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百年大计,教育先行”,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教育也一直处于我国的改革前沿,如今应试教育下的“纸笔”型人才,已无法满足我国的发展需求。
今年正式执行“双减”政策,也说明国家培养人才方针已发生转变。素质教育的推行,正是为了培养新一代复合型人才。
“双减”之下,学生既要在课业上做出优良的成绩,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对学校和家长来说,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推行快乐教育,取消小学一二年级作业“双减”的目的就是减轻学生的压力,推行快乐教育。要落实政策,首先就是减少低年级学生的作业量。
关于课后作业的安排:小学一二年级没有作业,三至六年级作业完成时间≤60分钟,初中生≤90分钟。
一二年级小学生放学后不再需要写作业,放学后时间自行安排,小学一年级放学时间是4:25,家长可选择课后延时服务,低年级的学生学校安排延时一个小时,最晚5:25就能接回家。
就算选择课后延时服务,也不需要做作业,学校会安排其他的课程内容丰富学生的校内生活,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动手能力,比如围棋课、看视频。
原来为了辅导做作业头疼的家长,这回终于盼来了“好日子”。有家长笑着说:学生不用写作业,亲子关系都和谐了很多。
要不要取消作业?家长看法不一家长一方面盼着给孩子减负,一方面又担心孩子以后高考压力更大,处于非常矛盾的状态。
取消小学作业,家长们更是出现了意见上的分歧。有的家长认为早就应该取消作业,不能老让孩子坐着写作业,应以提高身体素质为主。
学校应该多安排体育音乐美术课,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孩子在摸索中前行。另外,小学一二年级的内容过于简单,写作业的效益不高。
每逢考试全班学生都是100、99分的,考不考也没什么太差差别,做不做作业也是一样的。还不如把时间花在“精细化”培养上,不要求质量,但课程越丰富,家长就越喜欢。
另一部分家长认为小学一二年级应该布置作业。所有的学习都是循序渐进的,如果一二年级没有作业,三年级突然开始要写作业,难免会产生“厌学症”。
如果一二年级就不做作业,家长担心“三年级效应”会来得更快。
三年级效应,指的是孩子上三年级后容易不注意听讲,养成不良习惯,导致成绩下滑厉害,严重的情况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三年级的题目是一二年级无法比拟的,要在一二年级就开始抓紧学业,否则将来后悔莫及。
近期,一线城市的教师头是真大,直言:这届孩子太难了。
原来,取消作业后,老师们担心学生上课没听懂,找来了以前的语文数学卷子让学生在课堂上做练习。
结果真的是让人大跌眼镜,学生们居然连试题都没看懂,不了解问题是什么意思。
学生拿到这样的题目后,先是不认识字,然后对题目设置的条件和问题,也分不清。这还是比较基础的试题,下面那个拓展题更是难倒一大片孩子。
这样的拓展训练题,在原来教辅资料上经常能见到,学生做多了,也逐渐掌握了答题技巧。而现在因为没有书面作业,对以前的题型早已生疏,不但答不对题,有的学生甚至都不知道从何下笔。
这个题目稍难一些,属于数学题。学生虽不会写汉字,但阿拉伯字母总会写的。很可惜的是,很多学生交了白卷,原因是不了解题目意思。
所以,不写作业,学生对题型不熟悉,突然考试,当然分数也不会高。可以想像,将来“最受伤”的应该是三年级老师。
喊了多年的减负,在今年成为了现实。但不代表学生和家长就可以松懈,为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家长还是需要合理安排好学习计划,不要因为没有作业而荒废了时间。
在一二年级,家长应该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自律性,课后多听读写,翻看教辅,让孩子熟悉题型,熟悉书本内容。
要知道,长久不做作业,突击考试,会伤害到孩子的自信心,加速“三年级现象”的到来。
当然,家长也不应该太过严苛,学习是一场拉锯战,学生之间比的不是“短跑”,而是“马拉松”。所以,一切都应该循序渐进,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成长。
今日话题:你觉得应该布置书面作业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感谢您的阅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