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数学作业须知》这篇文章里曾介绍过:作业是“为完成生产、学习等方面的既定任务而进行的活动”,也是检测学生是否学会了课上的知识点的一种方法。
学生认真完成作业,教师细心批改,这样就形成了第一个循环,即:讲授新知——练习巩固——问题反馈。从这个循环中老师可以了解掌握讲授中出现的问题,找出哪些问题是全班共性的,哪些问题是个别出现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尽可能的考虑全面,尽量减少共性的问题发生。
而对于个别学生出现的问题,就要进入作业的第二个循环:纠错。发现错误及时订正,可以把对课堂上没有学会的知识进行“补救”,及时的把断裂的“知识链”修复起来。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都能够养成良好的习惯,发现错误及时订正。但是还有一部分孩子却一直不愿意订正错题,为什么不愿意订正错题呢?
感觉麻烦。这一类孩子本身在做作业的时候就比较浮躁,作业基本上都是应付的。学习态度上都已经存在问题。
对策:首先改变孩子的学习态度,沉下心来写作业,不急不躁,不被其他事情干扰。
错题不会做。这部分孩子属于“心有余而力不足”,或者是上课没有听懂或者是对题目没有理解。
对策:做作业时先复习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对于不理解的题目多读几遍,边读边圈。看到错题后,先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不懂就问。
忘记订正。有些孩子可能是事情一多,就把订正错题的事情给忘记了。也有些孩子是没有养成订正的习惯。
对策:准备一个小日记本,把自己所要完成的事情记到日记本上,完成一项。打勾或划掉一项。
错题对于孩子来说,是自己独有的“学习产物”,发现错题要及时订正,并且同样的错误不再出现,这样才能在学数学的“路上”越走越轻松。
,