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试卷不认真怎么办(孩子做卷子不认真读题怎么解决)

孩子做试卷不认真怎么办(孩子做卷子不认真读题怎么解决)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4-11-29 05:15:12

最近很多学校的月考都结束了,成绩也出来了,相信很多很多的家长、学生看到自己的试卷的时候,一定会感慨:怎么又有粗心错误?

目前就我个人来看,在这个“粗心”的问题上,几乎是绝大多数学生都“无可避免”的,即便是一些成绩非常优秀的孩子,身上也可能会存在这样的问题。

比如我孩子学校这次月考几位孩子成绩的年级前几名的学生家长一起交流了一下,发现其实每一个孩子身上都或多或少也是存在着不该丢的分丢了的情况——明明都是会的东西,但是就是不能够保证100%的都正确。

有的孩子可能就是一个简单的计算错误,有的孩子可能把纯粹就是课文内容这样最最基础的题目也做错了……

对于这种事情有的人会觉得无所谓,甚至还会把这些错误默认为自己应该得到的成绩,然后以此来安慰自己其实自己的名次可以更好一些……

而有的人对此则非常的闹心,因为这些问题的发生已经不是一朝一夕了,而且过去也做过很多的努力和改变,就连考前也会把这种事情的提醒作为首要提醒的事项,可是这种事情依旧还是发生了。

关于前者我想说的是千万不要有这种想法,因为你觉得自己的这些分数不该丢是可以算到总分里的,但是比你成绩高的那些人何尝不也是这样呢?而且这是月考,你这么想想也就算了,当成自我安慰、自我信心鼓励也都可以说得过去,但是如果这是中考呢?这是高考呢?

在这样的考试中,“一分一操场”,所有的后悔、不甘等等都都可能变得毫无意义了。

因为这个问题是太多学生都有的问题了,所以我们要考虑的问题是我们该如何去把这些问题尽快解决——比别人早一天解决,那么我们的成绩就才会有更高的提高,而如果别人更快的解决必然意味着会影响我们的名次提高。

而对于后者这种情况我个人的建议是做如下的几点分析和调整,或许会有更实质意义上的改变:

1、熟练程度是影响粗心的重要因素

这在计算上的表现是最为突出的,尤其是数学上。

随着孩子的年级升高我们会发现越来越多的孩子们他们对一些过去所学的计算题掌握的情况会越来越好——小时候可能各种问题频发,但是慢慢这些问题就变得少了。

这不是因为孩子们变得更聪明了,也不是说他们的能力变得更强了,实际上很大程度上仅仅只是因为他们日常练习的足够多。

而且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一些孩子在不断练习的过程中甚至自己都能够总结出一些非常高效率的巧算方法。

但是数学这门课在每个学期基本上都会有更新的计算能力要求,而这个时候一些因为练习量不够导致熟练度不够的孩子们,就会出现一些所谓的“低级错误”,除了有些时候可能是因为“眼脑手”的失控即明明要写这个数,但是最终写成了另外一个数,多数时候还是因为计算的基本功不够、不够熟练才导致出现了问题。

建议日常可以多把经常出错的表现总结到一张表格中。

每次练习之前先看看这些常见的问题,提醒一下自我,次数多了就会成为一个习惯的。

2、眼高手低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上面说到了熟练度,这里的“眼高手低”其实也跟上面有点关系,但是还不完全是。

这里更多指的是偏文科的一些科目学习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比如语文的最基本的字的读音和书写,英语单词的拼写、音标等等。

比如要求背诵的课文仅仅只是能够背下来了,还是说能够一字不差地默写下来。

比如一些文学常识只是大概知道还是能够落实到笔头上,因为现实中还有那种明明“知道”也能说得出来,但是写的时候却发现有的字不会写……

诸如此类,在文科科目上我们会发现几乎是绝大多数孩子都会在一些非常基础的题目上丢了一些真的是完全不该丢的分数!

而且你会发现,小学如此,初中也是如此,很多学生到了高中还是会如此……

切记,多背、多积累的同时我们尽量要通过至少写一遍的方式来检验自己是否真的完全掌握了。

基础题目的丢分是非常可惜的,如果说过阅读理解、文言文、作文等这类考察内容的提高是需要一个过程,而且可能还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但是基础题却是可以在日常只要坚持去落实到笔头上就一定会明显提高的。

3、归根结底是学习习惯的不足

其实无论是多练也好,还是落实到笔头上也罢,这些问题严格来说都属于学习习惯的范畴。

而学习习惯又包括了很多内容,这些内容也都或多或少会对粗心、马虎等带来影响。

比如说“审题习惯”。

这个可以说是最最重要的习惯很多学生直到高年级都做不好。

不说那种因为能力不够或者题目过难、过偏读不懂的情况,单说有很多学生会把题目的读成了自己认为的题目这个问题就非常普遍、典型。

很多学生一审题马上就根据过往的经验判断这个题是想干嘛滴,没有能够耐心看完这道题和他第一印象想到的题目存在哪些不同,结果就导致了错误理解题意、把考题生生给改成了了另外一道题……

认真审题是几乎最最普通日常学习要求,但是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学生做不好。

再比如说整理笔记、错题以及巩固复习以及听讲认不认真的这样习惯。

越是到了高年级,这些习惯的影响作用就会越突出,而最容易体现出差距的不是在哪些难题、大题上,恰恰就是在一些基础题上容易看出来差距所在。

总的来说,马虎粗心这种事情的确是学生自己以及很多家长都会比较容易“原谅”自己,因为很多人对“不会”的重视程度会远远大于“粗心”,但实际上当孩子的学习成绩达到一定程度之后,真正的彼此拉开差距的,还就真的是在“仔细”这件事情上。

而“仔细”的本身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能力。这东西不需要什么集训,也不可能依靠说教就能够达成,对每个人来说,只要能够在日常坚持做正确的事情,那么就都能够做的到,您说是不是?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