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试卷撕成碎片的游戏(修改试卷的游戏)

把试卷撕成碎片的游戏(修改试卷的游戏)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4-11-29 02:23:04

亲子关系最重要的是什么?

也许你会回答:爱、宽容、理解……这些都没错,爱孩子是我们为人父母的本能,可如何爱,还需要我们给孩子百分百的陪伴、认可、肯定以及规则。


百分百陪伴

每天傍晚我们小区的儿童游乐区都聚集了很多孩子,有一次我带女儿下楼,很快她就跟小朋友们玩作一团,轮流滑滑梯、比赛平衡车……

有个小男孩在这些孩子中间显得有些特别,他在不远处的地方一个人玩儿沙堆,似乎不愿意和别人有太多交流。他的妈妈坐在旁边椅子上低头看手机,偶尔抬头看看孩子在不在。

后来在聊天中得知,这位妈妈做微商,需要及时回复客户,所以手机不离手。妈妈与小男孩互动很少,平时在家也是孩子一个人看书、玩玩具,虽然很乖,可就是不爱与人接触,看起来十分内向,当小朋友多的时候,他总会躲得远远的。

这位妈妈每天都在儿子身边,可在孩子心里,他的妈妈离他很远。

美国资深临床心理学家琳赛·吉布森说过,如果父母在孩子童年时只照顾他的基本生活,却不关心他的情感和想法,孩子的自我认知和行为模式会严重扭曲。这种伤害并不止于童年,而是会延续到成年之后:他们可能会缺乏自信,处理不好人际关系。

所以陪伴孩子不仅仅是陪在他左右,更重要的是高质量陪伴。

秋色连波在《高质量的陪伴,胜过“朝夕相处”》中说,所谓高质量的陪伴,不是指陪伴的方式,而是指情感的交流。

与孩子相处更应该注重情感的沟通,让他感受到爱,感受到父母的在乎。


有这样一位妈妈,工作性质决定了她需要经常出差,陪伴孩子的时间少之又少,为了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爱,她想办法在每次出差前,先给孩子写好信,根据出差时间在每封信上标注好日期,这样孩子每天都能看到妈妈写给自己的信。


信的内容多种多样,有便签式的叮嘱,有环环相扣的寻宝游戏,甚至还会布置任务,孩子时刻都能感受到妈妈的存在,也在这种互动游戏中与妈妈产生了深刻的情感连接。


4年间,这位妈妈给孩子写了近百封信。而女儿也在这些信中感受到妈妈满满的爱,性格积极乐观,与学校里的小伙伴关系融洽;在一次次寻宝游戏中,学会勇敢和坚韧,无论学习上还是生活里都喜欢破解难题,越难越好奇,丝毫没有妈妈不常在身边的孩子那种孤僻和冷漠。

高质量陪伴会成为一种滋养,给予孩子充足的安全感,从而更积极勇敢的面对生活和未来,而我们和孩子都将在这份百分百的陪伴里收获亲密与信任。

百分百认可和肯定

前几天网上特别火的一篇文章《老公说,你都两个孩子的妈了,还不肯放过她?》中,姐妹两个在一个家庭中却享受完全不同的“待遇”,文中这样写道:

姐姐学习很好,几乎每次考试都是年级前三,而我的名次刚好倒着数。

但是,每次我俩拿着成绩单回家,爸妈都会说:“老大呀,你的成绩是不错,但光学习好也不行啊,你这性格将来是要吃亏的,你得跟你妹学学,跟谁都处得来,到哪儿都吃得开。”

这个时候,我姐往往会把试卷撕成碎片,扔得满地都是,而我呢,对着爸妈,把胸脯拍得山响,表示下次一定会努力……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同是一个爸妈所生,但整个童年,在她的衬托下,我赢得了父母更多的偏爱。

文中的姐姐最后到了父母决裂的地步,父母死前也没有见到她一眼,她自己也深受抑郁症的困扰,生活一度陷入困顿,而她终其一生,不过想要得到父母的认可而已。

当我们无限制的抱怨孩子出现的问题时,在他们的感受里是就是被否定了存在的价值。

曾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句话“我们总说自己爱孩子,但有时候忍不住去要求,去比较。好像从来没有真正了解过孩子,聆听孩子内心的声音。

《奇葩说》第六季中詹青云的表现十分惊艳,哈佛博士、“学霸型辩手”、蔡康永战队队长,也是本季最有希望夺得“奇葩王”的辩手之一。

詹青云并非一开始就是“学霸”,她从小学到高中六次转学,成绩经常在班上垫底,

有老师骂她:“詹青云呀,是马尾巴穿豆腐,提不起来了。”还有老师直接对她妈妈说:“这孩子将来考不上高中的,趁早送技校吧。”

可詹青云的妈妈不仅没有着急,却不紧不慢的鼓励女儿:“妈给你算过了,你会成为全校最棒的学生。”

就这样,詹青云在父母的充分肯定下,在书店泡一整天看武侠小说,肆无忌惮的玩四驱车、篮球、还有麻将,还可以在家里的墙上尽情涂鸦……

高考之后,她的成绩名列前茅,GRE满分,以全额奖学金入读香港中文大学并报送硕博连读。

詹青云从小泡在父母的“爱”里,被充分肯定和认可着,才有着直面生活压力的勇气和底气。

被父母肯定过的孩子眼里有光,心里有爱,脚步也会更加坚定。

如果你真的爱自己的孩子,就请给他百分百的认可和肯定,看到他的多样性和多面性,认可他本身的价值,肯定他学习的能力,顺应他的成长节奏,而不是按照自己的逻辑去教化他,评价他。

百分百规则

有一次在餐厅吃饭,隔壁桌的小孩子跟妈妈玩的不亦乐乎,不时传来“咯咯咯”的笑声,不一会儿,这声音有些急躁,变成了“我想要那个……我想要这个……”中间夹杂着哭腔,终于,听到孩子伸手打了妈妈一巴掌。

也许是碍于面子,当时这位妈妈只是轻轻说了句:“不可以这样哦!”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位妈妈轻描淡写的处理方式就是在告诉孩子,这件事没什么大不了的。

如果孩子觉得这件事不重要,那么她可以这样对待父母,也可以这样对待别人,而父母没有告诉他规则这件事,以后会有人以另一种方式告诉他。

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家外,规则无处不在,如果孩子在小时候没有建立“规则意识”,那么进入社会以后只会困难重重。

我女儿吃饭很慢,在别人吃饭的时候她忙着说话,手里的筷子很久不动一下,

后来我告诉她:“现在只剩你一个人没有吃完饭,我会给你倒计时,如果在规定时间内你还没有把碗里的饭吃完,那么在下顿饭之前你不能吃任何食物。”

那天早餐她依然是最后一名,一上午她眼巴巴看着我和家人吃水果,零食,却什么也不能吃。

从那以后,她的吃饭速度明显快了很多。

家庭规则就在这样的环境下树立起来的,时间观念、规则意识也在这时候得到了启蒙。

育儿博主吉娜妈咪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她带着孩子去亲戚家做客,期间孩子们玩儿的不亦乐乎。

没过多久几个孩子就玩儿疯了,不断的从沙发上往下跳,动作十分危险。在大人制止这种游戏时,亲戚家4岁多的孩子回答:

“妈妈,我知道从沙发上往下跳是不对的,这样有可能会摔痛,也有可能撞到别人。但是我却控制不住自己的身体,不由自主地和哥哥们跳。”

坚定的话语里孩子明确表达自己懂得规则,同时也说明了自己的需求,这份理智和规则感离不开父母平时的教育,而有规则意识的孩子做事有分寸,也可以更清晰的表达诉求。

如果我们可以在孩子小的时候告诉他这个世界上我们需要遵守很多规则,如果违反就得自己承担后果,那么孩子会在这个过程中掌握规则意识并学会独立担当。

全心全意的爱并非毫无要求,作为父母,我们可以把自己当做“麦田里的守望者”, 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为他设定边界,让他在这个边界内成长为自己喜欢的样子。

如果爱,就给他百分百的爱。

让我们给孩子百分百陪伴,让亲子时间成为一种享受,而非敷衍;

给孩子百分百认可,让他有足够的能力去认识世界,也认识自己;

给孩子百分百规则,让他敢于探索未知,也对世界始终怀有敬畏。


作者介绍:家宁,专注于情感、育儿,愿与你一起关注情感沟通,给家一份安宁。

指导老师:漫薇手迹新媒体写作坊助教田小鸟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