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初三一模试卷(初三一模试卷2024成绩)

2024年初三一模试卷(初三一模试卷2024成绩)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4-11-29 00:00:04

一、古诗文(35分)

(一)默写与运用(13分)

1、其岸势犬牙差互,   。(柳宗元《小石潭记》)
2、欲说还休,却道    !(辛弃疾《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3、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4、傍晚时分小明遥望山野,满目皆是浓浓秋意,让他不禁想起《野望》中的两句话:“    ,   。”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第5-11题。(22分)

【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丙】追和陶渊明诗引(节选) 苏辙
东坡先生谪居儋①耳,置家罗浮②之下。葺茅竹而居之,日啖薯芋。
先生平生独喜为诗。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③。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吾今半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嗟夫!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人,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④,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
(有删改)
【注】①儋:即儋州。②罗浮:即罗浮山。③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这是苏轼对陶渊明诗歌的评价,意思是平实中透着文采的华丽,清淡中透着丰富的意味。④悛(quān):改变。
5、【甲】诗题中的“乐天”指的是   (人名),【丙】文中提到了“渊明”,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   》。(2分)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①葺茅竹而居之    
②参考下面的诗句,画线句中加点词“桑榆”的意思是 ()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A.桑树和榆树
B.指日落时余光所在处,谓晚暮
C.比喻晚年
D.喻指隐居田园
7、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3分)
相与步于中庭。
8、【乙】文中苏轼“   ”的行为,说明他把张怀民当作心意相通的朋友。【丙】文中,苏轼评价陶渊明    、   (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他称得上是陶渊明跨越时空的知音。(5分)
9、【甲】与【丙】中,刘禹锡和苏轼面对相同的处境——“□”(【丙】文中的一个字),采取了不同的方式来排解苦闷,前者“   ”,后者读诗写诗,二人体现出相同的人生态度,即    。(5分)
10、‘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诗用“闻笛赋”表达对物是人非的感慨,用“烂柯人”抒发对友人的怀念。
B.【乙】【丙】两文融多种表达方式为一体,字里行间饱含了作者辛酸与悲凉的情感。
C.【丙】文中苏轼居陋室、饭蔬食仍“喜为诗”,其心境与【乙】文的“闲人”相近。
D.【甲】【乙】【丙】三篇诗文都抒发了作者虽然“处江湖之远”,却忧国忧民的心声。

二、现代文(35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16分)
体育“饭圈①化”当休矣
①在日前进行的2023年全国跳水锦标赛女子10米跳台决赛中,陈芋汐夺冠,全红婵获得亚军。赛后有观众现场质疑裁判对全红婵压分,网上各种版本的“黑幕”更是层出不穷,引发网民关于体育“饭圈化”的热议。
②“饭圈”现象起源于娱乐圈,其显著特征之一就是偶像必须无往而不利。一旦偶像的表现没有达到预期,一些人就会认为必有“黑幕”,一些非理性的声音会瞬间甚嚣尘上。“饭圈”的另一个显著特征则是侵扰偶像隐私,影响其正常生活。
③体育“饭圈化”存在已久。此前,多位知名运动员就曾公开呼吁抵制这一现象。这一次,作为全红婵的师兄,跳水奥运冠军何冲也批驳“全红婵被压分”的说法,表示“饭圈化的思维和言行十分可怕”。

④体育“饭圈化”有百害而无一利。首先,公众的关注点发生偏移,对于运动项目本身的关注减少,只聚焦场外情况,发出莫须有的恶意猜测,这不利于运动项目的推广和可持续发展。其次,给当事运动员以及相关人员造成困扰,增添思想负担和心理压力,降低自我反省和学习的能力,长此以往不利于提高竞技水平和良性竞争。更深层次的危害则是打击了我国蓬勃发展的体育事业,社会各界努力打造的“公开、公平、公正”以及“道德、风格、干净”的赛事环境被视而不见。


⑤因此,刹住体育“饭圈化”之风,为体育事业发展营造风清气爽的舆论环境十分必要。
⑥运动场上,没有常胜将军。竞技体育的魅力就在于难以预知结果,拼的是不到最后一刻决不言弃的坚毅品质。我们每个人都有支持和喜爱某位运动员的权利,但这种支持和喜爱应该出于理性,而且必须有一定的边界。两年前,中国奥委会曾经发布声明,号召社会各界尊重运动员个人权益,理性追星,避免不当言行,坚决杜绝“饭圈”乱象向体育领域蔓延。作为体育爱好者,我们要理性地看待运动员的表现和输赢,助力运动员茁壮成长。


⑦与此同时,一些网络平台在类似事件中应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相关话题的传播和发酵,不能“作壁上观”,坐收流量红利。
⑧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运动员很难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外界的过度追捧和盲目讨伐,容易让人产生错误认知。作为运动员,也要能守住初心,保持“人间清醒”,继续向着“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前行。


【注】①饭圈:网络用语,“粉丝圈子”的简称。
11、第②段中加点词“无往而不利”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12、下列对论述要点的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②段阐释体育“饭圈化”的两大显著特征。
B.第③段表明运动员对体育“饭圈化”的态度。
C.第④段论述体育“饭圈化”有百害而无一利。
D.第⑤段阐明了刹住体育“饭圈化”的必要性。
13、下列两个事例中,A更适合作为事实论据补充进原文第③段,理由是    。(5分)
A.新晋乒乓球男单冠军王楚钦说,粉丝的等候和跟拍严重影响了运动员的日常生活,希望粉丝能尊重运动员隐私,给一些私人空间。
B.国乒运动员樊振东表示,不会接受粉丝礼物,希望粉丝来赛场为运动员加油,也希望大家有分寸感,把握住应有的礼貌边界。
14、联系全文,第⑥、⑦、⑧段的顺序是否可以调换?请简述理由。(6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19分)
“看不见世界,就让世界看见我”(节选) 郭帅
①一个盲人为什么要去登珠峰?
②张洪的回答是:“我看不见这个世界,但我想让世界看见我。”
③2021年5月24日,失明25年的张洪从珠穆朗玛峰南坡成功登顶,成为亚洲第一位、世界第三位登顶珠峰的盲人登山者。
④登上珠穆朗玛峰的那一刻,张洪没反应过来。他看不见,只是埋头向前,跌跌撞撞,感觉脚下的雪坡平缓了,雪层更厚了。半个多小时后,他的头突然撞在前面夏尔巴①向导的背包上。站稳以后,向导转身拍他:“张洪,你登顶了。”
⑤站在世界之巅,张洪回想起他拉练的情景……


⑥从海拔6100米的罗布切东峰下撤时,暴风雪突如其来。风雪肆虐中,他和教练没有配合好,头磕在冰壁上。张洪对着强子爆发了:“那么危险的训练,到底有没有必要?”暴风雪中,两个“钢铁直男”陷入了冷战。
⑦支离破碎的昆布冰川是张洪的又一道门槛:这里有看不到底的冰裂缝,这里有高高耸立的冰壁,这里还有随时倾泻而下的悬冰川……强子会告诉他,这个裂缝大概是20厘米,或者50厘米,或者1米。但不管强子说的是多长,张洪总是跨到自己的极限——1米以上。这源于他的本能,跨度越大,就越安全。强子很恼火,为什么要做无用功浪费体能?跨度太大,张洪可能就跨到下一个冰裂缝里了。


⑧在珠峰,信任关乎生命安全。然而,盲人对环境和他人的信任有多难?强子蒙着眼睛在碎石里走了一圈。原本5分钟的路程,他深一脚,浅一脚,走了20分钟摘掉眼罩后,他说:“我以前以为这里面缺少了信任,其实,在他的世界里,可能这个信任已经给到了最多,或者给到了极限。”

⑨5月21日,张洪团队向珠峰发起了挑战。
⑩在距离峰顶只有100多米时,每小时50公里的风速,外加降雪,氧气瓶的调节阀被冻住了,准备的氧气不足以供团队所有人继续攀登。在8700米的夺命海拔地带,如果没有氧气辅助,一般人可能连10分钟都挺不过。生死关头,强子决定,包括他和两位摄影师在内的五个人下撤,把足够的氧气留给张洪和状态最好的三个夏尔巴向导,让他们继续冲顶。
⑪突如其来的变故,一度让张洪心生退意。在一次次拉练和集训后,强子已经成了张洪在高山上最默契的眼睛,“我们一起来的,我们一起爬,一起下。”但强子却说:“我以后还有机会,对你来说,可能一生就这一次机会。”他往顶峰的方向轻轻推了张洪一把……


⑫海拔8790米处的希拉里台阶,是登顶的最后一道拦路虎。这是一条宽度仅30厘米左右的山脊,两侧都是万丈悬崖,山脊远看像一片刀刃,通常只允许一人通过。张洪登顶前12天,两位世界知名的登山者在这里遇难,他们已经征服了七大洲最高峰中的六座,珠峰是最后一座。
⑬到达希拉里台阶时,张洪已经走不动了。冰爪在岩石表面直打滑,他只好蹲下,一只手抓住路绳,另一只手当“眼睛”,先摸自己的脚尖,然后顺着脚尖往前一寸一寸地触摸,寻找安全的落脚点。确定了落脚点,再用手去寻找身体的支撑点,最后把脚迈出去。
⑭有次,张洪迈出去的右脚还没着地,突然听到夏尔巴向导大吼:“不……不……停下……”,那只脚一旦跨出去,他落下的位置就是2000多米的悬崖。


⑮步步惊心。
⑯近两个小时之后,   。
(有删改)
【注】①夏尔巴:一个生活在喜马拉雅南坡的族群。
15、依据提示,梳理张洪对教练强子的态度变化轨迹。(6分)

16、在一次次拉练和集训后,选择一个角度,分析第⑦段画线句语言的表现力。(4分)
支离破碎的昆布冰川是攀登珠峰前的又一道门槛:这里有看不到底的冰裂缝,这里有高高耸立的冰壁,这里还有随时倾泻而下的悬冰川……
17、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文章原意的一项的 ()(3分)
A.第⑩段运用具体数字,真实地再现了登山过程中的自然条件。
B.第⑫ 段叙述知名登山者遇难的情况,表达作者对他们的敬意。
C.第⑬ 段通过动作描写,体现出盲人登山者胆小而谨慎的特点。
D.第 ⑮段独句成段,强调了希拉里台阶是张洪难以逾越的关卡。
18、下面哪句话作为文章的结尾更好?请阐释理由。(6分)
A.张洪登顶了。
B.世界看见了张洪。

三、综合运用(2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0分)
九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明清小说面面观”即将开始。请你和同学们一起来筹备下列活动。
活动一:知识竞赛
(1)小豪设计了一组判断题,并附上了答案(如下)。其中一题的答案有误,请找出并说明理由。(4分)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用“√”或“×”表示。
A.我国古代白话小说在明清时期发展到顶峰。(√)
B.《水浒传》《西游记》《儒林外史》《红楼梦》合称“四大名著”。(√)
C.《智取生辰纲》出自我国第一部章回体小说《水浒传》。(×)
D.《儒林外史》中的“外史”表明本书是史官撰写正史的资料来源。(×)

选项:       理由:      

活动二:人物建档
(2)小明设计了一张经典人物形象的档案卡片(如下)。安安从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的角度,建议他增加一个条目,说明范进和其他人物的关系。请你把这个条目补充完整,并具体说明补充的理由。(4分)

人物关系:       理由:      
(3)《水浒传》和《儒林外史》人物展板完成了,请你依据提示,撰写展板的主题词。
赞    梁山聚义,   文人书生    。(3分)

活动三:情节探究
(4)大平对《儒林外史》的情节设计感到不解,“为什么作者把王冕的故事放在整本书的第一回呢?”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开篇表明作者对理想儒士的情感倾向
B.直接表明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批判
C.与后文热衷功名的周进等人形成对比
D.借助王冕的故事来隐括整本书的主题
(5)在《水浒传》和《儒林外史》中,有一些看起来特别夸张的故事情节。请你从下面选一个人物,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做好读书交流的准备。(80字左右)(6分)
A.鲁智深 B.严监生

四、写作(60分)
20、题目:我,被看见了
要求:①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②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③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不可知其源
2、“天凉好个秋”
3、长风破浪会有时
4、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5、白居易 《桃花源记》
6、(1)住 (2)C
7、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
8、寻张怀民 文采卓然 孤傲高洁
9、谪 喝酒振奋精神 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10B A.有误,“怀旧”句表达了诗人对受害的战友王叔文等的悼念,“到乡”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用典贴切,感情深沉。C.有误,【丙】文中没有赏月的欣喜。D.有误,“忧国忧民的心声”没有。

参考译文

东坡先生被贬谪居海南,将家安置在罗浮山下,只和幼子挑着担子过海,建造茅竹之屋居住。每天吃的是番薯芋类。
先生平生只是喜欢作诗,这时我也贬到了海康,子瞻来信告诉我说:“我对于诗人没有特别爱好的,只好陶渊明诗。渊明作诗不多,但他的诗看似质朴其实华美,看似清瘦其实丰腴。但我对于陶渊明,难道是只爱他的诗吗?对他的为人,我实在有些感想。我半生做官,触犯世人,这就是深深佩服渊明,想在晚年多少学习一点陶渊明的行为的原因啊。”
唉,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整衣戴冠拜见乡里小儿。但子瞻作官三十几年,被狱吏困辱,却始终不能悔改以致陷此大难之中,竟想在晚年将精神寄于渊明,这谁能相信呢?

11、无论参加什么活动,都能达到预期目标
12A 根据“‘饭圈’现象起源于娱乐圈,其显著特征之一就是偶像必须无往而不利”“‘饭圈’的另一个显著特征则是侵扰偶像隐私,影响其正常生活”可知,第②段不仅阐释体育“饭圈化”的两大显著特征,还介绍了“饭圈”现象的起源。该表述不全面。

13、A和B都表明了知名乒乓球运动员反对体育“饭圈化”的态度,王楚钦比樊振东更直接地针对“侵扰隐私”表态(或:樊振东的态度既没有针对“隐私”,也没有针对“黑幕”),与第三段何冲批驳“黑幕说”的态度合起来呼应了上文关于“饭圈”特征的论述,使论述更全面。
14、不能。第⑥⑦⑧段分别从体育爱好者、网络平台和运动员的角度论述如何刹住体育“饭圈化”(或:为体育事业发展营造风清气爽的舆论环境)。第⑥⑦段之间构成了从主到次的关系,第⑧段是对第⑥⑦两段论证的补充。

15、①在练习跨越冰裂缝时,张洪总是不按强子的指导进行练习;
②强子已经成了张洪在高山上最默契的眼睛;
③突出张洪和强子之间的信任关系;展现登顶过程的艰难险阻。
16、作者运用了比喻和排比两种修辞手法,将昆布冰川描绘得栩栩如生,令人仿佛身临其境。首先,作者将昆布冰川比喻为“门槛”,形象地表达了攀登珠峰的艰难险阻。同时,作者又列举了冰裂缝、冰壁、悬冰川等意象,这些意象都充满了危险和挑战,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攀登珠峰的危险和艰难。
17A
18、B。因为“世界看见了张洪”正好呼应了文章的主题,也照应开头,强调了张洪登顶珠峰的意义,表达了张洪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勇气,赢得了世界的认可和尊重。

19、(1)B《儒林外史》不属于四大名著
(2)胡屠户的女婿 胡屠户对范进前倨后恭,表明包括胡屠户在内的各色人等构成的社会环境,是制造范进悲剧的主要原因。
(3)示例:英雄豪杰 嘲 儒林现丑
(4)B 应该是间接表明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批判。

(5)示例:《水浒传》有些情节看起来夸张。实际上是为了突出人物的特点,例如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夸张地写出他武功之高强,展现了鲁智深嫉恶如仇的正义形象。
20、参考例文
我,被看见了
在这个熙熙攘攘的世界里,我总觉得自己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存在。每天穿梭在人群中,忙碌于生活的琐事,仿佛只是这片广阔天地中的一粒尘埃。然而,就在那个不经意的瞬间,我,被看见了。
那是一个普通的午后,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面上,形成斑驳的光影。我走在去图书馆的路上,心中想着即将到来的考试。突然,一个陌生的声音打破了我的思绪:“同学,你的书包拉链开了。”我愣了一下,回头看去,只见一个面带微笑的陌生人正指着我的书包。我赶忙道谢,并拉上了书包的拉链。

这个小小的插曲并没有在我心中留下太深的印象,我继续走着自己的路,过着自己的生活。然而,在后来的日子里,我渐渐意识到,那个微笑、那句话,其实是一种看见。
我开始思考,这种“被看见”意味着什么。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很容易陷入自己的小世界,忽略了与他人的联系。我们匆匆走过,却很少真正看见他人。而那个陌生人,却在那个瞬间,真正地看见了我。
这种看见,并不是简单的目光交汇,而是一种关注和认可。它让我意识到,即使在这个庞大的世界中,我仍然是一个独特的存在。我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在传递着我自己的信息,都在与他人产生着联系。

从那以后,我开始尝试更多地“看见”他人。我学会了在公交车上主动给老人让座,学会了在路边看到需要帮助的人时伸出援手。我发现,当我开始看见他人时,我自己也被更多地看见了。
“我,被看见了。”这不仅仅是一种感觉,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它让我更加珍惜与他人的每一次交集,让我更加坚信自己的价值。在这个广阔的世界中,我们都是彼此看见的存在,我们的每一个瞬间,都值得被珍藏。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