步,也能让家长对老师有一定的依赖和信任感。当然,对于机构来说,这也是一个足够大的卖点和提升成单率的契机。
为什么会说不好点评至于有的老师为什么会一直说不好点评呢?源头还是在自己对于孩子的不够了解以及对问题没有一个好的解决方案才导致自己的不敢说。今天我们就把问题列出来一一分析。
说好点评的前提准备首先我们来说一下对于孩子的不了解,怎么去加深对孩子的理解呢,很重要的一点是观察,我认为一个老师在第一堂课上要做的不是让孩子出一个很好的作品,而是观察他,观察他对课程的兴趣、观察他的耐心、观察他的喜好、观察他的习惯,只有你把这些内容都观察到了,你才能更深入的了解他,才能对他一个全面的认知,继而做出自己的判断和点评。
然后是面对孩子暴露出来的问题,我们来做一个全面的解析和处理,其实我之前的文章都有专门的解答,有关于耐心的,还有关于细节处理的:《抓住这一时机,培养孩子的细节刻画能力及细节观察力》;然后是关于认知不足的:《深度好文,能让孩子全方面提升的捷径——认知》;然后是《孩子怯懦、胆小、不愿意沟通应该怎么办》;再是:《孩子坐不住怎么办?症结所在可能会是作为家长的你》;还有关于退步的等等都是可以跟家长沟通的范文。
套用公式——只需一步让你轻松面对家长和点评我自己也从这么些年的积累中总结了一套点评方法,都教给我们的新老师了,用起来还是比较顺手的,今天就教给大家。
规律就是课程顺序的逐一描述和点评,最后再做一个总结就行了。举例说明一下,我们馆里有艺术、绘本故事和口才三门课,点评都在用这个公式,拿绘画来说明一下。我们的课程顺序是首先看一部(动画)短片,然后是讲绘本,再是画具画材的介绍,之后是孩子们的创作环节,最后是孩子们的说“画”环节。
公式实际运用举例根据这个顺序和孩子的表现来做点评就不会离谱到哪里去。
比如:今天我们上的是《蚂蚁和西瓜》的主题,动画播放的是蚂蚁搬家,孩子看的很不错,没有走神也没有下位;之后是讲绘本的环节,孩子前期表现还是不错的,尤其是到高潮部分表现的很是兴奋,但后期过于的兴奋了,却又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收不住,这一点影响了他大概有10分钟的时间,再是介绍画具画材,他对画具的好奇心很强哦,然后在自己创作的环节我们首先画的是蚂蚁,由于他对蚂蚁的认知是不足的,所以画出来的效果不够好,有多带他到户外看看,很容易找到蚂蚁的,然后画的是土地,他……以此类推,把创作环节说完,最后再做一个统一的点评,孩子虽然画面上的效果没有做的很好,但那是因为他对绘画和画具画材的认知还不足,这一方面的认知是最好提升的,慢慢的加强就行了,之后再在课程中接触一些绘画桥,相信出一张好画只是时间问题,他主要需要提升的是耐心,至于耐心怎么提升,老师们再去翻翻我上面的链接。
这样一段话说下来,看似很长很多,但其实只有几分钟而已,这几分钟会让家觉得你是专业的,而且你对他的孩子有过“关照”,他们会觉得:就这么一堂课下来,老师就对孩子有了这么深的了解且有一套自己的针对性方案了。家长会信任你,并放心地把孩子教给你。
一切为了孩子当然,其实我们所做的都必须是以“一切为了孩子好”为前提的,绝对不要撒谎或隐瞒,如果我们是真的为了孩子,家长是能够体会得到的,撒谎总有被拆穿的一天,当家长真正体会到了我们的真诚,就算你说一些严厉的话(类似于孩子现在这个问题都是家长造成的,要改的你本身,不是孩子),家长也会比较容易接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