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参加法考的考生都希望自己能一举通关,然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人人都是满怀着希望开始上路的,但大部分都以失败告终。要想稳稳的考过,必须要有规模和速度的意识,一旦把这两个要素抓好了,你将无往而不利。试想一下,如果你在考试前一个月,已经把你的教材例如厚大学习包中的8科理论卷翻阅了5遍,里面密密麻麻的写满了你的标注;你手中握有逐一精心做过的3000道客观题(平均一科也就不到400道,不算多)和500道主观题(也就相当于100套试卷),要说考不过,你自己都不信吧。那剩下来的问题就是,我们该如何起规模和上速度呢?
在这个过程中,一份清晰的计划表就显得格外重要,我亲身试验用厚大官网免费课件做了一份刑法的学习计划,用刑法理论卷配套系统强化免费课件,挑战在职党用一个月的时间学完一遍刑法。我用先慢后快、徐图加速的理念设置每天的学习任务,第一周每天任务量1小时,第二周每天任务量1.5小时,第三周每天任务量2小时,第四周每天任务量3小时。当轻松的扛住第一周后,看着标注上“完成了”的字样,心里会很满足,就很希望第二周也能这么给自己标注上,第二周也顺利搞定时,觉得自己真是人才,居然能扛得住,那就第三周也如法炮制。第三周开始感觉吃力,但会习惯性咬牙顶住,真是不易,但居然也完成了。那最艰苦的第四周虽然吓人,可不就是一咬牙一闭眼熬7天嘛,等到熬完了后,自己会在心里给自己大大的点个赞。再看看那本理论卷,已经被揉的发黑了,翻开看看里面各种笔记、标注、划线,那都是我的心血,再看一遍的时候突然觉得其实还是挺简单的,从理论到案例还真的是在浅水区游泳。最难的刑法尚且如此,其他科目也完全可以如此操练,高速度、大规模的学习才是法考备考的王道。当8本理论卷都翻阅完后,再来第二遍的时候,会发现很轻松,第一遍那些困扰自己良久的问题居然自动理解了,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用发展的思路来解决问题,绝大部分难点会随着你不断的推进自动解决,就好比关机重启能解决90%的电脑BUG一样。肯定有人会说我也想大规模、高速度的推进,但苦于时间不足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但凡你要参加法考,你心里都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对时间做了评估的,并且这种评估是在不影响你的工作、生活、社交的前提下挤出的时间,而一旦你发现学习的成就感和乐趣,那种猎人逐步逼近猎物的感觉会让你沉迷于其中,不自觉的就会腾出更多的时间来投入学习,逛什么街啊、喝什么酒啊、唱什么歌啊,统统都是没营养的事,什么都不能阻止我学习备考,这才是我的最爱!这时候你会发现你的效率会更高,你一天的时间可以抵得上之前两天甚至三天的时间,这就是干的越多、效率就越高,而效率越高,就会干的越多,一旦形成这个良性循环,你就会发现你的能量超乎你的想象!
法考备考除了民法和刑法比较有理论难度,确实需要烧脑子去理解之外,其他的6个科目谈不上理论难度,基本可以归入识记范畴。法考最大的难点是内容太多了,而很多考生却习惯性的精雕细刻的学习,美其名曰“扎实”、“建立体系感”。但是根据我的观察,每年那些高分考过的考生,似乎也没人觉得自己学的“扎实”和有什么“体系感”,人人都在考前觉得自己学的一地鸡毛,命中注定是炮灰和分母。人人上了考场后面对题目都是凭着朴素的正义感和价值观在做题,压根儿想不起来什么构成要件之类的体系。那凭啥考高分呢,一个是凭借着大规模的习题训练,体系感这种高级玩意儿是建立不起来,你让我合上书能给你一五一十的把这科目讲出来那是很有难度,但是我凭借着做题无数练出来的题感可以让我一眼扫过去就知道要考什么。平时无数次的训练带来的各种伤疼和掉坑经验在那一刻全部被激发出来,考试说到底就是个经验主义科学,见多自然识广,手熟自然快速。所以我觉得考生没必要非要追求合上书能自己把这个学科讲出来,这个高度太高了,那是讲课的老师需要达到的高度,其实老师们也就自己主讲的这一科可以做得到,换个科目也不成。但作为考生要求自己8个学科都达到这样的高度,那实在是太难为自己了。咱们能做到翻开书就明白它说的是啥就行,看到做过的题目就知道当初怎么掉坑的就行,不要追求过高的高度,学科体系基本和你无关,一定要大规模的看书听课和做题,在这个过程中,先不要追求质量,先把数量码上去,牢记数量本身就是一种质量。没有两遍的全面学习是完全没法面对考场上的真题的,自己内心也是很虚的。如何快速把8个科目的书、课、题目尽快撸两遍让自己心里踏实才是考过的王道。学的遍数多,做题的数量多,在这个过程中你会被慢慢的打磨出来,而不是奢想着先高质量的学扎实,建立好稳稳的学科体系,然后做些题目熟悉一下就可以考过的。凡是精雕细刻的学习的考生,要么自己实在坚持不下来,毕竟太累太乏味太没有成就感,要么就是前细后粗,精雕细刻的学习耗费大量时间,到了6月份还在民法和刑法里转圈的人,必然心里很恐慌,因为时间肯定不够了,其他科目只好粗粗的来一下甚至看都不看就上考场了,这种做法就是在葬送自己一年的时间。无论如何,必须把推进的速度提起来,哪怕我是一知半解,哪怕我是不知所云,哪怕我是囫囵吞枣,这时也要咬着牙坚持推进。
许多事情,总是困于想而破于行。与其畏畏缩缩、犹豫不决,不妨先让自己行动起来。前进路上,答案自然会随着时间慢慢呈现。先行动起来,这能解决人生80%的问题。把事情做成,固然很好;不成,也让自己积攒了成长的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