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小米 明明 编辑|欣欣
来源|我和刘先生的日常
1本想未雨绸缪,未曾想是恩怨开始大家好,我是明明。
继因教学进度问题,被同事A老师投诉后,(具体参见《作为入职1年的老师,升职后,我被同事投诉了......》)我和A老师又发生了新的故事,她在群里质疑我改卷。
我是初三老师,她是初二老师,我们本没有矛盾,怎么会就改卷事宜发生冲突呢?
这得从我们初三教学情况说起,我直升初三后,发现教学太难了,我要带着一群什么都不会的孩子去逆袭,这很消耗心力。
初三入学考试情况非常糟糕,学生对答题格式、答题思路一窍不通。
经历了一两周教学后,我了解到学生只知道背提纲,毫无自己的主见和想法,连题目都看不懂,就胡写答案。
基于此,为了提高我们学生的道法考试能力,为了学生进入初三后从容面对中考,我们备课组多次开会,要严抓学生的做题习惯。
素质教育没有错,活动课堂更值得推崇,但不能忽略学生头顶上的中考的指挥棒,不抓学生落实,光顾短期快乐,最终会自食苦果。
初一在王老师和B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们的答题情况都很好,刚进入初中一个月有不少学生的答题格式已经练得非常不错了。
不论是我们去听课,还是初一的每次考试试卷,我们都能感受到或者看到学生的答题得分意识。
而初二年级在李老师和A老师的带领下,情况愈发糟糕。
我初次了解初二的情况是初二第一次月考完,学校要求开备课组会议分析考试情况,我看到A老师所带学生考得并不太理想。
于是,作为道法备课组组长,我私下找到A老师。
我先是开导她,年轻老师教不过经验丰富的老师是正常的,不需要太焦虑,慢慢努力即可。
接着我们一起坐着分析学生未考出来成绩的原因,以及可以改进的地方。
在聊天的过程中,A老师告诉我,因为学生考得不好,他们初二的老师,放低了评分标准,改得很松,学生没有结合材料也给了分,但学生分数还是很低。
这引起了我的重视,给学生评卷的标准,就像公司的考评标准一样,标准坚决不能放松,放松了只会害了学生。
我以初三学生道法做题情况为例,跟她聊了聊前车之鉴。
以后不论学生答得怎么样,我们不能放松标准,我们放松了标准,学生就会更放松,更不知道自己这么回答其实是得不到分数的。
这届初三就是最好的证明,之前由于疫情,怕学生知道自己真实的水平后承担不了心理压力,只要学生写了字,都给分。
结果是学生上初三格式乱七八糟,答题思路都不会,而作为选拔性考试的中考摆在面前,对孩子不会客气,其实说到底,学生该掌握的还是需要掌握。
这次既然事已至此,卷子已经改完,那下一次考试的时候,我们再让考试真正发挥出指挥棒的作用,严格改卷。
在初二期中考试改卷之前,我再次在群里说明要严格改卷。
但是李老师(初二的另一个老师)发到群里的满分答案,其实根本上没有按照评分细则在给分,且答题内容与题干无关。
看到她发的好几个这样的答案,我便在群里发表了自己的想法,这样的答案不能给满分,一方面是这道题考的不是这个知识点,学生答错了;另一方面,孩子的答案没有体现评分细则上给的采分点,建议回评。
接着李老师回应说,自己累了,要回去休息,明日再改。
当时我脑子一热说:“李老师,我今日晚上没有晚修,如果你需要我帮忙改的话,随时叫我。”
李老师说:“你是改卷小能手,你来帮我改吧。”
于是,我从外边赶回来,帮李老师改卷。我们是电脑改卷,手动操作,我先是帮李老师回评了她改的40份试卷,又改完剩下了500多份试卷,加起来581份试卷,我截图了学生典型错误回答,并做了详细的给分说明书。
这些做完后,到了凌晨1点半。
在回去的路上,我对未来感到无比担忧。从全年级这道题的改卷情况来看,没有学生的答案体现了知识点结合材料,这也就是说即便是我曾经带的6个班,答题格式都不剩下什么了。
领导跟我说过,下一年,我还要带初三,我又要接手一群什么都不会的小孩,这种感觉很糟糕。
焦虑不已的我,还不知道该怎么跟初二的老师沟通今后的教学情况,我自己尚在组织语言。
但A老师第二天八点多的时候,在我们备课组的大群里问我:“为什么这样答没有分数?”把我在给分说明的每张图片都发到群里,问我,为什么这个给这些分。
我先是耐心回答她,你先看一下评分细则和给分说明书,里边写得很明白,接着说这道题考的是这些知识点。
但她似乎没有明白我的意思,在群里说,她把这些给学生看的时候,学生觉得改得太严了。
顺着她的话,我一点点给她解释,大概一个多小时都在回答她为什么。但她似乎没有看我说的话,我自己也累了。
于是,我就发了个哭的表情,你问问其他老师。
群里没有人再说话了,与此同时,我们初三的老师都在劝我,初二的事情就让他们自己解决,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以后不要再做了,也尽可能避免和这位老师搭班。
初三的一个姐姐跟我说:“评分标准和给分说明书都有,不用跟她这么细致地解释;退一万步讲,你真的改得严格,又怎样,你熬夜大晚上帮他们改试卷,不感激就算了,还一大早上各种幺蛾子,连最起码的尊重都不会。”
后来,A老师见群里没有人说话后,又跑去初一问他们怎么理解题目。对此,其他老师建议她,先自己搞清楚题目考什么,直接在群里这样质问,不太礼貌。
不过,我仔细分析了下,我自己脑子一热帮初二改完试卷,这件事情本身也是我自己的问题,不应该干涉别人的事情,成年人有些委屈真是来自于自作自受。
虽然,作为备课组组长参与改卷这并没有什么错,但是“没有错”并不等于“做对了”。
这件事情的处理我自己也有很大的问题,不应该只盯着学生们成绩怎么样,学生们为什么变得这么差了,也要理解老师们教得很辛苦。
初二了,学生心理变化了,不再像初一那么听话,而A老师刚刚毕业上来就教初二,已经很有压力了,我这边应该多理解和包容。
做完自己的思想工作后,我准备找A老师好好聊一聊,我行动了,但没有我想象得这么顺利。
我先找到心理老师,拜托他借我办公室一用,然后约了A老师。但A老师只有5分钟时间方便跟我说话,她自己要看晚修。
我本想聊这些天以来,我们彼此的一些误会,但她突然又一次提起,她“投诉”这回事,她觉得我误会她的意思了,并质问我,“是不是我做任何事情都要经过你,我不可以问别的老师?”
她这句话出来,我心态都崩了。
之前她私聊找我道歉说,她不应该备课组会议上不说,越过我去找领导问进度。没想到这次又自己反驳了自己的道歉,压根没有觉得自己有任何问题。
我火气上来了,正准备说什么,却被晚自修铃打断了,她去看晚修了。
没多久,初二领导找我聊天,我发现,原来A老师又去告状了,觉得因为上次投诉事件,我对初二年级不满,才针对初二年级,干涉他们改卷。
得知消息的我,整个人都不太好了,原来我的一切努力在别人眼里看来都只是针对,果真人心难测。
不过,初二领导并没有责备我,毕竟我们过去共事了一年,他们对我工作的态度也是十分熟悉和了解。
同时,他们征求我意见,需不需要年级层面出面来解决这些问题,一起坐下来把误会和矛盾解开了。
我起初是同意了,后来想算了,我和A老师一直没有私交,彼此不清楚各自是什么样的人,这件事情我们就以工作的方式解决。
我们只谈工作,不谈交情,我们真正要做的事情是接下来引导学生练习做题方法,这些我想也不用再多说,他们自己心里应该有数。
既然如此,这个目的可以达成,那其他的再聊也是多费唇舌,我拒绝了初二领导的好意。
距离我拒绝初二领导没多久,我收到了高层领导的约谈信息,要约谈我、李老师和A老师,从收到消息到正式谈话还有1个多小时。
我理了理头绪,先是准备了3分钟左右的发言,撇开情绪谈事情的经过。
接着整理了几份材料,有图有真相。
一、区里关于题目的评分标准,以说明改卷的标准并不是我私人的标准;
二、这次考试的评分细则和我给初二的给分说明书;
三、我和A老师在群里的对话。
但这些没有派上用场,领导约谈我们三个人说的完全是另外一件事情,是这次期中考试初二给初一出的试卷有很多问题,很多错别字,材料错误。
批评了李老师出卷不认真,A老师审卷不细心。同时,嘱咐我多参与初二老师的出卷工作,避免再出现类似的错误。
在领导办公室,我问领导:“我们能不能在初二选一个道法负责人,这样方便沟通,可能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矛盾。”
领导没有同意也没有反对。
从领导办公室出来后,我转头跟李老师说:“李老师,你昨日没有跟A老师说明白这道题考什么吗?以至于A老师大早上看到评分细则和给分说明,还在群里质疑。”
李老师说:“我事后才跟她说了,也批评了她搞不清楚状况,瞎问。”
我眼瞅着A老师也过来了,我就拍着李老师的肩膀说:“以后初二年级你多负责啊,有什么问题,咱们单线联系,我们共事过一年,我们有啥说啥,而我跟A老师接触得也少,也不知道怎么说话会好些,以后你多跟A老师交流。”
我看着A老师,嘱托她以后多问李老师。
我们三个人的聊天结束了,事后A老师来找我单独聊了,解释了自己因为带初二有些无力,她也想像我一样,每天做很多事情,但她发现自己做不了,有很大的压力,所以,有时候会把不满的情绪发泄到我身上。
我们聊了很多,我从利益关系、改卷严格的好处跟她解释了这些矛盾。
首先,我们没有利益矛盾。如果我针对你们的话,我没必要这个时候干涉你们教学,等你们到初三的时候,我们再来比成绩,我已经带过一轮完全不会的孩子,我有经验了,但你们也许不一定能立马适应,到时候成绩的对比才是真正难看。
其次,改卷严格让学生知道自己的真实水平,让学生自己去重视,去理解,总比你到了初三再掰正他们的做题习惯好,这也方便你们准备区统考,多好的一件事情。总比你们这次改得松,没有重视起问题,到了区统考的时候才暴露出来,到时候关系的就是学校的荣誉。
接着我对她的“可不可以问其他老师”的问题给予鼓励,让她多问。
总的来说,我们这次聊天有教学的想法,有工作上的难处,算是和解了。
整件事情经历下来,我成长了许多,学着沟通,学着怎么避免矛盾。
我摸到了处理矛盾的窍门:别被情绪带着走,以事实为据,以理服人。
我想工作除了要好好教学,还要处理很多同事关系,这才是人间真实,我要真正成长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