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爸爸妈妈们,在学习、生活里,你们家孩子也有同样问题吗?做题总是漏题,做事总是丢三落四,你们是怎么解决的?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我: 张老师,今天孩子又漏题了。
老师:算上不写名字,我已经记不清是第几次了。请反思家庭教育问题。
我:是家务活做少了?还是别的原因?
老师:应该培养有序生活和完整地完成任务的能力。比如:购物,画画,甚至请她去拿个东西等事情,她能不能独自计划——执行——反思?她有没有责任心?能否为一整件事负责?
我:这种完整地完成一件事的时候确实很少,我们忽略了。有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告知她去完成其中一项。以后真要有意识地训练了。
老师:具体原因,还需要你们家长具体分析。欢迎你把分析结果告诉我。
我:谢谢张老师,我们一定努力调整。说实话,我都尽量不去高要求,想保护她对学习的内驱力,但又担心和你追求卓越的理念相悖。
老师:追求卓越是重过程,轻结果,它本身就是立足于培养孩子的主动学习和主观能动性,和你们的想法不矛盾。我们从孩子的学习结果中找到问题,并不只是为了提升当前的学习成绩,目标应放得长远一些——为孩子的一生考虑。
普遍现象
现象1:早晨起床找不到袜子、学习用品或者生活用品也经常丢三落四,不知道丢到什么地方了。
现象2:周五放学,放飞自我,家长让他写作业,他说还有两天时间呢,作业不多,不着急,明天再写。就这样一再拖延,直到周日晚上,才发现两天已经过完了,没有多少时间,然后熬夜补作业。
现象3:老师让他负责把奖状贴好。他拿着奖状发呆,不知道该怎么办?他像一只青蛙一样,戳一下,跳一下,就像个提线木偶,再简单的事也不知从何入手。
现象4:妈妈让他通知隔壁邻居的小孩,到家里来吃饭。他领到任务,一下楼就遇到另外的朋友,开始玩耍。直到妈妈发现不对劲,就下楼去喊,结果他连第一个任务都还没有完成,又因为贪玩,彻底激怒妈妈。而妈妈无法理解他的行为,只会大声吼叫,惩罚。
现象5:老师要求我儿子每天去英语过关,但他这几天就是不敢去,因为他压根儿就没有在家复习过,去了学校,不敢去找老师,害怕得要命。
在生活中,这样的孩子不在少数,其实归根结底便是做事缺乏计划性和条理性。虽然这是儿童时期一种自然反应,但如果不注意引导,孩子们往往会养成不好的习惯,从而给以后的生活、学习带来很大的麻烦。
赢在起点
1. 尊重孩子的意见。
有些家长全权负责孩子的计划,整个计划的过程都是家长一手操办,孩子只是执行计划的人。
没有参与,何谈热爱。剥夺孩子做计划的权利,同时也剥夺了执行计划的乐趣。
不排除有个别很乖的孩子,他们会按照父母制定的计划,按部就班去执行。但是我想这样的孩子只是极少数,大部分孩子对父母完全操办的计划,内心还是有抵触的。
我曾经在这方面也犯过错误。刚开始的时候自己也是一手操办。后面发现执行不到一两周,整个执行的效果都变味儿了,提到计划,孩子表现出很反感。
后来在一次谈话中,我提起此事。他跟我说:妈妈,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机器人,在按照你每天给我制定的计划指令去执行,自己没有一点自由,内心是不好受的。
这个时候我意识到自己这样做,是在一条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于是,赶快调整了策略。
站在孩子的角度听“都是为你好!”这样的口头禅,简直像是道德绑架。家长们先克服居高临下的态度,再与孩子商量和拟订,这样的计划书才会受到孩子的充分尊重,执行度才会更高。
2. 要有仪式感,家长重视,孩子才会重视。
计划应该有“计划人”和“监督人”两项签名栏,家长庄重的态度是在告诉孩子一个社会生活基本准则——签名“文件”=认真负责。正是因为签了名,孩子在有“任务”的时间段,家长都尽可能不做别的安排,同时还要克服喜欢睡懒觉、玩手机、经常看电视这些坏习惯,避免孩子在小学培养习惯的阶段出现选择困惑。
3. 计划和目标越具体越好,要可测量
如果你和孩子的计划是“这个假期要提高英语成绩”,那这个计划八成要失败。要提高多少,到什么程度?如何提高?是报班学习?还是自己复习?总之,越具体越好,要把目标细化,并一一罗列出来。
比如,放暑假有整整两个月,无论是学科还是艺体类,都可以好好计划,用刻意练习达到开学时水平明显比同龄人高的目标。如果,在孩子刚开始放暑假时,就计划好每天的跑步训练项目和训练量,坚定执行,相信在两个月后,他都感觉不到自己竟然做了这么多训练,并在开学时惊叹于自己怎么已经傲视群雄了?
计划和目标越具体,孩子执行起来越容易。
4.只有计划,没有跟踪,一切为零。
有些时候家长心血来潮,让孩子做计划,往往是执行不到三五天,就不了了之。这样不仅无益处,反而有害,会让孩子对计划嗤之以鼻。所以在整个过程中,父母要始终跟踪实施过程。
计划的意义在于行动,行动的意义在于结果。
①将计划表打印出来,贴至书房墙壁;用不同颜色,将每个任务项的时间进程填充出来,一目了然。
②每天,对照行动日历,将被色块填充的目标逐一完成,并打勾标注;
③对于无法及时完成的目标,请孩子认真地问自己2个问题:
A:我拖延了吗?磨蹭了吗?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赶紧改正,按时完成目标;
B: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是计划不合理吗?
如果确实任务安排过重,可以和家长一起修改计划;
如果是效率问题,那么,要找到好的学习方法,努力提高效率。
5. 保证执行计划后得到足够奖励
经常有孩子告诉我,她整个周末仿佛在坐牢,根本没有玩的时间。一问,家长给她报了五六个培训班!其实,小学生与家长抗争来抗争去都是为了争取玩的时间。
所以,家长在和孩子一起制定计划时,要优先考虑什么时间玩,怎么玩出高质量。只要孩子在完成任务时有憧憬,有盼头,有实实在在的奖励,他们往往会超出我们的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