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考
上初中二年级时,正好赶上教育回潮,学校里那段时间对教学工作抓得比较紧,期终考试时,六门课程: 政治、语文、数学、俄语、物理、化学,我考了四个满分一百,总评九十八点五。也就是从那时候起,产生了要上大学的愿望。初中毕业时,高中入学采用的方式是推荐加考试,据说我的母校红旗中学为了我能顺利通过推荐,还曾专门派了一个老师去了长兴大队,指名道姓要我。记得高中入学考试的只考了两门课程: 数学和作文,作文题目是“一件小事”,试卷是全县统一命题。
高中入学考试的考场设在红旗中学,监考都是我熟悉的老师。考试过程中,他们总会有意无意地在我身边多停留一会,或许对我的试卷多看两眼,当然限于环境,他们始终面无表情,不发一言,更何况我一直在埋头答题,也顾不上这些。
答题过程还算顺利,两门考试都是提前交卷,只是在做一道数学选择题时纠结了好久: “两个相似多边形周长的比与它们的相似比的关系是( );两个相似多边形面积的比与它们的相似比的关系是( )。”之前虽然学习过相似三角形,但从未注意过相似多边形问题。没办法,只能瞎填两个等于号。回家后查了一下课本,才知道第二个答案应该是 “两个相似多边形面积的比是它们的相似比的平方。”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考试方知己不足。”
中考结束后,心里一直很忐忑,既对自己很有信心,又害怕出现“万一”。无论吃饭做事都在想着这事。这种焦虑和等待的不安,持续了整整一个寒假(当时初中两年,工作两年,初中毕业与高中毕业都在寒假),春节也没过安稳,但既不上街,也不串门。大年初二,我父亲从外边回来,眉飞色舞地对我说: “刚刚遇到朱主任(红旗中学教导主任,曾是我爸的学生)了,他说你考了全公社第一,数学96,作文85。”当时考试成绩不公开,但我有幸知道了自己的考试结果。
又过了七八天,我终于拿到了红旗中学高中新生入学通知书,离我的大学梦又近了一步,心里踌躇满志,憧憬未来,眼前的景象也仿佛多了一层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