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或高考,都是要写命题作文,卷子上给出材料和要求,学生把作文写在答题卡上。审题,就是读题——读懂题意,在下笔开写之前,对给定的材料和要求,仔细阅读、分析和理解,明确知道出题者的意图,了解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和限制条件,确定文章的写作方向、内容结构和写作思路。
2024年的北京中考作文,原题如下:
五、作文(4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1)故宫、人民英雄纪念碑、香山、居庸关、卢沟桥、漕运码头……坐落在北京中轴线或文化带上,成为北京的文化标志。胡同古镇、奥运场馆、美丽新农村……同样富有文化内涵。漫游北京,寻古访今,可以丰富见闻,开阔视野,感受真善美。请选择你熟悉的地方,写一篇游记,题目自拟。(本试卷第一大题涉及的文化场所不在写作范围内)
(2)一日三餐,往复循环,“盘中餐”熟悉又陌生。盘中可盛一饭一蔬,让我们体会家庭的温暖,理解稼穑的艰辛,回味故土的风情,感受文化的厚重。请以“盘中餐”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600-800之间,不出现学校的真实校名、师生姓名等。
出题者很民主,二选一,咱们今天先说一说,第一篇怎样审题,以及怎么写。
第一篇,要求写一篇游记。游记,从小学写到初中,孩子们已经非常熟悉了,那这一篇又有什么不同呢?
出题者给了两个硬要求和一个软要求。
两个硬要求:
一、定位在北京。
二、不能写第一大题涉及的文化场所。
我自己的解读,这道作文题,应该要写你所熟悉的北京某个地方,毕竟题目里点了“漫游北京”,所以写北京之外的地方,感觉不太保险。
也不能写这套试卷的第一大题里所涉及的地方,如果涉及到了圆明园,那么就不能在作文里写圆明园,具体都有哪些地方不能写,只有等2024北京中考语文试卷公开之后才能知道了。
这一点“提醒”或“不能写”,或许是出题者有意为之,在试卷第一大题的语文基础部分,没准是出现了之前作文考过的地方,或者北京之外的地方,总之,对考生是个小迷惑,不构成大威胁。
综合下来,写一个定位在北京的某个地方,且你熟悉的地方。熟悉的地方,才有的写,更有真情实感。
还有一个软要求:
要从“丰富见闻,开阔视野,感受真善美”这几个点里,凸显“文化内涵”。
下面咱们分开讲什么是”丰富见闻,开阔视野”,怎样又算是“感受真善美”。
请往下看,我要开始讲干货了
什么是“丰富见闻,开阔视野”?
丰富见闻,开阔视野:指的是通过各种经历和体验,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和新的观念,从而拓宽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范围。
在这篇作文里,学生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体现游记的“丰富见闻,开阔视野”。
比如,可以描写这个地方独特的文化,你游览过的这个地方有没有独特的文化习俗或传统节日,可以展现文化差异和魅力,让阅卷老师一下子读到这个地方的专属文化性。
比如,可以讲一讲这个地方的历史故事,这里的历史遗迹、古老建筑背后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正好符合作文要求里的“寻古访今”要求,站在今天,讲述过去,更能让阅卷老师看到学生对历史文化的积累,对历史厚重变迁的把握。
比如,可以细致地描写这里的独特风景,比如独有的风光、独特的城市景观、富有特色的街区等,分享展示别地儿少有或没有的好景致。
比如,可以分享与当地人的交往,讲一讲你与当地人的交流和互动,写一写他们的生活方式、话语特色等。
比如,可以写一写你在当地参加的体验特色活动,如当地的传统手工艺制作、品尝特色美食、观看独特的表演等。
还比如,写一写你的对比与思考,将自己在这个地方见到的新事物与自己熟悉的环境进行对比和思考,分析其中的差异和共同点,从而引发对生活、社会和人文的更深入思考。
上面这六个点,说的都是“独有性”或“独特性”,也就是“特点”,没去过的人,读了你的文章,可以丰富知识和增长见识。需要提醒的是,上面的六个点,不是都要写遍,而是选一两个或两三个来写就可以,写自己最熟悉的、最擅长的。
出题者的意图是:你到那个地方去看去玩去吃去住,有没有多看一眼细看一眼,有没有细心体会用心感悟,是不是个有心的孩子,有没有带脑子,有没有用心。毕竟,祖国的美好等着你去发现,祖国的建设等着你去撑起。
什么是“感受真善美”?
真,是真实、真理,客观存在,真得去过,不是假的或者杜撰的。
善,就是善良、善意,是关爱、帮助、宽容、慈悲等美好品质。
美,是美丽、美好,风景美、心灵美、品德美。
总而言之,“真善美”就是人人追求的高尚品质和理想状态。
什么意思呢?就是这篇作文,你一定要选择真实、善良、美好的一面去写,绝对不能写负面的、消极的,比如“遍地垃圾”或者“小偷满地”等,生活已经不易,你还让阅卷老师心里添堵,就不是个乖孩子了。
特立独行一定不要在中考的考场上表现。乖~
具体而言,“真善美”就是给上面的“丰富见闻,开阔视野”来定正向的感情基调,就是:
一定要写正能量!
比如,在描写这个地方独特的文化时,要描写美好、积极、真实的一面,即如实描写遇当地人的生活状态,一定要去展现人性中真实而美好的一面。
比如,在描写这里的独特风景时,一定要去赞美美好的事物,用细腻的笔触去写那美丽的风景、古老的建筑、独特的文化传统等,表达对那些美好存在的赞赏与喜爱。
比如,写与当地人的交往时,一定要写善良温暖的故事,分享令人感动的善行善举,比如当地一个老人善良的微笑和指路,当地人对陌生人的热情帮助等,要坦诚抒发自己心里感受到的温暖、喜悦和感动,让阅卷老师能共情到你的美好感受,一看就知道这是个热爱人热爱生活的好孩子。
比如,写这些真善美的经历,如何丰富了自己的见闻,改变了自己的看法时,要从正能量的角度来写,带来了什么样的积极能量和正向启示。
出题者的意图是:你得是一个正能量的孩子,凡事从好的角度观察和理解,所到之处,必是一路繁花。
有道理,快来围观!
作文的硬要求必须首先满足,软要求也要使劲去拢着写,去往那个方向找材料,努力往那个方向去靠拢,再加上字数写够、字迹清晰漂亮,开头吸引人,结尾有力量,一定是篇一类文。
下一篇,咱们会讲一讲2024北京中考作文的第二篇,该怎么审题,和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