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这条路上,从来不乏离经叛道者。
高考大军中最著名的离经叛道者,是韩寒。这个当年一脸桀骜的少年,在高一的新概念大赛上以一篇《杯中窥人》拿到大奖。而他高一期末考试却七门功课全部不及格。
韩寒自称是班里语文最好的,可是语文成绩却也不及格。他像一株芭蕉,长在了韭菜地里,跟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
高二留级两年后,韩寒决定退学。老师问他,你打算靠什么养活自己?韩寒一脸理所当然:稿费啊!
辍学的韩寒先是写书,后开赛车,还玩了一把超级跨界,过了一把导演瘾。
韩寒成功了,他成了一面另类的旗帜飘扬在高考大军之外,成了想逃离这个制度的孩子们的榜样和希望。
多年以后,功成名就之后的韩寒后悔了,他说:“退学是一件很失败的事情,说明我在一项挑战里不能胜任,只能退出,这不值得学习。值得学习的永远是学习两个字本身。”
可惜,很多步韩寒后尘,放弃了学业的孩子没有早听到这句话。
这中间尤其令人唏嘘的是一批出身贫寒,却妄图挑战高考制度,故意考0分的孩子。
2006年高考,有一个女孩故意把笔名“碎心飞魔”写到密封线外,并在高考卷子上写下总计8000字的对高考的“控诉”,痛陈高考的弊端。
她就是河南女孩蒋多多。高考结束后,故意考0分的她成了当时媒体的热点。
蒋多多是个农家女,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她原本成绩不错,高二的时候迷上了写小说,从此成绩每况愈下,唯一的收获是写在46本作业本上的长达30万字的小说。
未曾发表的小说,成了蒋多多考0分的底气。她就像当年的韩寒一样,坚信自己能用稿费养活自己。
可惜她不是韩寒。
人们是健忘的,不过几天,聚光灯就转向了当年的高考状元。
留给蒋多多的只有父亲的叹息和母亲的眼泪。同学们填志愿那天,她拿着母亲给的200块去找工作了。然而钱花光了,工作却还没找到。
后来蒋多多就读于上海的某个技校,再后来,她回到了家乡,结婚生子,成了一个农家女,彻底泯然众人矣。
据说当年记者采访她时,蒋多多说:她无法忍受高考带来的压抑。她觉得自己必须冲破这种铁屋子一样的沉闷,可是怎么做呢?
这个天真的女孩,并不知道,高考虽然压抑,虽然像铁屋子一样沉闷,但却是像她一样的农村女孩爬出泥土地的天梯。
08年高考,安徽考生徐孟南在答题卷上到处写自己的名字和准考证号码。
徐孟南同样是贫困的农民家庭出身,家里有兄弟姊妹四人。高考0分后,作为一个高中毕业生,他辗转于各个工厂、车间打工。没有学历也没有技术,他便只能靠卖力气挣钱。
每个精疲力尽的夜晚,他都在后悔当时冲动的决定。
2012年,离开高考考场4年后,徐孟南创办了一个叫“高考0分生”的网站,他拿着上书“高考0分生传达教改的声音,但0分注定是错误是伤害,请勿模仿我们”的条幅,站到考场外,以亲身经历劝诫后来的学子。
2018年,阔别高考10年后,徐孟南又一次回到考场,参加安徽省普通高校分类招生考试专场,并收到了一所大专院校的录取通知。
一纸录取通知书并不能改变什么,但是想必能治愈他十年来的自责和愧疚,治愈他长达10年的心病。
高考0分之后,高考成了徐孟南的梦魇,当他的同龄人从高考的起点,奔向广阔的天地,奔向美好的前程时,徐孟南却被高考困住了,他用了整整10年才走出高考。
0分的代价是10年青春。
10年间,徐孟南经历了打工,结婚,生子,离异,然而他放不下的,终究是高考。
2010年,另一个贫困家庭出身的高考生张皎同样交出了0分的答卷。
他在试卷上写道:破釜沉舟,不破不立,破而后立,不生则死。
张皎在初中的时候曾经是当地县的中考状元。考上重点高中以后,他发现同学都很厉害,自己学起来却很吃力,每况愈下。心理极度失落的张皎渐渐地开始痛恨起高考本身。
高考0分以后,自以为走到人生巅峰的张皎甚至在网上发表了“凡是不来找我投资,一律免谈。10年内赚下1000万,我要成为中国首富。”的言论
没有学历没有资本的张皎最后为了赚钱,竟然伪造信用卡套现,最后因欺诈锒铛入狱。
张皎说:因为太渴望成功,太渴望与众不同,所以才会在这条不归路上越走越远……
这些考0分的孩子,最大的错误,在于不自量力地螳臂当车,妄图挑战高考制度。最后才发现原来折损的只有自己。
高考制度也许不是最好的制度,但它是当前最受社会认可的最合适的制度。
尤其对于像蒋多多、徐孟南、张皎这样的农村贫寒家庭出身的孩子来说,高考就是唯一的那个天梯,不是很宽,但如果能咬着牙走到底,就能看到以前没机会看到的风景。
高考不问出身,富家子弟和贫家子弟在同一个考场挥汗如雨。
高考不问资源,每一个应届学子不用交一分钱就能参加平等公正的考试。
这是中国几千年来也不曾有过的善政。
明清两代科举,不管你是哪个穷乡僻壤的学子,你要赶考就要进京。交通工具没有飞机,没有高铁,没有长途汽车连共享单车都没有。
就只有车(马车、骡车),马、骡、船以及靠脚走。
沿路还没有酒店、汽车旅馆、7-11便利店,有时候不凑巧只能和衣在野外凑合一晚。
还不说路上高昂的路费,跋山涉水遇到的危险,把多少寒门学子挡在了门外。
我们现在的高考,也许形式上还在摸索,内容上还不够精准,甚至报志愿也不那么容易。但它是公平的,公正的,甚至是很多人这一生中唯一付出努力就能得到回报的时刻。
这些像唐吉坷德一样,用0分去挑战高考,最后弄得自己遍体鳞伤的孩子们太可惜了。虽然他们已经不再是孩子,但他们为少年时的冲动付出了代价。
《少年的你》中有一句台词:成年人的世界里会有利弊考虑,会明白代价的真正含义,也会在遇事的时候反复斟酌考虑是否选择付出,这是成年人的逻辑。但他们不会,他们是少年。
这大概也是小孩为啥要有爹妈的意义所在。
谨以此文,希望更多贫困少年们能明白,高考是你此时所能做的最好的选择。
考0分的行为其实是在逃避,想告诉世人,我不是考不好,我是故意考0分。我是特立独行的。然而就像韩寒所说:这只证明了你们在一项挑战中不能胜任,只能退出。
少年们,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不要挑战应试教育,对很多人来说,应试教育是一种恩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